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江後浪推前浪, “趣出行”死在“火牛”的沙灘上

昨天晚上吃完飯,我打開微信回複了一下消息,順手點開了家族群,看一下親戚朋友們都在聊些什麼。然後就看到了一個連結,如圖:

長江後浪推前浪, “趣出行”死在“火牛”的沙灘上

剛開始我以為是什麼新打車軟體正在推廣,點進去能領取打車紅包之類的連結,順手就點了進去。不點不知道一點吓一跳,居然是一個區塊鍊+打車的順風車軟體,我心想難不成又是一個“火牛視訊”正在冉冉升起?

正當我準備下載下傳研究一下這個APP的時候,家族群裡面的親戚又一唱一和地開始講話了,如圖:

長江後浪推前浪, “趣出行”死在“火牛”的沙灘上

原來群裡還不止一個人參與了這個軟體…嗯?!送錢?不太對勁啊,難不成“火牛”團隊又有新作品了?

正當我疑惑的時候,APP下載下傳完成了。細看之下我發現,這個項目自稱基于通證經濟模型,讓使用者從以往傳統打車平台中的“使用者”變成産品的“投資者+貢獻者+使用者”,享受平台發展帶來的投資紅利和價值回饋。

該項目聲稱基于EOS發行一種名為CPLE的權益通證,總量30億枚,永不增發。注冊新使用者、邀請好友、實名認證、拼車出行等均可獲得一定數量的CPLE。作為“權益股份”,使用者持有該代币就能獲得一定比例的項目收入分紅。

看到這裡我才明白,原來群裡說的發現金是這麼回事。那不就成了“打車即挖礦”了嗎?

果然,在我了解之下我發現我的這個親戚并沒有用這個軟體打車的念頭,而是純粹的想通過推廣賺點錢。基于“火牛”的前車之鑒,我決定還是好好研究一下這個軟體是不是存在“火牛”一樣的問題,免得更多的人受其牽累。

果然,在經過研究之後我發現了幾個漏洞:

1、項目方在宣傳過程中宣稱阿裡巴巴投資100億砸市場,但我通過企業資訊查詢平台查詢可見,股權配置設定裡并沒有阿裡巴巴;

2、項目有頁面内容相同但網址不同的三個官網,似乎是為了規避某種規則特意為之;

3、項目方随意更改規則。2月16日,公告稱新使用者激增,回饋政策調整,CPLE數量低于2000的使用者不再派發回饋,而根據規則,拉一個新使用者僅可得55個CPLE;

4、項目方聲稱代币已上線交易所,但項目方竟在APP裡自定義CPLE價格,并且從APP提币到交易所需要官方不定期開通白名單發放權限;

5、該項目代币CPLE上線的交易所“追币網”交易量非常之小,也僅僅上線了兩個币種,K線圖走勢更是讓人猜不透交易平台的真實想法;

長江後浪推前浪, “趣出行”死在“火牛”的沙灘上

6、這個軟體壓根就打不到車…

嗯…一言難盡…

在打車出行市場幾乎被完全瓜分的領域,趣出行發行代币的意圖也很明顯,即借助區塊鍊吸引流量。

簡單的說,就是趣出行引入區塊鍊技術,作為一款出行類的Dapp(姑且暫時稱之為Dapp,分布式應用程式),CPLE是其發行的通證權益。但有别于通證的效用,CPLE不能在趣出行的網約車系統中使用,隻能充當積分獎勵的作用。

趣出行自稱為共享收益的拼車生活平台,其中分享的收益也是指CPLE。而作為被線下實體應用引入的新技術成果,CPLE的币價成為取代了拼車主業,被大肆宣揚的亮。

不論是網上流出的宣傳内容還是官網大面積露出的CPLE,都能看出趣出行的意圖——借CPLE吸引使用者獲得流量擴張趣出行市場。并且,為了刺激有交易需求使用者的活躍度,其将CPLE放到交易所上交易。

此外,趣出行CEO張東東對外宣稱自己曾就職于微軟中國,支付寶,并一路晉升到管理層。但CPLE官網上對他的介紹内容卻寫的是,“負責上司開發了支付寶錢包、微軟财政預算系統、新浪微網誌等。”

衆所周知的支付寶的開發負責人并不叫張冬冬,并向相關企業求證得到旗下并沒有“支付寶錢包”這一産品。對“微軟财政預算系統”,相關企業員工稱并未聽說過,新浪微網誌對名叫“張冬冬的上司開發者”更是聞所未聞。

而對于趣出行目前押寶的CPLE币,确實達到一定程度上的“引流”。但得到收益的人,除了直接在平台上換取收益外,其他會選擇在二級市場抛售,最終的走向還是換成現金。這就意味着,CPLE的二級市場穩定不可持續。

截至目前,“趣出行”已經無法正常使用。

長江後浪推前浪, “趣出行”死在“火牛”的沙灘上

emmm…總結一下以上内容,歡迎新一代“火牛打車”,哦不是,“趣出行視訊”閃亮登場!

完全就是跟“火牛視訊”同樣的利用區塊鍊噱頭進行引流的軟體,“收益方面入不敷出,營運規則說改就改,上線平台莫名其妙,想要兌現看我心情!”

好了,今天的區塊鍊方法論就到這裡了,我的音頻首發平台是在領鹿谷資訊微信公衆号,視訊也會同步在秒拍、微網誌、優酷等各大視訊平台上傳,想要收看區塊鍊方法論往期内容的同學歡迎大家前來圍觀,在各大平台搜尋“區塊鍊方法論”以獲得最新内容。我是區塊鍊倪老師,我們下期再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