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讀鐘叔河之二:面對困境或變化,人要有選擇的能力

作者:潇湘晨報

4月24日下午,陰雨霏霏,出版集團院内高大梧桐樹搖曳風雨,挂滿枝頭的梧桐花白淨可人,争相綻放,朵朵挺立,黏膩花香濃烈而不刺鼻,鳳凰肯栖,足見梧桐的不凡。可巧,院子裡也住着一位大陸出版界的“鳳凰”鐘叔河。念樓内,93歲高齡的鐘老視我為小友,呼我為老劉,相談甚歡,幾無隔閡,聊人生,辨人世,傳灼見,啟智慧。鐘老低沉緩慢的聲音,宛若檀香冉冉,曆久彌香,悅耳舒心,茅塞頓開。交談時,鐘老右手時而高高揚起,時而靜靜落下,眼神始終溫和有光,頓覺念樓裡好似泗水岸。

淺讀鐘叔河之二:面對困境或變化,人要有選擇的能力

談教育:英才不問出處,可引導孩子學自然類科學

知我小孩正經曆國内最内卷的中考大關,鐘老寬慰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不要太在意成績。從統計學上可以看出,大多有成就的人,大多不出自名校,同時從另一方面看,很有成就的人,其後代也未必成功。成功的定義,如按照世俗的說法是升官和發财,未免就有點無趣。他叮囑,要注重孩子個性的獨立發展,思維的獨立養成,重在引導,切勿按照自己标準,去衡量孩子的發展。

淺讀鐘叔河之二:面對困境或變化,人要有選擇的能力

孩子的未來選擇上,鐘老着重建議,可以引導孩子選擇自然類的學科如數學、實體學、生物學等。他解釋,人生基本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面臨波折和困境,在困境時,擁有自然科學能力,選擇空間大許多,能較好解決生存問題。在特殊曆史時期,曾失去自由的9年裡,鐘老選擇的機會很少,但還是有選擇,要麼從事繁重體力勞動,要麼做相對寬松的技術工。此前為了生存練就的制圖、木刻等技能,讓其在特殊時刻,有了選擇。“如果當時沒有技能,去勞動的話,那就沒有空閑時間去讀書,身體也會受摧殘,可能人生境遇又會不一樣。”鐘老說。

說人生:人要練就一種無論環境如何變化都能生存的能力

記者、匠人、圖書編輯、學者、寫作者,不同身份的變換演繹着鐘老人生的酸甜苦辣,有快樂的、溫馨的,也有冤屈的、困苦的,凡此種種,說起來輕松幾句話,那可是他近百年的人生風雨,厚重如山疊加在鐘老身上。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内化成潑墨山水畫,輕描淡寫融進了鐘老的血液裡。從中,能讀出人生的哲學意味,那便是莫大的收獲。

聽說我是邵東廉橋人,鐘老說,當年做記者,就聯系邵陽地區,駐點在廉橋鎮,待了幾個月,有了深入的調查和采訪,鐘老對基層農村的鄉土人文和社會經濟,更有獨到的考量。近10年的記者身份,培養了其善于發現,精于調查,勤于寫作的能力,為其以後的編輯和寫作生涯,奠定紮實的基礎。

淺讀鐘叔河之二:面對困境或變化,人要有選擇的能力

年輕時,曾有一位上司問鐘老願不願意給他做秘書,鐘老選擇了拒絕。他說:“我的性格不适合,如果我給他做了秘書,在他身邊久了,他一定不喜歡我的。”

1957年到1970年,失去工作的10多年時間,這是一段艱難而又漫長的日子。為了生計,鐘老幹起了重體力活如拖闆車、扛蒲包,太辛苦又很難養家糊口,他又練就了木刻、制圖的技能,比起的繁重的體力活能掙錢得多,也輕松不少。生活的磨難,更加培養其超出常人的生存能力,是幸或是不幸,隻有鐘老能體會。

“人生要說有遺憾,就是4個女兒,書都讀得不多。讀書多的我遭遇如此多坎坷,可能也讓她們對讀書多産生恐懼感,但她們也各有各的選擇,各有各的人生。”鐘老說到傷心處眼睛濕潤。

49歲後的圖書編輯和寫作歲月,是鐘老的高光人生,厚積薄發,仿佛武林高手打通了任督二脈,其成就舉世矚目。

離休後,他有兩個選擇,一是選擇公務員機關湖南出版局離休,一是選擇企業湖南出版集團離休。他選擇了後者。“公務員機關固然有它的好處,但我相信出版事業,覺得湖南出版事業一定能做起來。”鐘老說。

悟生命:身體還有用,還能出書,活下去才有意義

說到長壽,鐘老說:“感謝離休機關湖南出版集團對我處處照顧,也感謝自己出版圖書的版稅,讓我有了好的經濟基礎。在中風偏癱重疾纏身後,現在我身體還有用,思維清晰,記憶力也好,出的書也賣得不錯,更增強了我活下去的意願。不然,也沒多大意思。”93歲的鐘老還有一位98歲的哥哥健在。鐘老說,長壽固然好,但生命是要有品質的生命。“如果要渾身插滿管子,不能看書編書,那我甯願不活。”

淺讀鐘叔河之二:面對困境或變化,人要有選擇的能力

看到我喜歡跑步,鐘老告誡,一定不能過量,要根據不同年齡階段選擇适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他不喜歡運動,也活到了這麼大年紀。鐘老分析說:“我的長壽可能跟這有關,從小在母親的嚴厲要求下,我每天都要熱水泡腳,且用熱水洗下半身,這一習慣堅持到現在。”

文/劉少龍

爆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下傳“晨視訊”用戶端,搜尋“幫忙”一鍵直達“晨意幫忙”平台;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