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作者:史書館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古人留給我們的東西甚至是非物質文化遺産,上至天文星宿,下到人間煙火,一切頗有講究,非常值得我們這些華夏子孫去了解,哪怕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物品,比如秤、筷子等,都有學問滿滿。

來時無物去時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秤頭半斤,秤尾八兩。

于是,有人疑惑了,半斤怎麼會是八兩?隻見過電子秤的人,更是一頭霧水,哪裡還知道秤頭、秤尾?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其實,古人早有規定16兩為1斤,據說秤上的每一印花還與星座相關,那時的秤極為考究,堪稱工藝品也不為過。

就連我們平時再尋常不過的筷子,也是很有講究的,沒有人能夠說出筷子的長度标準等等,也沒有人能解釋筷子上方下圓。多了解曆史,你就會發現很多不為常人所知的故事或來曆。

今天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古人為何要規定16兩為1斤?這還得從秦始皇統一度量衡開始。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統一度量衡

經曆了春秋戰國你争我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立馬開始開始統一貨币,而統一貨币就得從統一度量衡開始。

什麼是度量衡呢?通俗地講,度量衡就是長度、體積、重量的機關。

那時,秦始皇身邊的李斯在這方面可稱得上專家,功不可沒,先是統一”度“測量機關“尺、寸、丈“,采用了十進制,然後很快就規定了”量“容積測量标準:升、鬥、斛、豆等。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然而,到了重量測量這方面遇到了一個難題,一斤該等于多少兩比較合适呢?李斯一時沒了主意,琢磨了多久也沒有想到好的方法,最後禀告秦始皇請求幫忙出主意。秦始皇二話沒說,當即大筆一揮洋洋灑灑寫了四字給李斯:天-下-公-平。

李斯思前想後,決定以四個字4*4=16,代表事事大順,于是就定為1斤為16兩。

當然,這隻是一個版本,沒有确鑿的記錄。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接下來,重量的機關就迎刃而解了。

1斤=16兩

1兩=24铢

1鈞=30斤

1石=4鈞

那我們常常說起的“千鈞一發”,看來是很有道理,三萬斤重量要壓在頭發上,真的是又緊急又危險,古人的智商确實讓人佩服。

說到重,那就有對應的輕。

古代重量的最小機關是“铢”,通常用來稱量中藥材的,畢竟中藥材的重量一般都比較輕,我們熟知的成語“锱铢必較”,已經不是斤斤計較,而是分厘都要較真。

那用什麼來稱重呢?

秤這個時候就應運而生。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16兩為1斤

秤通常就是一根木頭或金屬做成的秤杆,上面兩個提手,分别有墜物,這個墜物就相當于标準的秤砣,還有一個吊籃,最關鍵的就是秤杆上的雕花。

相傳越國的範蠡在經商中發現,人們買賣東西,都是習慣用眼估算,這樣難免就有很大誤差,也不能展現公平、公正,便産生了要發明創造一種測定貨物重量的工具的念頭。

一天,範蠡偶然看見一個農夫從水井裡打水,那套裝置讓範蠡深受啟發。

範蠡回到家裡用一根細而直的木棍,鑽上兩個小孔,并在小孔上系上麻繩,便于用手來提;粗的一頭拴上吊盤,吊盤裡面可以盛裝物品,細的一頭用一重物作為秤砣;重物離繩越遠,能吊起的貨物就越多。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必須在細木上刻出标記才能清楚地計算出總量,但用什麼東西做标記好呢?

一天夢裡範蠡竟然嘴裡念念有詞“天樞、天璇、天玑、天權、天衡、天府、天梁”等南北鬥星座,範蠡便突發奇想,決定用南鬥六星和北鬥七星做标記,再加上福、祿、壽三星經常出現在老百姓的供桌上,深入民心,這樣剛好16兩為1斤。

篆刻星宿是在時時刻刻提醒人們:人在做,天在看,頭頂三尺有神靈。

對于缺斤少兩的人,輕則丢掉福氣,重則消減陽壽。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一斤為十六兩看似是一個數學問題,而實則是一個文化問題,是中華文化與哲學的智慧凝練。

後來,随着國際流通領域的擴大,十進制的算法得到全世界的認可,直到1959年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大陸才廢止了1斤16兩,改為1斤10兩,這也是國際貿易的需要,也是友善進出口的重量核算。

随着數字技術的推廣,各類稱重的電子裝置成了更便捷的主流,傳統的秤也完成了被賦予的曆史使命,已經當做文物被收藏。

到了現在00甚至10後的一代人,不知道秤也就不足為奇。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談完1斤16兩,接下來聊聊筷子。

其實,最開始古人是用手抓食物,慢慢發現用手雖然友善,但使用起來還是有局現性,比如:食物太燙,從熱鍋裡取食不友善等等,筷子相傳從殷商開始出現了。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筷子的來曆

說到筷子來曆,就不得不提到姜子牙。

傳說殷商時代,姜子牙出道前,姜子牙雖然滿腹經綸,卻不擅長農活,終日以釣魚來打發時間,其它事情漠不關心,是以生活過得窮困潦倒。

姜子牙的老婆受不了這種生活,開始不安分起來,特意煮了一鍋有毒的肉。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姜子牙回家後看到他老婆在煮肉,香氣撲鼻,這時更感到腹中饑餓,就伸手想去抓肉吃。這時窗外突然飛來一隻鳥,一點兒也不懼怕姜子牙,跳到姜子牙的手背上,對着姜子牙的虎口啄了一下,姜子牙感到虎口一麻,肉一下子就掉進鍋裡,啥也沒有吃到。

姜子牙犯疑了,鳥為什麼啄我,難道這肉鳥兒想吃?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姜子牙抓了一點肉來喂鳥,這鳥并不為其所動,似乎對這肉不感興趣,不停地啄姜子牙的虎口。

姜子牙頓時意識到這鳥非同尋常,于是假裝趕鳥一直跟在鳥兒後面,來到一片絲竹林。那鳥兒抓着兩根絲竹,竟然口吐人言,告訴姜子牙要用絲竹夾肉, 姜子牙聽了感到奇怪不已,接過絲竹回到家中。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姜子牙将兩根絲竹伸進滾燙的鍋裡準備夾肉吃,發生了很奇怪的事情。

這絲竹一碰到這肉湯,就會冒出一股淡淡的青煙。

飽讀詩書的姜子牙頓時明白這肉裡有毒,假裝不知放毒之事,夾起肉假裝就向老婆嘴裡送去。

姜子牙的老婆頓時吓得面如白紙,心知肚明連忙将肉端走倒掉,從此不敢再有傷害姜子牙的想法。後來,姜子牙先後在周文王、周武王做了宰相,輔導周朝八百年,姜子牙的老婆也恪守婦道、深入簡出,成了姜子牙的賢内助。

而那隻鳥,就一直在姜子牙身邊,對姜子牙危險的時候,那隻鳥便口吐人話。

同時在姜子牙同期,也出現了玉筷子。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這玉筷又是怎麼回事呢?

傳說商纣王吃飯時喜怒無常,不是說食物太鹹,就是說青菜太甜,不是說涼拌菜太冷,就是說硬菜太燙等等,總會找些岔子來折磨或懲罰身邊的廚師或者伺候丫鬟。

妲己深受商纣王寵愛,但也知道商纣王不好侍奉,是以每次商纣王用餐前,她都要事先檢查一番,免得纣王莫名其妙地發脾氣。

有一次,妲己嘗到飯菜有點燙嘴,想要重新更換已經來不及了,怎麼辦呢?因為纣王已來到餐桌前。妲己急中生智,忙取下頭上長長玉簪将菜夾起來,吹了又吹,菜很快就沒那麼燙了,纣王吃得津津有味。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纣王荒淫無度,倒是認為夾菜喂飯是件人生樂事,于是天天要妲己親自喂他。妲己即讓工匠為她特制了兩根長玉簪夾菜,這就是玉筷的雛形。

而筷箸的說法,是來自大禹。

相傳大禹治水有三過家門而不入,每次都在野外進餐,有時候時間很趕,鍋裡水燒開食物放進鍋裡,大禹就着急想吃完好趕路,有手去撈食物,卻被燙得不行。

眼看鍋裡食物翻騰,大禹靈機一動就從路邊樹上折斷兩根小樹枝,除掉葉子,簡單處理一下,就從沸水鍋裡夾菜吃,這就是筷箸最初的雛形。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當古人把包好塗泥的谷粒置火灰中烤時,為使其受熟均勻,不斷用樹枝撥動,我們聰明的祖先也就是在撥動原始的過程中得到啟發,天長日久,筷箸的雛形也漸漸地在古人手中出現。

慢慢地,各種材料做成的筷子就在市面出現了,比如可以檢驗是否有毒的銀筷子,可以顯示身份的玉筷子,還有刻字繡花的紅木筷子,當然還有老百姓餐桌上的竹筷子。

究竟筷子什麼時候出現?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準确地講,自從人類發明鑽燧取火,食物從生食到熟食的習慣轉變,筷子也就應運而生,畢竟筷子雖然沒有手靈活,但筷子具有的先天優勢,也是手不具備的,所筷子的發明,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又一辨別。

說到筷子的長度,估計都很難定義。

在我們的印象中,大多數路邊攤一次性筷子最為質樸,似乎長度也最短,但不影響使用。而往往在一定規模的酒店或正式宴席上,那裡的筷子似乎最長,而且鑲金鍍銀,顯得高大上。

問題來了,筷子究竟多長才是标準的呢?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7寸6分

其實,古人對筷子的長度早就有标準,而且這數字也是很有講究。

筷子的标準長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與動物有本質的不同。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哀、憂、愛、憎、欲是人的七情,生、死、口、鼻、耳、目是人的六欲,是以飯桌上筷子見人品也是從這裡而來。

以前有一個生意人想找一個合作夥伴,一起打理生意,就在他物色好人選準備開始合作,因為這合作夥伴是在太優秀了,這個生意人的父親卻提醒,合作不要着急,先一起共進晚餐,明天開始合作也不遲。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生意人沒想那麼多,就一起和那合夥人吃晚飯,吃完晚飯送走合夥人後,生意人的父親告訴他兒子,此人吃相不好,人品不行,要慎重。

後來,合作沒多久,果然出事了,合夥人卷款跑了,生意人這時想起父親的話,後悔不已,找到父親,他父親隻談談地說了一句:筷子見人品。

筷子是兩根,稱呼卻是一雙。為什麼明明是兩根筷子,卻叫一雙筷子呢?

因為民以食為天,享受美食自然是天底下最美好的事情,好事成雙,因而筷子就叫一雙筷子,不叫兩根筷子,一根筷子是沒法使用的,是以一根筷子成不了好事。

筷子在使用的時候,講究配合和協調。一根動,一根不動,才能夾得穩。兩根都動,或者兩根都不動,就夾不住。這是中國的陰陽原理,也是力學上的杠杆原理。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筷子還有點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舊時人們走江湖,身上隻要有一雙筷子,有什麼毛病都能自己搞掂。即便忘了帶,随手掰根樹枝或蘆葦,折斷了,在石頭上磨一磨,在水裡洗一洗,也能用。

一雙筷子,不僅是飲食餐具,更承載了許多中國傳統文化,凝結了許多前人智慧。

而中國人使用的标準筷子上端是方形,下端則是圓形。

中國筷子為何要上方下圓呢?

中國古人認為天方地圓,也是古人對宇廟的認知觀,上方下圓的筷子更友善使用。是以中國人認為七寸六分長的筷子是标準筷子,這樣我們在享受美食時,可以更好提醒我們有七情六欲,要有節制,不可泛濫。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中國人使用的筷子,不僅講究實用美觀,即是在使用筷子時,一支主動着挾萊,另一支被動着配合着,确能把美食送入口中。

這不正象征着,像極了一對幸福的小夫妻。中國人遵守太極與陰陽之說,萬物遵守合二為一陰陽協調才是最完美的。

你發現沒有?我們在使用筷子的姿勢是拇指和食指在上方,中指在中間,無名指和小指在下方。聽說,這樣拿筷子的姿勢代表着天、地、人,也代表着天時、地利、人和。

中華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多年的曆史,不僅給我們留下了一堆的古建築和古文化書籍,還留下了一些很稀奇的風俗習慣。随着時代的變遷,有些風俗習慣在民間越來越好,然而有一些因不适合退出了現代社會,而更有一些确實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比如1斤16兩,也在時時刻刻告訴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杆秤,不要為了繩頭小利,打破了心裡那杆秤的平衡,失去了平衡終究是會砸傷自己 的腳。

7寸6分的筷子,将一直會傳承下去,這是大陸的國粹,也是檢驗一個人人品的最好的最容易實施的方法。俗話說得好:吃人嘴短,拿人手軟。

要想堂堂正正地做人,每當拿起筷子那一刹那,就多想想這7寸6分代表的七情六欲,懂得節制,不任其泛濫,才是做一個正直的人,應該駕馭的能力。

面對古人以前的規定,我們除了要深入了解,還要有一顆敬畏的心,讀出古人的智慧。

古人為何規定16兩為1斤,筷子長度7寸6分?華夏子孫必須了解

參考資料:

班固《漢書.律曆志》

《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