高三暑假快結束了,而我卻在acm集訓結束後又迎來10天假期。
1.能力與教育
小時候,覺得6年級好遠好遠了,高三就真的不敢想了,都聽說高三好苦好苦,一定要抓住國小的時候痛快玩。
當時在縣城的我,從國小2年級起寒暑假每天去網吧玩6,7,個小時電腦,然後晚上跟爸媽說我沒碰電腦,又可以再玩2,3個小時。
然而,在長沙這種大城市的孩子,寒暑假每天學奧數,學鋼琴,學書法,學畫畫,學作文,計算能力,閱讀能力,仔細嚴謹的思維,久戰不怠的耐力,長時間保證高效率的能力,都在這個時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年級,來到了長沙,我近視了,而很多同學也近視了,但近視的原因是完全不一樣的。
6年級,被阿姨帶到新時代陽光教育訓練學校,第一次接觸了奧數,當時簡直就是一臉懵逼,當時哪裡的國文課舉手,答得過于爛以至于到後面老師都不願意叫我了,“”哦“”,那句嘲諷,至今依然曆曆在目。之後經曆了各種學校考不上的困境,6年級下期,每天做完作業後,我還會吧原來用來玩的時間做奧數題,背英國文章,那應該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覺到要努力了吧。最後青竹湖收留了我,聽說青竹湖是一中的國中部,然而一中我都沒聽說過有人要去考這個學校,隻知道它好像也是四大名校裡的。6年級暑假别人在玩的時候,我又上思齊的分班考試集訓,放假時間還刷完了一整本奧數書,付出是有回報了,考上了實驗班。國文作文是我心中最美的風景哈哈哈,大部分人都寫的景點,我寫的感動的場景。
……………………………………………………………………………………………………………………接到下面…………………………………………………………………………
國中,憑借着自己的努力,提前做作業,然後每次考試前别人做作業的時間我拿來複習,這樣考試成績提升明顯,從300名到30名,初一下到初二結束一直這麼高的水準,那也是到目前為止我在同齡人之中水準最高的時候了。初三,因為害怕出現6年級的情況,考不起高中的理實,不高學習高奧數,結果發現國中到高中并不隻看奧數的,更重要的是平時月考成績,就這樣,又吃了一波虧,不過初三下期努力提升,最終考上理實,中考順利。
高中,開始搞競賽,競賽是學校組織,學校支援的,然後又開始不高學習高競賽,造成了競賽成績挺好的假象,其實其他人這個時候成績已經很好了,我一塌糊塗。
是的,聯賽爆炸,回去學習,月考年級倒數,人生無望。
但聯賽爆炸正是一個轉折點,一直到現在。那之前,我一直想着玩,這些學習隻要跟上學校,老師,同學節奏就行了。高三回國中,國中班主任跟我說她依然記得我跟她談話,周老師你别看我看得太高了,我努力都是為了玩遊戲,人生目标也隻有玩遊戲而已。過了4年她還記得。而一直到聯賽前,我的這個目标也沒變過。
但是,在人生低谷,絕望的深處,往往能改變一個人。加上遇到了臘梅,每天在班上給我們灌雞湯,還講述了很多學長的故事,加上周圍有那麼多努力的同學,真的,價值觀世界觀就從那時候改變了。
高二下期應該是我到目前為止,意志力最堅強的一段時間了,星期六的晚上根本不想玩的東西,默默學習到1點,第二天的假期,7點20來到空無一人的教學樓,繼續默默學習,也許當時我的成績一直在年級中遊,但畢竟當時的知識漏洞太多了,提升很困難,但我也沒想過很多,隻是埋頭向前。
高三上期,一輪複習我的紮紮實實,聯賽前,每天晚上到機房練習三個小時還要把作業做完的超高效率與超強意志,拿應該就是我人生效率最高的時候。
又一次,付出終有結果,去年沒拿到的省一,今年算是拿到了。是的,我可以降一本考很多985了,但我依然不願躺在這個省一上,繼續學習。
高三下期,成績重大突破後穩定了3個月,真的,進入了從高二下期之後的第一個疲憊期,不想搞學習,隻想要玩,平時周一到周六還是非常努力,跑步吃飯,下課問問題,上課困了站着聽課,但是到了周末,效率大減,晚上手機玩到3點,白天沒精神效率很低,學習的意志沒那麼強了。但成績還可以,沒太在意。
二模考差了一次,三模與高一第一次月考相呼應,高中的2次進年級前100,想想我國中,出前100都要哭啊。最後聯考爆炸,中山降20沒考起,還好通過綜合素質評價來到csu,也算是對的起我的努力和我高三下期一段的頹廢把。
---------------------------------------------------------------------------------------------------------------------------正文--------------------------------------------------------------------------------------------------
然而真的到高三,也就是我基礎薄弱而學習量大,每個人都在努力的時候,可以體會到能力的差距。高三每天搞到很晚都寫不完作業,然而很多人在能比我快2,3個小時完成,不僅是因為他們基礎好,其實我當時的基礎和成績也都還可以了,但速度就是快不起來。所有課,要限時完成什麼,我永遠是最後幾個完成的。觀察過别人看英語閱讀,看過别人打數學草稿。哇,他們怎麼這麼快啊。;
一篇文章怎麼能這麼快看完啊,數學的計算怎麼能在紙上跳過這麼多步驟直接口算加上寫寫畫畫就算出來了。天哪,我終于發現了自己付出的這麼多時間得到效果很少的原因,都是一個能力問題。
我看了很多科學類的文章,我自己也相信,人生來天賦差距是不大的,天才是極其少數的,那為什麼總有人比我們學的快,學的好呢?這根本不是什麼遺傳,什麼天賦,有些人總是喜歡找這種理由。其實我覺得,這都是一個能力培養。
在幼稚園,你還在被爸媽丢在電視前看卡通片的時候,别人家的爸媽在手把手教認字,教算術,教各種課外知識。國小你暑假還在家裡無所事事,鑽着爸媽管理的空子偷偷玩的時候,别人已經制定了周密的學習計劃,開始認真學習了。國中周末,你還在家裡看電視,娛樂節目,電視劇,和同學開黑的時候,别人早就在奧數,作文,實體補習班學者學校裡學不到的高深内容了,是以你到高中時,會發現,為什麼自己花了這麼多時間,卻成績毫無提升,為什麼那麼多學霸學得那麼輕松?然後你開始抱怨自己天賦不好,沒别人學得快,學得好。
但是你不知道,他們在之前已經多比你付出了多少努力。你先在的努力,大多隻是在走他們以前的路,而高中的這一點時間,你的能力絕無可能追上他們。
我所見過的這些天才,大多是父母受教育程度很高的,家庭教育是真的,比任何教育都重要。
而社會上也不乏那些父母沒受過很多教育也成績很好出名的學生。但即便父母教育程度不高,隻要教會一個怎樣努力,就夠了。
而大多數人認識到努力的時候,往往是經曆挫折,與别人對比後失敗,才明白的,而此時,也已經與别人相差太多态多,能力強就是個正回報調節,學的更多更快,反過來能力增強也越快,能力差就是負回報調節了,學的越慢越少,能力增強就越慢。
而我們這一類人唯一的翻盤點,就是時間投入了,借此銘記,大學不能頹廢。
--------------------------------------------------------------------------------------------------------------------------------------------------------------------------------------------------------------------------------
2.社會收入配置設定問題。
前天老爸喝醉酒,又給我打電話,說什麼他跟那個什麼中南大學的三把手談好了要我進學生會什麼的,我知道他喝醉了是以沒跟他吵,然後他就開始給我灌輸他的理念,什麼他是副廳級幹部,中國現在的社會就是這樣,是一個傳統的封建社會,是一個人情社會。我一直對這種東西非常反感,然後反正他喝醉了我就跟他講,這是一種落後的官僚主義和腐敗文化,再過20年,這些流傳下來的糟粕絕對會慢慢消散,就像他上次帶我去跟什麼上司,什麼老闆吃飯,還要我一個一個敬酒,我當時還照着做了,現在想想真是惡心,這種酒桌文化,說着虛僞的話語做着虛僞的事,通過這樣一種方式竟然就可以博得别人的人情關系,然後就開始利用這種關系做一些不公平的事情,是真的可惡。一瓶茅台幾千塊錢,就被他們拿來做這樣毫無意義的事情,不管傷害自己的身體,隻求一時的開心,愚蠢。
但縱觀現在的社會确實是這樣的,當初6年級的時候我還沒考上青竹湖,我爸就已經跟南雅的上司找好了關系,隻差交8W入學了。還好我沒選擇這樣去南雅,不然隻會令我羞愧很久。那些老闆和政府上司勾結關系,一方提供資金獲得權力,更好地為自己謀取利益,一方因貪欲而濫用權力,獲得财富。而且他們并沒有什麼付出,很多都甚至沒上正經的大學,混到現在,确實房子車子喊買就買,過着奢靡的生活。而很多刻苦讀書上大學,憑自己的努力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的人,卻是過着老百姓的生活。而當今的年輕人,到了大城市,為了交上房貸而拼死拼活,不舍晝夜地努力工作。然而為什麼房價這麼高呢?那些富裕的人到各個城市都買上幾套房,偶爾來這裡旅遊就住住,一般都空着,最可恨的是房地産公司,先花大量資金低價買入很多套房,再高價賣出,惡意擡高房價,讓衆多拼搏的年輕人苦不堪言。
但這種現狀是很難改變的,從古至今,結黨營私每一代都層出不窮,富愈富,貧愈貧的規律很難改變。總是能聽道老家很多街上的鄰居或者過年時候聽親戚說,那個誰誰誰國小沒畢業也成了大老闆,上學沒什麼用,不如早點混社會吧人脈搞好,以後才好賺大錢。雖然我們都知道這是愚蠢的想法,清淡一笑而不語,但這是不掙的事實,真正高技術的工作者和那些辛苦工作的最底層人員都沒有那些靠着經濟基礎人脈關系的人收入高,這真的是一個很大的收入配置設定問題。
上次清華的副校長施一公發表文章,當一個國家最頂尖人才都去學經管專業的時候,這個國家就出了大問題。他在瑞士皇家科學院晚會上,瑞士的科學家對中國的科學技術創新發展十分不屑,這導緻了他十分不開心,高度的愛國主義讓他說出,中國都登月了,你們在哪?然而瑞士的科學家輕輕一笑,要是我的國家有中國那樣的經濟實力,以及中國對航天事業的投入,我們能把500個人送上月球并在月球表面建立實驗基地。這讓他思考了很久,并寫下這篇文章。
确實,北大的金華管理學院和清華的經管學院每年都有70-80%的聯考狀元投身其中,而不是去選擇基礎科學的研究領域。這種社會收入配置設定不均的問題,造成了他們不得不做這種選擇。憑什麼那些國小沒畢業的人能當上大老闆,那些靠臉吃飯的明星就可以輕松賺大錢?而科研工作者的收入卻遠遠不及這些人,金錢的誘惑趨勢着很多人才走向金融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