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日聽碟#毛甯《了無牽挂》

作者:愛地人
#今日聽碟#毛甯《了無牽挂》

《三重生活周刊》《回歸黃金時代》,雖然中國音樂界的黃金時代搞得一團糟,但也趁機讓我們重新開啟了很多回憶,并在不斷的修正中,也更深了很多或已經開始模糊的記憶。

這段話中有一段話:"同期,随着内地改革開放的不斷,香港在大衆文化中的絕對統治地位逐漸被超越。索尼唱片進軍大陸,簽約劉歡、毛甯、楊瑩瑩等,以"彎月"實作反向輸出"......

關于楊瑩瑩從未簽約過《索尼唱片》,而《曲月》再到《索尼唱片》大陸公司都無緣關系,而多年前的曆史中,愛情老師一直單一反駁,别說。

當然,"索尼唱片"簽約莫琳是對的,反向輸出是正确的。但後一次,不是1990年代初唱響湘江的《彎月》,而是已經到了九十年代末。

其實,說到毛甯和反向輸出,一定是真正适合的《無憂無慮》專輯為例。

不算EP專輯《My Heart Is Eternal》,《No Worries》是毛甯簽約大陸"Sony Records"發行的第三張個人專輯,但這張專輯當時讓我感到非常不舒服,因為雖然這張專輯似乎收到了多達14首歌,但實際上《歐洲快車》就是之前的《等待莫甯》專輯作品, 《初秋》《你想要什麼》是《心之毛甯》專輯作品。

整張專輯沒有任何解釋,這是一張新的歌曲和選擇專輯,官員們一直稱其為莫琳的第六張個人專輯。雖然,新歌選得多,選少,叫它新歌的選曲有點虧本,但對于專輯概念有些完美把控的我,當時還是專輯的喂食做法,很不懂。

但其實在看過台灣版《不用擔心》的題外話之後,因為你知道這張專輯的由來,是以明白為什麼這張專輯有精選的屬性,叫正式專輯。

台灣版專輯上有很多側面标志,其中最重要的其實是兩張,一張是《為第一張華人唱片過海》,另一張是《12億人當選大選最佳歌詞》。這顯然表明,這張專輯是大陸"索尼唱片"逆向出口大陸歌手到台灣市場的,而通過"索尼唱片"的全球資源,利用公司内部管道,毛甯在大陸,當時,已經流行了近十年的歌手,真正推向了台灣市場, 并為台灣市場量身定做一張專輯。

在我的印象中,這也應該是大陸"索尼唱片"第一次向台灣市場反向推動歌手,而專輯在制作上,也采取了三個方向,讓毛甯在特色之間,在外來氣之間,有了更好的平衡。這三大趨勢,是保持大陸團隊的創作和制作,也是從海外(南韓)購買曲目改編,最後通過與台灣一線創作和制作團隊的融合,推出了這樣一張音樂美學和氣質,都是非常多樣化的專輯。

專輯的前兩首歌《No Worries》和《Let Love Be The Master》是台灣制作團隊的作品。前者是潘的歌,後者由徐常德作曲,易琦作曲,兩首歌都是陳自紅老師創作的。

這兩部作品都代表了當時台灣流行音樂的行業标準,而《No Care》是一部超越标準的作品,在作曲中使用了長笛,為整首歌,甚至整張專輯都打開了一個非常好的場景。而作品本身,也有一個小小的節奏,這在内地早已處理過的"道聲靜止"、"深秋"這些作品對毛甯的體驗,也是字母的親手。這首歌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編舞家,來自一位新加坡音樂家和中國歌迷的老朋友:Terence Teo。

這張專輯還有另外兩部作品,分别是當時台灣新力量歌唱大賽的獲獎者,分别是袁玉輝的《較高價的電梯大廈6樓》和何韻詩的《亂七八糟》,從這兩個名字來看,兩人都不應該繼續在音樂上工作,至少肯定不會進入中國音樂的核心創作組。

然而,這兩部作品的制作者卻是大陸的地震。文震,那一年也是大陸"索尼唱片"和黃峥、劉大江名字的三駕馬車。

《較高價的電梯大廈6樓》是一首高品質的歌曲,而台灣早期現代民歌運動的魅力,這首歌後來在大陸排行榜上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這部作品也有合唱,音線聽起來像蕭黃琦,但其實是馬子傑。

《漫長的一天會結束》、《初秋》和《什麼不是什麼》都是南韓購置的作品,後兩個首都都是樸智賢的作品,前者直接署名南韓歌曲,并由陳道明填詞。這位TD不是演過影視劇的TD大叔,而是當時索尼唱片的導演陳道明,他是内地的兼職詞曲作者。

在"What's Not To Do"的中間有一個中國說唱,唱Rapp的人真的很出乎意料,因為他是搖滾樂手,他是"指南針"(Ugly)的主唱。這幅極具異國情調,帶有南亞和拉丁元素的作品,作曲是"指南針"樂隊的郭亮,吉他手是著名的棚蟲和吉他老師劉琳,貝斯手是崔健樂隊張玲的成員。

在《哪兒了》、《漫漫長日會做》這些作品中,音樂人的陣容還包括當時北京搖滾圈的頂級音樂家孔宏偉、王曉東和劉義松等。是以,到了1990年代末,聽這張專輯由兩岸音樂人團體操刀而來,已經完全失去了大陸流行音樂的倒退,甚至因為那些搖滾樂手的氣質,是以習慣了台灣芭蕾舞迷,也常常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突破感。

為什麼是海峽兩岸的三個地方?因為《Point a Song》這首歌是由林建華先生在香港創作的。是的,就是黑匣子的林建華,寫過《跟我走》(陳衛迅)、《突然》(莫文偉)、《必須殺》(顧菊姬)和《病态的呻吟》(張學友)等林建華的作品,林老師現在已經把自己的J10廠牌搬到了廣州的大灣區,祝他一發大财。

《點一首歌》也有合唱,是"索尼唱片"台灣公司為毛甯找的當地導遊,他就是張新哲。阿切爾的聲音聽起來非常細膩,是流行音樂的經典部分,二十年後,聽起來好像什麼都沒變。

還有一首《夜黑》,翻唱自張志軒1996年的專輯《夜黑》,張漢群的作曲,江建民的吉他,讓我感覺比張志軒的原作更有質感、作曲。而這首歌在毛甯的演唱過程中,也已經和廣州的"新時代視訊"時期完全不同了。比較内向、性感的歌唱,一直很受歡迎。

最後,我們應該為《歐洲快車》做一個盛大推薦,從大陸校園民歌中汲取了冬季的重要創作者之一。不算新千年,老狼在《北京的冬天》專輯中重唱了《北京的冬天》和《情人搶劫》兩部冬天的作品,《歐洲快車》也是我最後一次聽到于東的作品。

它被稱為歐洲快車,但這是一首非常安靜的歌曲。作曲來自蔣炜和魏華的制作人朱曉敏,而口琴則來自當時大陸搖滾圈的集體皇家老師楊樂。

說起來奇怪,這首歌聽啊,聽到第二段開頭,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從毛甯的音線,聽到老狼的氣味。哥哥,真的是餘東最好的代言人。

希望狼哥将來能夠錄制正式版本。

#今日聽碟#毛甯《了無牽挂》
#今日聽碟#毛甯《了無牽挂》
#今日聽碟#毛甯《了無牽挂》
#今日聽碟#毛甯《了無牽挂》
#今日聽碟#毛甯《了無牽挂》
#今日聽碟#毛甯《了無牽挂》
#今日聽碟#毛甯《了無牽挂》
#今日聽碟#毛甯《了無牽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