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螳螂财經(TanglangFin)
作者| 青月
7月30日晚,高途創始人陳向東釋出内部信表示:“為了活下去,公司不得不進行裁員。”
據悉,全國13個地方中心,将在8月1日前完成關閉,涉及範圍達到上萬人,相當于高途三分之一的員工将被裁。當然,很多網友在社交平台上曝光,不僅僅是高途,好未來、新東方等多家教育教育訓練機構都開啟了大規模裁員。

線上教育“大逃殺”正式開啟,新東方、好未來、作業幫、猿輔導等校外教育訓練機構的自救轉型迫在眉睫。
在這之中,有人轉向成人教育,有人發力教育硬體,還有一部分則将子彈對準了素質教育。7月28日,線上教育公司猿輔導宣布轉型素質教育,并推出科學啟蒙教育新品牌“南瓜科學”,為什麼以猿輔導為首的部分教培機構會選擇素質教育?它又能否成為最嚴監管下,線上教育的新出口?
從媒體到教育,李勇與猿輔導的巅峰和低谷
截至7月29日,猿輔導,這家創立于2012年的教育公司,雖然還沒有上市但已經完成了11輪融資,總融資額超過了40億美元,估值一度高達155億美元。
(圖源:企查查)
然而創立了這家估值破百億公司的創始人,卻很少被媒體濃墨重彩的提及過。這個人,叫李勇。事實上,從他的第一階段的職業生涯來看,很難想象這樣一個人最後會是一家教育公司的創始人。
李勇這個名字你可能很陌生,但李甬這個名字20年前在媒體界也算是赫赫有名。他1996年畢業于中國人大新聞系,後來按部就班的進入《财經》工作,之後又陸續加入了《南方周末》、《環球企業家》等知名媒體。
後來随着中國傳統媒體與網際網路新媒體之間摩擦加重,傳統媒體人開始進軍網際網路媒體。順應這一潮流,李甬受邀加入網易,任副總裁/總編,2010年李甬晉升為網易門戶事業部總裁。
這段媒體人的從業經曆,對李勇後來建立猿輔導有着莫大的幫助。
一方面,媒體人的從業經曆,使李勇極具商業敏感度。這起于《南方周末》時期,他更多的投入到到企業(産權)、企業商業報道。即使是後期去到《環球企業家》,也是為了專心于商業報道,進而能夠稍快提高職業技能。
2011年,李勇在幫孩子找少兒英語教育訓練老師時,并沒有找到合适的管道。他深刻意識到當時線上無法找到合适老師的問題,基于此,他決定做一個“教育點評平台”,“粉筆網”應運而生,後又建立工具軟體猿題庫,2014年前後轉向K12教育領域。
屆時,K12線上教育市場每年均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從2012年時的63.7億快速增長到2015年時的142億。除了好未來旗下的學而思2010年就開始試水外,李勇的團隊屬于抓住這個風口的第二梯隊,這離不開他之前從業經曆賦予的商業嗅覺。
另一方面,因為媒體的工作,李勇将“營銷”深刻的撰寫進了基因裡。
李勇有着16年的媒體從業經驗,除了他,猿輔導的創始團隊或多或少都有媒體的“影子”,比如創始團隊中的李鑫、帥科和郭常圳同樣是從網易出走的中高層管理人員,副總裁李鑫則曾在網易擔任市場部總經理,合夥人帥科曾擔任網易科技頻道主編。
媒體出身的團隊對營銷有着天然的嗅覺,是以也更能接受“燒錢獲客”的營銷方式。
據“輔導圈”報道,2020年Q3高途(原跟誰學)的營銷費用達到20.56億元,超過2020年上半年的總和、網易有道的市場營銷費用也達到人民币11.48億元,而猿輔導的投放規模甚至超過跟誰學以及網易有道。
屆時猿輔導受到了資本市場的一緻看好,這也是其僅在2020一年就收獲了4輪融資,總融資額高達35億美元的原因。
然而被市場和投資者們寄予厚望的猿輔導,它的高速突進之路在2021年戛然而止。線上教育行業“雪崩”,高途、好未來、新東方被一一狙擊,猿輔導也未能幸免。那麼它為何會選擇向素質教育轉型?這條路真的是一條光明大道嗎?
基本盤堅如磐石,素質教育确有廣闊空間
據芥末堆報道,南瓜科學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為設計基礎,根據兒童能力發展特點,制定出一套具備分級進階體系、融合STEAM教育理念、與生活場景相結合的教研體系,以滿足兒童各階段成長需要。
其産品包括但不限于科學繪本、實驗探究、生活拓展、科學電台、專屬問答等環節。除此之外,猿輔導還在探索包括猿程式設計、斑馬在内的一系列素質教育産品。今年3月斑馬就已經正式上線美術系統課。
至于以猿輔導為首的教培機構,為何會選擇向素質教育轉型,在“螳螂财經”看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素質教育迎合了政策的風向。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9-2020年,涉及程式設計教育的政策出台了14項。從地區來看,出台政策的部門既有教育部,也有北京、浙江、福建等教育資源較為發達的地區,也有河南、山西等中西部地區。是以,選擇向素質教育轉型在政策方面的風險相對較小。
其次,線上教育與素質教育有相似之處,轉型的困難和成本也相對較小。
對猿輔導這類向素質教育轉型的教培機構而言,線上教育與素質教育的服務對象幾乎重合、經營模式也有相同相通之處,并且由于對使用者畫像、教育政策和家長需求的敏感度,也有助于其平衡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家長的訴求。
最後,就規模來看,素質教育這塊市場的潛力也值得挖掘。
據悉,南瓜科學是一個用STEAM教育形式進行素質教育的典型。所謂STEAM,就是指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藝術(Arts),數學(Mathematics)。
根據艾瑞咨詢的報告,2020年,中國STEAM教育市場規模達350億元,預計2021年同比增長42%至496億元。雖然說可能比不上線上教育的盤子,但若能搶占這塊市場,能攫取的利潤同樣誘人,最基本也能補上近期的窟窿。
至于猿輔導為什麼會這麼快着手轉型素質教育,第一,需要知道的是,這并不是它一時的心血來潮。
猿輔導此次公布的“南瓜科學”并非七月底才出現的新事物,據資訊顯示,南瓜科學對應的網站注冊于2020年5月。不管是未雨綢缪還是心血來潮,至少證明猿輔導轉型素質教育是有準備基礎在的,“雙減”或許僅僅隻是将時間提前、程序加快罷了。
第二,“螳螂财經”會認為有時間提前、程度加深的可能,是因為雖然猿輔導還未上市,沒有财報資料可供分析,但它背負的壓力完全有迹可循。
資金上的壓力首當其沖,據“輔導圈”報道,因為“燒錢大戰”,在2020年第三季度,猿輔導就已經把年初的三億融資給花得差不多了。雖然之後又補了四次彈藥,但是營銷支出、搶人大戰以及“雙減”落地前的幾次罰款,可以想象猿輔導手中的資金并不會十分充裕。
不過,在現在這樣一個資訊公開的社會,看上這個市場的絕不止猿輔導一家,素質教育真有那麼大的能量足以支撐其成為這些教培機構的“救命稻草”嗎?
“池”小“魚”多,素質教育或許并非行業自救的“标準答案”
當學科教育受到政策的重拳出擊之時,不管是成人教育、教育硬體還是素質教育,都成為當下許多教培機構的自救方向。
從前文的論述中,其實可以感覺到,這些方向并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方向選對了就能“躺平”繼而反敗為勝、扭虧為盈嗎?以素質教育為例來看,其實并不盡然。
一方面,源自于“池”小,這一點其實從前文的規模中可以感受到。
在同比增長超40%的前提下,素質教育今年的市場規模還未超過500億元。但是根據艾媒咨詢釋出的《中國K12線上教育行業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線上教育市場規模達到了4858億元,幾乎是素質教育現有規模的十倍以上。
放在“雙減”還未落地之前,素質教育這個細分市場更多的像是教育機構的“加分項”與“調味品”,讓它們在資本市場講的故事得以更加動聽,是以行業天花闆帶來的桎梏并不明顯。
但随着猿輔導、好未來、網易等頭部玩家,以及一些急需自救的小玩家湧入這個市場,素質教育這窪“小池”不一定能承受“大海”的水量,如何突破行業天花闆,将是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内,行業的重要課題。
另一方面,困擾則是來自“魚多”。雖然說“螳螂财經”此前的重點多放在猿輔導轉型素質教育上,但這并不意味着猿輔導就是行業的先行者,網易有道和好未來在猿輔導之前就已經做出了相似的反應,隻是在實施過程中或許有些差別。
網易有道在素質教育領域的布局遠比猿輔導要早,2020年4月有道精品課旗下少兒圍棋産品“有道縱橫”就已經上線,據“砺石商業評論”報道,網易有道目前已覆寫圍棋、程式設計、科學、美術等多個類目的少兒素質類課程。
以圍棋這個課程為例,2017年,芥末堆曾以大衆點評網中的圍棋教育訓練機構數量推算其市場規模: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11所城市共計767所圍棋教育訓練機構。按照每家的學員數量100-200名,每人每年學費5000元計算,則11個城市合計有7.67億-15.34億元的市場規模。由此推算全國約有22800家教育訓練機構,則收入為57億-114元規模。
自“有道縱橫”上線以來,銷售額環比增長連續多個季度超100%,去年四季度的續報率甚至超過70%,處于行業領先地位。在這樣的先發優勢下,猿輔導在素質教育這個細分市場想要追上網易或許還需要時間。
如果說網易有道屬于頭部教育機構中布局較早的一方,那好未來其實并沒有比猿輔導快多少。6月24日,好未來旗下的兒童素質教育品牌“勵步英語”正式更名為“勵步”,與猿輔導的側重點不同,勵步兒童成長中心主要涵蓋英文戲劇、口才、美育、書法、益智、棋道等新産品,更加重視子女底層思維和品格的塑造。
但據“投資者網”七月份的報道,“勵步”對于課程教育的具體細則還未落定。更像是在行業監管趨嚴背景之下的應對強監管的舉措,還未行至全面推廣的階段。但作為行業的頭部品牌,好未來的入場,同樣給予了猿輔導莫大的壓力,比如在科技研發方面,“勵步”已經先行一步,通過語音識别技術和大資料個性化推送等先進手段,“勵步”可以給孩子帶去更加便捷、高效、有趣的學習體驗。
在這樣激烈的競争之下,“螳螂财經”難免有兩點疑思。其一,當魚群喝光了小池塘的水後,會不會又陷入下一個内卷、無序的“泥潭”?其二,當大魚入局,小魚們又該如何生存?這或許也是素質教育這個賽道接下來亟待解決的問題。
除此之外,中國的素質教育行業目前還是處在初級階段,缺乏明确的準入門檻和品質評價标準。具體來說,就是教學和營運流程不規範、産品體系不完善、教學品質得不到保證。
細細想來,這與線上教育飛速發展的階段多少有些相似。是以在素質教育這個細分市場,目前也急需相關政策的落地來穩定軍心,并促使行業走向良性發展。要不然還說不準它究竟是機構們的“強心針”還是“催命符”。
總而言之,素質教育就目前來看,未必不是一個好辦法。但出于謹慎考慮,還是需要更多的規章制度落地後,才能确定其是否會重蹈線上教育的覆轍。是以,不管是已經進入還是準備進入的企業都要走好每一步,畢竟被線上教育侵襲的教培機構已經禁不起再一次的打擊了。
螳螂财經(微信ID:TanglangFin):
•泛财經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