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硬碟選購注意事項

硬碟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于轉速、緩存、平均尋道時間和接口類型,在内部傳輸率(磁頭→緩存的速率)成為瓶頸的現在,僅僅提高外部資料傳輸率(改進接口類型)對總體性能的影響不大,是以,我們可以簡單地認為硬碟的速度隻決定于其轉速、緩存大小和平均尋道時間。

  1.主軸轉速

  轉速是影響硬碟性能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市場上流行的是5400rpm(每分鐘轉數)和7200rpm的硬碟。不宜選用低于5400轉的産品,7200轉的如果品質穩定應優先考慮。

  2.平均尋道時間

  平均尋道時間是指磁頭從得到指令到尋找到資料所在磁道的時間,它描述硬碟讀取資料的能力,以毫秒為機關。作為完成一次傳輸的前提,磁頭首先要快速找到該資料所在的扇區,這一定位時間叫“平均尋道時間”(AverageSeekTimes)。這個時間越小越好,一般要選擇平均尋道時間在10ms以下的産品。

  3.内部資料傳輸率

  即磁頭到硬碟的高速緩存之間的資料傳輸速度,這可以說是影響硬碟整體速度的瓶頸。如今各品牌的主流硬碟,容量差不多,平均尋道時間相差不大,轉速也多為7200轉,高速緩存為2MB左右,外部資料傳輸率都采用UltraDMA100技術,可是内部資料傳輸率卻因品牌及型号不同而呈現較大的差異。選購硬碟時不要忽視對内部資料傳輸率的關注。

  資料傳輸率分為外部傳輸率(External TransferRate)和内部傳輸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外部資料傳輸率指硬碟的緩存與系統主存之間交換資料的速度,内部資料傳輸率指硬碟磁頭從緩存中讀寫資料的速度。 在這項名額中常常使用Mb/S或Mbps為機關,這是兆位/秒的意思,如果需要轉換成MB/S(兆位元組/秒),就必須将Mbps資料除以8(一位元組位數)。例如最大内部資料傳輸率為240Mbps,但如果按MB/S計算就隻有30MB/s,遠不到硬碟接口的100MB/s。是以硬碟的内部資料傳輸率就成了整個系統瓶頸中的瓶頸,隻有硬碟的内部資料傳輸率提高了,再提高硬碟的接口速度才有實在的意義。

  4.接口方式

  現在常用的硬碟基本都采用的是DMA 100/133或SATA、SCSI的接口方式。要注意SCSI硬碟接口有三種,分别是50針、68針和80針。我們常見到硬碟型号上标有“N”“W”“SCA”,就是表示接口針數的。N即窄口(Narrow),50針;W即寬口(Wide),68針;SCA即單接頭(Single ConnectorAttachment),80針。其中80針的SCSI盤一般支援熱插拔。

  5.高速緩存

  高速緩存的大小對硬碟速度有較大影響,當然是越大越好,目前最大已達8MB以上。不應低于2MB。

  6、安全性

  硬碟作為存放資訊的主要場所,所存放資訊的價值往往要遠高于其産品的價值,硬碟的穩定可靠性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這要注意品牌的口碑及是否采用了前面談到的SPS等資料保護技術。

選購硬碟時需注意的其他問題

  1、平均潛伏期(averagelatency):指當磁頭移動到資料所在的磁道後,然後等待所要的資料塊繼續轉動(半圈或多些、少些)到磁頭下的時間,機關為毫秒(ms)。

  2、道至道時間(singletrackseek):指磁頭從一磁道轉移至另一磁道的時間,機關為毫秒(ms)。

  3、全程通路時間(maxfullseek):機關同樣是毫秒(ms),指磁頭開始移動直到最後找到所需要的資料塊所用的全部時間。

  4、平均通路時間(averageaccess):指磁頭找到指定資料的平均時間,機關為毫秒(ms)。通常是平均尋道時間和平均潛伏時間之和。注意:現在不少硬碟廣告之中所說的平均通路時間大部分都是用平均尋道時間所代替的。

  5、突發資料傳輸率(burstdatatransferrate):也叫外部資料傳輸率(externaldatatransferrate),機關為MB/S。指的是電腦通過資料總線從硬碟内部緩存區中所讀取資料的最高速率。在廣告或硬碟特性表中常以資料接口速率代替。

  6、MTBF(連續無故障時間):指硬碟從開始運作到出現故障的最長時間,機關是小時。一般硬碟的MTBF至少在30000或40000小時。這項名額在一般的産品廣告或常見的技術特性表中并不提供,需要時可專門上網到具體生産該款硬碟的公司網址中查詢。

  7、單碟容量: 高的硬碟單碟容量至少可以為我們帶來兩大好處:一是使硬碟可以擁有更大的存儲容量。我們知道,3.5英寸的硬碟目前最多隻能裝四張碟片,如果要增加硬碟的存儲空間,唯一的方法是提高單碟容量。提高單碟容量後,用同樣數目的碟片可以生産出容量更大的硬碟,能進一步控制硬碟的成本。第二大好處是可以有效地提高硬碟的内部轉輸率。在磁盤轉速和磁頭的操作速度不變的情況下,相同的時間内磁頭所能通路到磁盤的區域是一定的。而單碟容量提高後,碟片上的資料密度更高,機關面積上所記載的資料量也得以提高,相應的在機關時間内磁頭能夠存取到的資料資訊也更多。

  8、發熱及噪音問題。硬碟的表面溫度指硬碟工作時産生的溫度使硬碟密封殼溫度上升情況。這項名額廠家并不提供,一般隻能在各種媒體的測試資料中看到。硬碟工作時産生的溫度過高将影響薄膜式磁頭(包括MR磁頭)的資料讀取靈敏度,是以硬碟工作表面溫度較低的硬碟有更好的資料讀、寫穩定性。若硬碟散發的熱量不能及時的傳導出去,硬碟就會急劇的升溫,一方面會使硬碟的電路工作在不穩定的狀态,另一方面硬碟的盤片與磁頭長時間在高溫下工作也很容易使盤片出現讀寫錯誤和壞道,而且對硬碟使用壽命也會有一定影響。好在随着技術的發展,如今市場上大多數硬碟的發熱量都有漸小之勢了,這一點現在不必過于擔心。噪音對單個硬碟而言沒有大的影響。不過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不時聽到從機箱裡發出的一陣陣硬碟響聲,聲音太大的,會弄得你心煩不安。當然是越“安靜”的硬碟越受歡迎。

  9、超頻問題。要穩定超頻,除CPU外,其它裝置也是決定能否穩定超頻的因素,硬碟就是其中之一。在很多情況下不能超頻,往往是由硬碟造成的。尤其在非标準外頻下,硬碟的資料傳輸率也會随之上升,硬碟自身承受不了,就有可能出現不正常現象,如不能進入Windows等,更嚴重的還會搞得資料丢失、系統被破壞。是以各位打算拿機器來超頻的朋友選購時一定要考慮到這一點。

  對66MHz總線來說,當總線(BUS)頻率超到75、83MHz時,IDE總線将以超負荷13.6%、25.8%的頻率運作;對100MHz總線來說,超到112、124、133MHz時,IDE總線将以超負荷12%、24%、33%的頻率運作。是以超頻對硬碟的考驗苛刻到幾乎可以緻命的地步,一旦失敗則可能會損壞硬碟中的資料和實體媒體。

  10、假貨問題。嚴格說硬碟産品并不存在假貨的問題。但市場仍有一部分經銷商常常在硬碟上耍花招對使用者進行欺詐。一是将老一代的産品以新産品的價格賣給使用者;二是市場上銷售的硬碟,有可能由于運輸或者其它環節的問題,其中的少部分在品質上可能會有一些瑕疵(比如有少量壞道),而有些經銷商将這些産品賣給那些不太懂行的使用者,一方面侵害了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也為使用者的使用埋下了隐患,三是水貨問題,目前市場上有一些沒有經過正常報關手續的硬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水貨”,按理說,這些産品和那些經過正常報關手續的同型号硬碟在性能、品質上沒有什麼差别,但是由于其特殊的“管道”,這些産品沒有可靠的質保,雖然比正規管道的相同産品便宜一些,但是“三年質保”變成了“一年質保”,有些經銷商雖然也對這些産品做出了“質保三年”的承諾,但是這根本不可能得到落實,使用者們要避免購買這一類産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