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企共話新格局|羅氏制藥中國總裁周虹:繼續加碼布局中國市場 打造創新醫療健康生态圈

作者:春河月亮
外企共話新格局|羅氏制藥中國總裁周虹:繼續加碼布局中國市場 打造創新醫療健康生态圈

羅氏制藥中國總裁周虹。新華網 發

新華網上海11月11日電(史依靈)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簡稱“進博會”)舉辦期間,羅氏制藥中國總裁周虹在接受新華網“外企共話新格局”系列訪談時表示,羅氏全球管理團隊已啟動“中國2030戰略”,未來十年将繼續加碼布局中國市場,攜手社會各界共同打造行業領先的創新醫療健康生态圈。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生物醫藥行業的創新發展備受關注,第三屆進博會也在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首次設立“公共衛生防疫專區”。

作為參展進博會醫療器械及醫藥保健展區面積最大的品牌之一,外資500強企業羅氏集團是進博會的“老朋友”,羅氏集團不僅連續3年參加進博會,今年7月還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簽署了戰略架構協定,未來3年,羅氏都将參展進博會。今年進博會,羅氏展示了多款創新産品和診療方案,覆寫了惡性良性腫瘤免疫治療、流感、血液惡性良性腫瘤和罕見病等重大疾病領域。

“每屆進博會羅氏都會帶來新産品,這些新産品在内部被稱為‘進博會寶寶’。”周虹介紹,今年的6款“進博會寶寶”中,包括今年10月底剛在中國獲批的“t+a”聯合療法——惡性良性腫瘤免疫創新藥阿替利珠單抗(商品名:泰聖奇)聯合貝伐珠單抗(商品名:安維汀)。過去2年,受益于進博會這一絕佳的開放平台,羅氏将研發的前沿科技、覆寫多疾病領域的全球創新産品第一時間帶到了中國,為提升中國患者的創新藥物可及性按下了“加速鍵”。

“這些年感受最深的是,中國醫藥行業深化改革帶來的新藥審評審批加速。以往進口創新藥物在中國獲批上市比歐美國家晚至少4年,現在基本可以實作同步上市。”在周虹看來,紮根中國26年的羅氏是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的受益者。“在目前國際經濟形勢如此複雜的情況下,中國也沒有按下對外開放的‘暫停鍵’,而是加大開放。羅氏深刻感受到了這種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周虹說。

她表示,進博會作為一個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視窗,為跨國企業提供了絕佳的展示平台和契機,構築了企業和政府之間、企業和企業之間的溝通橋梁。“通過進博會,也可以讓普通老百姓對各種疾病及疾病的治療有一個更加直覺的認知。在醫療行業逐漸邁向科學化、專業化、細分化的當下,如果沒有進博會這樣的平台,老百姓可能很難會在一個展會全方位了解各領域的知識。”周虹說:“過去2年,羅氏見證了進博會強大的溢出效應。不僅是進博會舉辦期間在展台上實作的交流、達成的交易,還通過進博會搭建的平台,讓更多的合作機會在會後不斷獲得。羅氏将繼續加強與進博會的長期合作,通過這一平台帶來更多創新産品和解決方案,惠及更多中國患者。”

周虹透露,羅氏全球管理團隊已啟動“中國2030戰略”,未來10年将加碼布局中國市場,尤其是研發領域,3年内将在中國建成完全獨立的研發中心。

早在2004年,羅氏就率先在上海建立了研發中心,這是跨國藥企在上海獨資建立的第一個研發中心。2019年10月,羅氏投資8.63億元人民币在羅氏研發中心的基礎上更新打造了全新的羅氏上海創新中心。周虹說:“更新後的羅氏上海創新中心将不斷拓展覆寫領域,哪裡有患者需求,我們的醫學科學家就往這個方向去研發。同時,也将擴大創新中心的醫學科學家團隊,尋找更多本土企業、外資企業、海内外科研機構一起合作。”周虹表示,羅氏上海創新中心也是繼羅氏在總部瑞士巴塞爾和美國舊金山之外的全球第三大研發戰略中心。目前,羅氏上海創新中心,百分之九十以上從事藥物發現和早期臨床開發工作的科研人員為中國本土醫學科學家。

“疾病無國籍,創新無國界。”周虹認為,醫藥創新與研發需要跨國合作,也需要自主創新。“羅氏期待攜手中國本土企業,共同去破解尚未解決的難題,真正打造一個以患者為中心的‘生态圈’;同時,也期待未來更多中國本土研發的創新藥物能走向世界。”周虹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