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麼讓一個曾經被視為“不可能”的荒地,發展成為了舊金山(San Francisco)居民最鐘愛的休閑勝地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神秘的金門公園,跟随着曆史的腳步,感受這片寶地的諸多魅力。
當年,紐約中央公園(Central Park)的設計師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還在建設中央公園時,舊金山市長麥考平(Frank McCoppin)就向他提出了在舊金山郊區籌建一個比中央公園還要大的綠地。可惜,當時的奧姆斯特德并不看好這個項目,覺得那片地方不可能成為一個公園。然而,一百多年後,金門公園成為了舊金山人最喜歡的休閑勝地。這一切都要歸功于年輕的工程師哈爾(William Hammond Hall)和園藝大師麥克拉倫(John McLaren)的堅定信念和獨特眼光。
金門公園的誕生可以追溯到當地政治家們的一場商業鬥争。當時,麥考平市長便是其中一位,他試圖将這片邊陲之地轉變成一個有利可圖的城市擴張項目,順便解決了一些占地糾紛。盡管奧姆斯特德當初否定了這個地點的潛力,但是哈爾和麥克拉倫卻堅定地推進項目。他們的願景是讓這個地方回歸大自然,摒棄商業設施,進而展現出獨特的自然之美。
金門公園如今的繁榮可謂是“人工”的野性。首先,有着悠久曆史的溫室花園(Conservatory of Flowers)成立于1879年,裡面盛放着來自南美洲、中美洲和亞馬遜河流域的珍稀植物。另外,建于1893年的斯托湖(Stow Lake)和草莓山(Strawberry Hill)則是家庭遊客的最愛。
金門公園中的日本茶園(Japanese Tea Garden)同樣令人歎為觀止。這座美國最古老的公共日本式花園始建于1894年,成為金門公園的又一亮點。這個精心打造的花園裡有來自日本的植物、鳥類和魚類,它們在這片曾被視為不毛之地的土地上茁壯成長已有一個多世紀。
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使數千名難民不得不在公園内露宿。那些由美軍搭建的臨時住所在地震後還被轉移到了永久性的住宅區,直至今日仍在使用。随着城市的複蘇,金門公園成為了許多新機構的家園,如加州科學院(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和德永博物館(de Young Museum)。公園内有兩座風車,一座建于1903年,另一座建于1908年。此外,20世紀20年代還有一片戴利亞花園(Dahlia Garden)和莎士比亞花園(Shakespeare Garden)等等。
大蕭條時期,美國政府的工程進步局(WPA)在金門公園内進行了許多建設,如舊金山植物園(San Francisco Botanical Garden)、射箭場、釣魚者小屋(Anglers Lodge)和模型遊艇俱樂部(Model Yacht Club)。此外,它們還修複了1926年建成的藝術裝飾風格的馬蹄形球場(Horseshoe Pits)并建立了海灘别墅(Beach Chalet),上面有描繪金門公園建設過程的壯麗壁畫。
1930年,霍爾沃格(Hoover Grove)巨型紅杉林落成,以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烈士。如今,我們無需跋山涉水到馬林丘陵(Marin Headlands)和穆爾森林國家紀念碑(Muir Woods National Monument),也能欣賞到這些參天大樹。
随着時間的推移,金門公園的功能和用途不斷變化。1946年,斯托湖的美麗船屋(Stow Lake Boathouse)落成。二十年後,靠近海特-阿什伯裡(Haight-Ashbury)地區的公園邊緣,一場名為“人類合一運動”(Human Be-In)的活動拉開了“愛之夏”(Summer of Love)的序幕,成千上萬的年輕人被這個充滿烏托邦理想的地方所吸引,他們在這裡享受着免費音樂會。如今,在每年的4月20日(誠然,其實在某些地方幾乎每天都能看到),你仍然可以在金門公園的嬉皮山(Hippie Hill)聞到那讓人陶醉的氣息,仿佛回到了50年前的那個時代。
在金門公園中,有一個最近的永久性紀念地,那就是美國艾滋病紀念林,建于1991年。這座紀念林獻給了無數因艾滋病離世的人們,它見證了80年代那段黑暗時期,當時舊金山的酷兒社群飽受摧殘,整座城市都備受壓力。
然而,金門公園的故事并未就此結束。每一年,它都在不斷地煥發新的活力。如今,金門公園已成為各類盛事的舉辦地,如“海灣到破碎者”(Bay to Breakers)12公裡長跑比賽,以及每年10月舉行的“Hardly Strictly Bluegrass”和“Outside Lands”音樂節。每逢12月,聖誕燈光則吸引了無數家庭與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