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器官移植者接種新冠疫苗後突破性感染風險高,須加強防護

作者:澎湃新聞

記者 何麗萍實習生盧金陽

疫苗接種已成為預防和控制新冠疫情的重要手段。世界各地有多種疫苗,世界衛生組織認證的疫苗保護率超過50%。對于器官移植,新的冠疫苗效果較差。随着研究的進展,研究人員還提出了潛在的應對措施,例如接種疫苗。

在最近發表在《移植》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研究小組發現,器官移植者在接種疫苗後對新的冠狀病毒感染的抵抗力低于一般人群。研究人員呼籲繼續采取預防措施,例如戴口罩和保持器官移植的社交距離。

一般來說,疫苗通過觸發特定的免疫記憶來對抗病毒。特異性免疫包括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疫苗誘導的保護性體液免疫通過CD4-T細胞亞群和出生中心(GC)中激活的B細胞之間的協作互相作用起作用,這也産生基于記憶的CD4-T細胞群和B細胞。同時,有效的疫苗可以觸發CD8-T細胞的擴增和分化,CD8-T細胞可以迅速發育成可以殺死感染細胞的淋巴細胞。多劑量疫苗可以通過提供互補的先天免疫激活信号來改善初始疫苗接種引發的初級免疫反應,進而進一步擴大T細胞和B細胞克隆并促進抗體産生。

然而,這些免疫反應中的許多在器官移植受者中被削弱。正如《科學》雜志先前報道的那樣,移植受者經曆終生的免疫抑制過程,通常包括尿酸鈣抑制劑(如塔卡莫斯)、類固醇和/或抗代謝物(如黴酚酸或黴酚酸酯,MMF)的組合。這些程式不明确地抑制T細胞和B細胞,以防止移植器官的排斥反應。然而,在防止排斥的同時,這也增加了感染的風險。之前對658名器官移植受者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隻有54%的患者在兩劑mRNA疫苗後産生了抗體。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估計了接受新的mRNA冠疫苗後器官移植的突破性感染率,并将其與一般人群的感染率進行了比較。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資料,突破性感染是新的冠狀病毒,在完成疫苗接種後超過14天(強生單劑量,輝瑞和莫德納雙劑量疫苗)檢測呈陽性。

研究資料顯示,與一般人群相比,研究中的器官移植患者突破性感染的風險高出82倍,住院和死亡的風險高出485倍。在17個器官移植中心的18 215例完全接種疫苗的器官移植中,有151例(0.83%)有突破性感染,其中87例住院(0.48%),14例死亡(0.077%)。突破性感染器官移植的死亡率為9.3%,中樞突破性感染率為0.23%~2.52%。相比之下,截至2021年4月30日,CDC報告稱,在美國1.01億完全接種疫苗的成年人中,有10,262例(0.0102%)突破性感染,其中995例住院(0.00099%),160例死亡(0.00016%)。

該研究的資料是彙總收集的,并通過PudMed和Scopus資料庫與其他研究人員聯系,以确定17個移植中心,這些中心可以提供有關器官移植受者研究的資訊。然而,研究人員也指出,要完全計算資料(例如那些已經接種了器官移植疫苗的資料)是具有挑戰性的。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數字應被視為估計值。即便如此,即使對于目前接種疫苗是目前統計資料兩倍的移植受者,突破性感染的風險也比一般人群高出41倍。

此外,許多向研究人員提供資料的器官移植中心表示,在其中心看到的器官移植受者中新的冠狀病毒感染并不是完整的統計資料。患者可能會去其他醫院,或者他們可能被轉診到同一家醫院的其他部門,或者他們可能會在沒有通知器官移植中心的情況下在社群中檢測呈陽性。是以,研究人員認為,目前器官移植受者中突破性感染的數量可能被低估了。

鑒于這一人群中突破性感染率很高,研究人員呼籲繼續對器官移植接受者實施建議的安全預防措施,例如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以及盡可能為器官移植受者的家庭接種疫苗,并呼籲研究人員探索其他潛在的政策來保護該群體。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研究表明器官移植的突破性感染風險比普通人高得多,但疫苗接種似乎确實提供了保護。大多數接種疫苗的器官移植者産生抗體,研究中的突破性感染率低于未接種疫苗的器官移植中5%的新感染率。此外,研究中突破性感染的死亡率低于通常報告的未接種疫苗的器官移植中新感染的20.5%的死亡率。是以,研究人員認為,接種疫苗對器官移植很重要。

如何更有效地為器官移植提供疫苗保護?最近還對器官移植的新冠疫苗接種政策進行了研究,以支援第三劑和增強疫苗的潛在功效。6月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包括101名受試者,該研究顯示,向器官移植受者注射第三針輝瑞公司新型冠狀病毒可顯著提高疫苗的免疫原性。《美國醫學會雜志》上的一項7月研究發現,第三劑mRNA-1273疫苗在49%的腎移植受者中誘導血清學反應。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第三劑疫苗提高了器官移植人群的疫苗保護水準,但仍有局限性。此外,仍有一些器官移植受者即使在劑量增強或頻繁的方式也無法産生保護性反應。

負責編輯:李躍群

校對:張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