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畫的跟真的一樣,倉庫裡翻出50多幅蟲害手繪彩圖,打開塵封40年的記憶

作者: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錢江晚報 時報 記者 石偉

"這個蟲子和它本來的樣子是一樣的!"媽媽,這些照片很漂亮,應該得分99。"

聽到女兒的贊美,黃琦非常高興,在50多幅手繪畫前,經過半個世紀的塵土,能再次看到這一天,真是驚喜。

1:倉庫搬遷事故發現,塵土飛揚的老畫驚豔四幅

一個月前,黃琦在合并機關倉庫搬遷時,在房間的角落裡發現了一堆好畫。

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與微生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植物微生物研究所)秘書黃琦直覺地告訴她:"這些畫應該比較老,因為裝飾部分已經完全發黴,在畫面上一點也不污損。"

畫的跟真的一樣,倉庫裡翻出50多幅蟲害手繪彩圖,打開塵封40年的記憶

浙江各種主要糧油作物病蟲害彩繪,有近60種,有好幾款已經完全腐爛。不過,圖檔部分看起來很新,上面的昆蟲和植物線條細膩,色彩鮮豔,栩栩如生,就像剛剛畫的一樣。

畫完後,我們發現有55幅完整的畫作,畫作的作者和年齡不詳。

畫的跟真的一樣,倉庫裡翻出50多幅蟲害手繪彩圖,打開塵封40年的記憶

因為覺得珍貴,團購相框、支架重新裝修,把畫放在單元廳展出,這兩天,吸引了無數人停下來欣賞。

2.瓢蟲有好有壞,"米"字應該怎麼寫

"吃蚜蟲的七星瓢蟲是一種有益的蠕蟲,這種酸瓢蟲是一種害蟲,也被稱為二十八星瓢蟲,農夫喜歡稱它為大姐姐,花姑娘,對洋芋,茄子有害。

"黑尾葉蛾,長得像玉,是一種水稻害蟲,但水稻的主要害蟲是稻卷葉花呢和稻蠅虱。

畫的跟真的一樣,倉庫裡翻出50多幅蟲害手繪彩圖,打開塵封40年的記憶
畫的跟真的一樣,倉庫裡翻出50多幅蟲害手繪彩圖,打開塵封40年的記憶

"稻瘟疫,大米的頭号病,你看這兩幅畫,稻瘟'米'字有不同的書寫,簡化詞'米'現在不用了,這些畫不是同時創作的,可能有一定的時間跨度。

"白葉病,水稻葉尖葉變白,病因推測與浙江台風天氣、葉片受損有關。

畫的跟真的一樣,倉庫裡翻出50多幅蟲害手繪彩圖,打開塵封40年的記憶

在畫作之間的間隙中,幾位專家,王廷宇,徐紅星,毛雪琴老師轉向大家對科普的大量害蟲知識。

"有些病蟲害現在已經不常見了,有些作物像棉花,浙江已經很少種植,棉花鈴蟲、棉花炭疽等病蟲害不再是我們的研究方向。

畫的跟真的一樣,倉庫裡翻出50多幅蟲害手繪彩圖,打開塵封40年的記憶
畫的跟真的一樣,倉庫裡翻出50多幅蟲害手繪彩圖,打開塵封40年的記憶

植物保護研究的人,像植物醫生一樣,如水稻産量高,品種好很重要,但如果沒有害蟲防治,好的種子就可能不産。

有句話說,疾病來自口腔,如果我們吃農産品是健康的,那麼我們也會變得健康。

就像我們每天吃的大米一樣,水稻的第一個病害就是水稻瘟疫,如果有品種不能抵抗大米瘟疫,就意味着要對抗更多的農藥,影響農産品的品質安全。

3:稻沐産量全國第一,浙江怎麼做

這些精明的圖檔是誰的作品?為了尋找答案,石偉帶我去拜訪了87歲的退休專家蔣文立。

蔣文烈出生于1935年,1924年出生前,浙江省防蟲局成立,是省農業科學院的前身。

畫的跟真的一樣,倉庫裡翻出50多幅蟲害手繪彩圖,打開塵封40年的記憶

1938年,浙江省昆蟲局與其他農業改良機構合并,成立浙江省農業改良研究所。1951年,浙江省農業改良研究所更名為浙江省農業科學研究院,設有植物病蟲害部。

1954年,蔣文麗參加了這項工作,當時植物害蟲系統有50多人,我們專注于水稻害蟲防治的方向,科研實力雄厚,在全國非常有名。

"我們主持了全國水稻瘟疫菌生理獨幕喜劇種聯合試驗,當時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等20個省的農業科研機關紛紛來浙江開展科研,我們對水稻瘟疫家有了全面的了解。"姜文烈說。

現在,全國各地推開水稻品種,還将送往浙江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進行抗水稻瘟疫檢測,通過品種鑒定後再後續推廣。

畫的跟真的一樣,倉庫裡翻出50多幅蟲害手繪彩圖,打開塵封40年的記憶

在一個食物和衣服首先被解決的時代,植物醫生不僅拯救了植物,保護了我們的食物,還保護了我們的生命。

1958年,浙江響應全國号召,開展富稻田試驗,省内邀請了一批省級勞動模式種植水稻,目标是每畝産量超過800斤,但當時,連700多斤的田地都沒有。

所有富饒的田地都不富,水稻沐産量失敗的原因,與當時新出現的一種水稻病——水稻紋狀體病,并非沒有關系。

"水稻紋狀體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當時沒有人能解決。

那一年,作為浙江省的疫區,植物病蟲害科研人員承受着巨大的壓力,曆時三年,在1960年率先在全國抗病攻堅攻防控技術上。同年(1960年),浙江省農業科學研究院與其他相關研究機構合并成立浙江省農業科學院。

也得益于抗擊水稻萎縮病害,浙江成為全國第一個水稻榉産超過800公斤的省份,後來全國第一個水稻榉産超過1000公斤的浙江也到了。

4:曆時40多年,老畫是當年的教學裝置

剛受邀瘟疫之神"水稻紋狀體病",不到兩年後,一種叫"水稻糙條矮病"的病毒病開始爆發,浙江已成為重災區。

病毒是通過昆蟲傳播的,省農科院抽調了六大植保科研骨幹,專門研究病毒,也花了三年時間,第一次在全國攻克。是以,一個全新的部門,即病毒學和生物技術研究所,也在醫院孵化出來。

畫的跟真的一樣,倉庫裡翻出50多幅蟲害手繪彩圖,打開塵封40年的記憶

在省農科院這個擁有百年曆史的醫院裡,微植是一個非常老派的存在,孵化了很多機構。蔣文烈說,有一個名字聽起來含糊不清的"産後研究室",農業生産完成後研究技術和應用,後來孵化到醫院的食品科學研究所。

省農業科學院從事農業科學研究,與大學不同,其實并不直接承擔教學任務。

然而,在20世紀70年代,全國聯考複會後,浙江農業大學在浙江省農業科學院設立了一個分校,曆時4年,幫助農業大學培養了一名畢業生。

當時,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的一位教授,因為他的情人曾在浙江農業大學任教,轉學到浙江省農業科學院,他帶頭與兩名科研人員一起負責教學工作。

畫的跟真的一樣,倉庫裡翻出50多幅蟲害手繪彩圖,打開塵封40年的記憶

蔣文烈記得,今天我們看到的這些害蟲手繪,然後挂在機關實驗室裡,就是給學生上課的教具。

"我們應該提前準備好這些畫作,以便教我們的學生,這應該是在1978年之前,40多年前。

至于這些畫是誰畫的?因為當時的老師基本不在世,蔣文烈也沒有負責當年的教學工作,畫人沒有證據。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編輯、重寫和網絡傳播所有作品著作權使用,否則本報将依據司法管道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