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雜談——秦穆公時代秦人稱霸西戎的政策

作者:枕上史書v
曆史雜談——秦穆公時代秦人稱霸西戎的政策

文|小撰

編輯|枕上史書

秦穆公姓嬴,名任好,谥号穆,在位39年,為秦國曆史上第九位國君,也是雍城為都期間第四位國君,秦始皇第十八代先祖。

秦穆公即位後,銳意進取,力圖使秦國與中原各國平起平坐,甚至有朝一日成為諸侯會盟的盟主。

曆史雜談——秦穆公時代秦人稱霸西戎的政策

他在位期間,内修國政,外圖霸業,推行富國強兵之策,發展軍事,獎勵生産,使秦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都有了顯著增強。

秦穆公曾将興建的宮殿稱為“霸城宮”,并将秦都附近的雍水改稱為“霸水”,“以章霸名”,展現了秦人稱霸的雄心壯志。

在實作霸業方面,秦穆公先後采取了五項重要舉措,分别是選賢用能、争取民心、秦晉聯姻、東向攻晉、西向伐戎。

曆史雜談——秦穆公時代秦人稱霸西戎的政策

選賢用能

為政之要,首在人才,尚賢者,政之本也。秦穆公是一個非常重視人才建設的國君,他執政期間,尚賢用能,大膽提拔重用非秦國的人才,開創了秦國起用外國人才的客卿制度

曆史雜談——秦穆公時代秦人稱霸西戎的政策

在選人用人方面,他采取“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的相馬之法,先後獲得了公孫支、百裡馔、蹇叔、丕豹、由餘等優秀人才,在秦國形成了一個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用人環境,為其争霸天下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礎。

秦穆公選拔的能人賢士中最有名的是百裡侯,百裡馔人稱“五羖大夫”,之是以有這個稱号,是因為他是秦穆公用五張黑色公羊皮從楚國贖回的。

秦穆公娶晉獻公的女兒穆姬為妻時,秦國大夫公孫支在穆姬的陪嫁單上發現了百裡侯,知道他是一位賢臣,便向志在圖強的秦穆公極力推薦。

求賢若渴的秦穆公喜出望外,急忙去請,卻得知百裡煲不願忍受奴隸的生活,趁人不備逃到了楚國。

曆史雜談——秦穆公時代秦人稱霸西戎的政策

秦穆公想用重金把百裡煲贖回來,又擔心楚人懷疑,就聽從建議出低價贖回,就用五張羊皮贖回了他。

當百裡馔被押送到秦國時,秦穆公親自為他打開桎梏,與他商談國事,兩人“語三日,穆公大說,授之國政”。

百裡侯看到秦穆公是個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的英明國君,又對穆公推薦了他的朋友蹇叔。

公子絷在請蹇叔時發現,蹇叔的兩個兒子西乞術、白乙丙二人談吐不凡,也是難得的人才,就索性将他們父子三人一齊請到了秦國。

曆史雜談——秦穆公時代秦人稱霸西戎的政策

穆公向蹇叔請教了如何當好國君,如何使秦國迅速強大起來。蹇叔向穆公陳述了自己的主張,穆公大為佩服,高興得竟然忘記了吃飯。次日,穆公拜蹇叔為上大夫。

可以看出,秦穆公是一位唯才是舉、用人唯賢的國君,隻要是人才就大膽選拔舉用。

曆史雜談——秦穆公時代秦人稱霸西戎的政策

争取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秦穆公認識到要實作霸業,不僅要有人才,還得有群眾的支援和擁護。秦穆公上台後,就實行了一些緩和階級沖突的措施,減輕了百姓的負擔,深得秦國百姓的歡迎。

《史記·秦本紀》記載了秦穆公“賜酒赦野人”的親民愛民之論秦穆公時代秦人稱霸西戎的政策舉。有一天,秦穆公一匹喜愛的戰馬不幸丢失了,被生活在雍城外的“野人”捉得,并把馬吃掉了。

曆史雜談——秦穆公時代秦人稱霸西戎的政策
當地的官吏抓住這些“野人”,準備嚴懲。秦穆公得知後說:“君子不以畜産害人。吾聞食善馬肉不飲酒,傷人。”

秦穆公不僅赦免了這些“野人”,還把軍中美酒賜給他們解毒。這些“野人”叩頭謝恩,分飲其酒,對秦穆公的不殺之恩非常感激。

秦穆公十五年,秦國與晉國之間發生韓原之戰,秦穆公與晉惠公都挂帥親征,在戰鬥中,秦穆公看到晉惠公的馬車陷入泥淖,便乘機帶兵前去追擊。不料,秦穆公剛剛追趕到晉惠公的戰車前,就被晉國幾位将領包圍。

正當秦穆公仰天長歎、感到絕望之時,突然一隊“野人”飛馳而至,這些正是雍城外曾偷食秦穆公馬肉的300餘“野人”。

曆史雜談——秦穆公時代秦人稱霸西戎的政策

這些“野人”的出現不僅使穆公得以解脫困境,而且還活捉了晉惠公。正是有了這些以死相報的“野人”相救,秦軍才扭轉了戰局,獲得戰争的勝利。

從韓原之戰中我們可以看出,秦穆公在國内已經擁有了百姓的支援和擁護,而且關鍵時刻還有人為他拼命。

秦穆公認識到要謀取霸業,不僅要赢得國内臣民的擁護,還必須擴大秦國的影響力,得到近鄰各國人民的支援。

秦穆公十二年,晉國遇到旱災,糧食歉收,向秦國借糧,當時秦國的許多大臣極力反對,認為晉國言而無信,忘恩負義,不值得同情,更有人建議乘其饑荒,出兵讨伐。

曆史雜談——秦穆公時代秦人稱霸西戎的政策

但秦穆公力排衆議,他向群臣解釋說:“其君是惡,其民何罪?”遂慷慨地援助了大量粟米給晉國救災。

當時的運糧船隊,由洲河、渭河進入黃河,溯汾水,“以船漕車轉,自雍相望至绛”。其規模之大,猶如一場戰争,史稱“泛舟之役”。

從軍事上講,放棄一個攻打的良好戰機,去援助自己的戰略對手,看似愚蠢。但在秦穆公的眼中,要征服的不僅僅是一個晉惠公,而是整個晉國,整個天下的民心。

“泛舟之役”這樣的大型人道主義救災義舉,晉國的百姓看在眼裡,把秦穆公的恩情記在心裡,顯然這也是一場争取民心的無形之戰。

曆史雜談——秦穆公時代秦人稱霸西戎的政策

通過“韓原之戰”和“泛舟之役”,我們可以看出,秦穆公在國内、國外都赢得了百姓的支援,為開創霸業奠定了群衆基礎。

曆史雜談——秦穆公時代秦人稱霸西戎的政策

西向伐戎

在秦國西部和北部,即今陝甘甯一帶,生活着許多戎狄部落和小國,他們統稱為西戎。秦國的北方有朐衍、義渠、昆戎、烏氏,西方有翟、源、綿諸,東方有大荔,這些西戎部落中實力較強的是綿諸、義渠和大荔。

其中,綿諸有王,實力最強,與秦國疆土相接。這些戎人生産生活落後,披發衣皮,居無定所,過着遊牧生活,經常襲擾秦國邊境,搶掠秦人的糧食、子女和牲畜,給秦國邊境的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曆史雜談——秦穆公時代秦人稱霸西戎的政策

秦穆公在東線的勝利,震驚了西戎各國,綿諸王感到非常懼怕,于是就派由餘到秦國。由餘的祖先是晉國人,因為躲避内亂而逃亡到了西戎,由餘從小在西戎長大,深得戎王信任,在由餘的協助下,綿諸國治理得井井有條。

秦穆公伐戎,總共采用了兩個計謀:一是離間計,二是美人計。離間計主要針對由餘,離間計分四步完成。

第一步是待由餘,也就是款待由餘。由餘來到秦國後,秦穆公熱情地接待了由餘,親自陪同他參觀了秦都雍城富麗堂皇的宮室建築,由餘在參觀雍城之後感歎地說:“使鬼為之,則勞神也;使人為之,亦勞民矣。”

曆史雜談——秦穆公時代秦人稱霸西戎的政策

第二步是留由餘,在由餘出使秦國期滿之後,秦穆公找出種種借口,挽留由餘多住幾天,盡量推遲由餘返國的時間。由餘遲遲沒有歸國,就引起了戎王的猜疑。

這時,秦穆公開始實施美人計,從秦國挑選一些年輕貌美、能歌善舞的女子,送給綿諸王享用。戎王一見這些女子,馬上就被迷惑住了,整天不理朝政,花天酒地。

看到綿諸王沉溺于歌舞聲色之中,秦穆公這才實施離間計的第三步:送由餘,讓人護送由餘回到了綿諸國。

由餘回國後看到國内的變化非常着急,趕緊勸告戎王,不要再迷戀酒色,可此時的戎王根本聽不進去,而且對由餘大加責備。

曆史雜談——秦穆公時代秦人稱霸西戎的政策

看到戎王不再信任由餘,秦穆公又采取了離間計的第四步:請由餘,數次派人到綿諸國勸其歸秦,由餘左右為難,最後還是痛下決心,離開西戎,來到了秦國。

由餘歸附秦國,穆公非常高興,向他請教西戎的山川形勢,商讨如何讨伐西戎的政策。

秦穆公三十七年,秦穆公親自率領大軍出征西戎,由于秦軍對西戎的山川地理、兵力虛實等情況了如指掌,又有由餘這個高參指導,是以秦軍所到之處,勢如破竹,所向披靡。

秦軍迅速包圍了綿諸,西戎軍隊倉促應戰,一觸即潰,戎王當時還醉酒未醒,秦軍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綿諸王。

曆史雜談——秦穆公時代秦人稱霸西戎的政策

在消滅綿諸國之後,秦穆公乘勝前進,接連征服了十多個戎狄部落,一舉統一了西北地區,威脅秦國多年的西戎終于被秦穆公所征服。

至此,秦穆公實作了自己即位時富國強兵的目标,達成“稱霸西戎”的戰略目标。

曆史雜談——秦穆公時代秦人稱霸西戎的政策

結語

秦穆公在位期間開創了“天子緻伯、諸侯稱賀”的一代霸業,被稱為“春秋五霸”之一,被秦孝公稱為“甚光美”。

在秦穆公時代,秦國才真正跻身諸侯強國之列,開創秦國的霸業之基。具體而言,秦穆公有四項重大貢獻。

曆史雜談——秦穆公時代秦人稱霸西戎的政策

一是實作了西北地區的局部統一,向東實作了秦人“飲馬于河”的戰略夢想,向西實作了“益國十二、開地千裡”的輝煌戰績,是以司馬遷說“自穆公以來,稍蠶食諸侯,竟成始皇”,把秦穆公的成就視為秦始皇統一大業的基礎。

二是在外交上,與晉國建立了“秦晉之好”的友好同盟關系,三是在文化上,開啟了東西方文化傳播交流的先河,四是促進了西部各民族之間的融合,為華夏民族的最終形成奠定了一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曙明:《雍秦文化》,中國文史出版社,2017年,第45頁

2.《史記》卷五《秦本紀》,第202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