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皖美這五年】打造“五大宜城” 挺進百強城市

作者:安慶釋出

長江奔騰,藍水東流,生态加冕下人民水和諧的畫面越來越美麗;戰勝脫貧,鄉村振興,全面小康路安慶蹄穩;

五年來,安慶市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精神考察安徽省重要講話訓示,統一思想行動,強化責任,決心改革,圍繞"創新宜成、開放宜城、文化宜成、生态宜成、快樂宜成"總體目标,用實實在在的辛勤寫出高品質的經濟社會發展答卷, 邁向"前100步"的發展藍圖。

【皖美這五年】打造“五大宜城” 挺進百強城市

易成新面貌王帆

在創新之旅中,追求它

2021年7月1日是黨的生日一百周年。同日,由江蘇通用科技有限公司投資30億元,年産1020萬條高性能經絡輪胎項目正式落戶安慶經濟區,安慶用堅實的"大項目"向晚會緻敬。

同期,投資30億元的中遠股份高端個人護理産品和合成香料項目,投資15億元的上海迪西諾生物制藥有限公司.RAW藥品項目簽約安慶高新區;

加快實施人才引進計劃,進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大力加強對外開放合作,開展與深圳創投的戰略合作,積極融入長江安地三角洲和珠三角,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共同建設新型化工材料産業園, 與北京化工大學共建創新創業示範中心,與浙江大學簽約,共同打造浙江大學安慶未來産業技術研究中心。

這些都是安慶市推廣的高品質"雙招雙引号"走出的"碩果累累"。今天,放眼宜城,經濟繁榮發展、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城鄉新面貌、民生福祉不斷改善的新圖景,正在第二次呈現。

一組資料見證了安慶高品質發展的步伐:"十三五"期間,安慶地區生産總值達到2467億元,比2015年淨增長1000億元;在"雙招雙拉"的強大引擎的帶動下,安慶市自今年以來加快産業轉型更新,建設現代産業體系的步伐更加穩定、更快、品質更高;

【皖美這五年】打造“五大宜城” 挺進百強城市

新能源汽車基地胡中正

《有話劇安慶》唱《詩與遠方》

9月26日至10月8日,第九屆中國(安慶)黃梅戲材節隆重舉行。6大類30餘項活動依次進行,精彩紛呈,碩果累累。在13天的時間裡,從開場到閉幕,從街頭到廣場,從鄉村到劇院,益城處處都能聞到黃梅的聲音,聲音的後遺症,"黃金周,黃梅戲,白天看戲,晚上看戲"文化旅遊品牌越來越醒目。

文藝是時代的号角,最具代表性的一個時代的風格,最能引領一種時代風采的。五年來,安慶市堅持以人為本的創作導向,堅持品質奉獻給人民,以明德引領時尚,優秀的文藝作品不斷湧現,"有話劇安慶"的戲劇越來越多。

《鄧家賢》《老支書》《餘天仙》《太陽山》《仙陽》等十幾部黃梅戲曲新作;大劇《鴨子》和小劇《風雪歸來》入選文化部2018年劇劇本孵化計劃。黃梅著名戲曲表演藝術家、兩屆中國話劇"梅花獎"得主韓瑞芬入選"名家劇——當代戲曲藝術家藝術"項目,國家級演員吳美蓮獲得第30屆華語劇《梅花獎》。

【皖美這五年】打造“五大宜城” 挺進百強城市

于平竹在第九屆中國(安慶)黃梅戲曲節閉幕式上

不僅是黃美香水,這五年來,安慶突破了"先把經濟做大,再補文化課"的老路,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投入逐年增加。文化事業投資年均增長27.4%,公共文化設施面積從29萬平方米增至37萬平方米;一滴文化活水在"有形的手"和"看不見的手"下,共同作用着群衆的引爆。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安慶文旅融合品牌越來越響亮,"詩與遠方"越來越緊密融合。

在十裡大洋領域,安慶為長三角為長三角為推廣閩南國際文化旅遊示範區,在太湖文博公園,黃梅話劇經典劇《天仙賽》以全新形式精彩呈現,吸引了衆多年輕人為拳頭而戰的一批文化旅遊項目, 地質公園博物館、溪溪泉文化園、雪家港遺址公園、二喬公園、程長輝、張恨水房、中德合作森林教育發展基地等已經落成,為全區旅遊文化旅遊的融合發展增添了更多新的内涵......

生态保護畫是美麗的畫面

在北緯30度,盤山路蜿蜒曲折。這就是越溪縣寶故裡石府村——"越溪三蘭"核心産區。

曾幾何時,"一把斧頭上山,五塊下山",當地村民以伐木為生。如今,"一片葉子,有錢人",茶葉山,已成為當地百姓緻富的"綠岸"。

近年來,安慶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為大抓手,凸顯了農村産業發展、鄉村環境、農民收入、城市農業快速走向現代化、農村景觀發生了巨大變化。

不推山,不砍樹,不灌池塘,不破壞古建築,做好山水秀,視山水為主,視山水為本,盡一切可能保證"看山看水,記住懷舊"。截至目前,安慶市已建成美麗的鄉村中心村1127個,其中省級644個,市級145個,縣級338個,一批"髒亂"的自然村落煥然一新,成為遊客追捧的旅遊村和"網紅村"。農村公路實作村間通行,農村水通率達90%以上,網絡基本全覆寫,電子商務覆寫面進一步擴大;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通路安徽期間對安徽的發展寄予厚望。次年6月,安徽省率先在全國啟動"森林長制度"改革,安慶成為三個試點城市之一。經過幾年的反複研究,多次座談會、推介會,安慶逐漸形成了森林長體制改革的"六一"模式。森林長系統規劃在全國率先,森林長制度地方立法在全國率先,"森林長與檢察長"合作機制在全國率先,與全國農業問題深入合作,開展全國首個森林長系統貸款試點...每一步的探索,都打磨了"安慶品牌"的森林長體制改革。

【皖美這五年】打造“五大宜城” 挺進百強城市

攝影:Yuexi Azalea Gallery的Wu Yuesheng

一個行業,更多行業。這五年來,安慶深推做"三大一"專項行動,江豚自然保護區"三項政策"整治如期完成,長江"十年禁漁"有效實施,美麗長江(安慶)經濟帶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污染防治階段目标順利實作,PM2.5平均濃度下降29%,空氣和水環境品質位居全省前列。生态文明體系不斷完善,長江湖體系全面實施,打造三國生态文明建設示範縣,越溪縣被授予國家"綠水綠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民生改善,實作美好生活

走進安慶,立足于宏偉的觀景亭,木格子窗、磚雕門入眼。大觀亭、大王寺街區改造,完成了蔣家老宅、張家藥店、燕鳳英老宅、鄧氏等讀書場所等修繕,10萬塊古磚、67540塊舊磚,再現了安慶的古貌。

新台階四棟樓街下,馬頭牆下,"安慶古城"扒竊獅子街、國貨街、四大品牌大廈街這三棟65棟曆史建築全面修複,老建築實作了"内""面"推廣,現在是"老安慶的記憶,新安慶的會議室"。

然後到了"一夫之時通,萬福莫開,世上一大聖賢"落戶香關,這裡已經傷痕累累的破山采石。如今,生态修複初見成效,總投資85.09億元,規劃總面積約13.61平方公裡,"兩區兩園"呼喚。

從"住住宜居"到"住宜居",這五年來,安慶市累計投資600多億元改造棚戶區69433套,幫助約16萬有住房困難的人"走出棚屋進入樓房";

人群笑了,城市也變了臉。這五年來,從新城區跨康熙河,到東部地區的"一湖九江",到貫穿東西、南北水道,建設城市生活用水生态水網,安慶逐漸實作全市"生态修複" "城市修繕",安慶市曆時5年,做活水用品,做優良的水生态。

2016年至2020年,安慶公共衛生總支出達到1769.3億元,約占同期财政支出的85%。民生工程累計投入629.4億元,全年民生工程目标任務圓滿完成,一場民生倡議溫暖人民,一幅民生圖畫一幅伊成,一張開着笑臉綻放的夢想。

|作者:全媒體記者 蔣璐璐 百平 沈永亮 劉慧子

|編輯:陳良亮

院子 裡

關閉

集中

一審:吳成成 審計:盛宇 終審:蔣利民

平台營運:安慶市新聞傳媒中心

讓更多人發現安慶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