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删除檔案和粉碎檔案的差別和作用

     重要機密文檔,徹底删除就絕對安全了嗎?我們安裝某些防毒軟體後,通常會在滑鼠右鍵中出現一個類似“檔案粉碎”的選項,它跟我們平常的檔案删除有什麼差別呢?怎麼起到“粉碎”檔案的作用呢?

  各有千秋  “删除檔案”和“粉碎檔案”的差別和作用

  删除與粉碎各有什麼用處?什麼時候該删除?什麼時候該粉碎?簡而言之,利用删除檔案後,當我們發現誤删重要資料後,可以用某種方法将其恢複,而粉碎檔案則具有不可恢複性,它将檔案資料徹底從硬碟分區中清除,用普通辦法将無法恢複,比如一些特别隐私的檔案不希望被别人恢複的話(比如借别人U盤拷貝東西後),就可以采取“檔案粉碎”的辦法将檔案“毀屍滅迹”。

  尋根問低  “删除檔案”和“粉碎檔案”的方式和原理

  檔案删除

  Windows删除檔案有兩種:

  一種是普通删除,即我們選中檔案後,按下鍵盤Delete按鈕或者在滑鼠右鍵中選擇“删除”選項。普通删除隻是把檔案放到資源回收筒,任何被删除的檔案都可以在資源回收筒中進行恢複,相當于誤删檔案後你也有“後悔藥”吃;

  另一種是徹底删除,即選擇檔案之後按下Shift+Delete鍵,被删除的檔案将不會移到資源回收筒而直接從硬碟分區中删除。

  但是無論是普通删除檔案也好,徹底删除檔案也罷,在删除檔案之後如果我們沒有再對硬碟分區作讀寫操作的話,檔案資料資訊仍然“保留”在硬碟資料區中。是以通過某些硬碟管理工具或者資料恢複軟體(比如EasyRecovery),被徹底删除的檔案還是很容易被恢複過來。

  檔案粉碎

  顧名思義,就是把計算機上的檔案徹底删除,不留痕迹。使用一些檔案粉碎工具,可以做到這一點。

  檔案粉碎和直接删除檔案是不一樣的,這要從Windows的檔案系統來說了。Windows檔案系統包括FAT12、FAT16、FAT32等FAT系統和NTFS檔案系統。在FAT檔案系統中,如果建立一個檔案,需要在磁盤上開辟一個“配置設定表”,就像圖書館的書目一樣。這個表包括一個指針,指向檔案的内容的位址。然後由系統在指向的位址進行檔案的讀寫。同時,其他檔案如果要建立的話,就被禁止指向這個位址,以防檔案錯亂。而作業系統删除檔案就友善的多了:直接把“書目”銷毀就可以了。“書目”指向的位址被認為是空。計算機中的資料都是由二進制組成的,在磁盤上顯示為“凹”和“凸”。由于系統無法預測将要存入的檔案詳細資訊,是以,檔案内容可以認為是随機的。由數學知識可知,磁盤中的“0”和“1”對重新寫資訊沒有在速度方面的影響。

  我們的資訊可能被不速之客探測到,可以根據磁盤上的蛛絲馬迹,重建立立起來整個檔案,或者檔案的一部分,進而刺探到我們的隐私。那樣對我們是很不利的。是以,有了“檔案粉碎”這個概念。

  “檔案粉碎”是将内容和“書目”一塊删除,這樣,檔案的内容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不可知了。而且一般的檔案粉碎軟體都可以将Word、WPS等工具中的曆史紀錄和系統建立的臨時檔案删除,讓任何人都無法得知我們的隐私。

  删粉操作

  “後悔藥”要吃得安全放心和徹底

  在日常的辦公應用中,遇到不需要的檔案總是随手直接删除,當發現誤删之後才大呼救命,是以不妨先将删除的檔案放進資源回收筒,并且在删除前進行确認。右擊桌面的“資源回收筒”圖示,選擇“屬性”打開屬性對話框,在“全局”頁籤確定選中了“顯示删除确認對話框”,這樣每次删除都會提示你将檔案删除進資源回收筒,即使發現誤删檔案,也可以進入資源回收筒選中檔案後将其還原。對于當次操作甚至直接按下Ctrl+Z鍵,删除的檔案立馬又回來了。

  對于一些确認不需要的檔案,不想别人利用某種辦法恢複過來,可以直接“碎”之。如果你電腦中安裝了瑞星殺毒套裝,在需要粉碎的檔案(夾)上右擊選擇“粉碎檔案”,将打開檔案粉碎器視窗,如果還需要粉碎其他的檔案,依次拖放到粉碎器視窗中,點選“開始”即可開始粉碎。

  現在很多防毒軟體都內建了類似的功能,原理基本相同。另外也可以選擇一些更加專業的檔案粉碎工具,這裡就不再具體介紹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