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滴滴自動駕駛交卷:團隊超1000人,2025年量産無人車接入出行網絡

滴滴自動駕駛交卷:團隊超1000人,2025年量産無人車接入出行網絡

作者|武靜靜

編輯|趙健

4月13日,滴滴自動駕駛舉辦開放日活動,并公布目前技術服務進展、新産品和創新業務,重點主要在四個方面:

· 産品方面,釋出了首款未來服務概念車DiDi Neuron;

· 自動駕駛服務方面,釋出了首個自動駕駛自動運維中心;

· 量産方面,宣布首款自動駕駛量産車型計劃于2025年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網絡,并釋出了兩款自動駕駛核心硬體——“北曜Beta”雷射雷達和三域融合計算平台“Orca虎鲸”;

· 業務闆塊上,創新業務滴滴自動駕駛貨運KargoBot亮相。

滴滴出行CTO、滴滴自動駕駛CEO張博在活動中談道,目前,滴滴自動駕駛L4級自動駕駛全棧核心技術實作自主可控:“ 過去六七年的核心技術研發積累下,我們已經掌握了包括感覺、預測、決策、控制、大規模仿真系統、大規模機器學習平台在内的L4級自動駕駛的全棧核心技術。”

目前,滴滴自動駕駛的出行服務已經在廣州和上海上線,滴滴使用者在當地的自動駕駛示範營運區域可以體驗到相關服務。

“我們希望和産業鍊上下遊合作夥伴一起,在軟體、硬體、服務、營運等方面深度內建,去創新下一代自動駕駛的出行服務。”張博說。

1.新自動駕駛概念車DiDi Neuron亮相

活動現場,最吸睛的莫過于新推出的自動駕駛概念車DiDi Neuron。

滴滴自動駕駛交卷:團隊超1000人,2025年量産無人車接入出行網絡

“這是一款來自未來的車。”滴滴自動駕駛的COO孟醒介紹稱。

DiDi Neuron車長4.5米,和中型SUV的長度相當,不過,由于軸距達到了3.2,超過了中型SUV的标準,是以看上去,它和一輛大型SUV一樣大。車艙内乘客可使用的空間增加了50%。

互動設計上,Neuron搭載了大屏互動系統,并用五塊智能互動聯屏代替了傳統車燈,旨在通過視窗準備把自動駕駛的情況傳遞給外界,這樣既能保護車内乘客也能保護車外人員。此外,車内也有很多柔性屏,可以與人互動,也能進行影音播放等娛樂活動,同時還能滿足随時随地辦公開會的需求。

車門設計上,Neuron借助了D1的設計經驗,安裝的是電滑門,乘客隻能在靠近馬路邊一側下車,車上也設計了一個頂翼門,身高2米的人不用低頭就能上下車。

還有一個亮點是,Neuron内部配備了擔任“管家”職能的機械臂,可以幫忙把行李提到後備廂,給座位上的乘客送水。

此外,硬體方面,Neuron總共配置了21個相機、8個雷射雷達、6個毫米波雷達。所有傳感器都采用內建化、子產品化的設計,“每一套有兩個雷射雷達、三個攝像頭,這樣子產品化的設計大大降低了我們生産和維護成本。”孟醒談道。

動力系統方面,Neuron将輪毂電機和無人網約車結合,四個輪胎能夠靈活轉向,能實作更小半徑轉彎、斜向行駛等功能,即使是狹窄道路的掉頭、錯車這些難度場景也無壓力。

“Neuron這款概念車回答了我們需要什麼樣的Robotaxi服務。”孟醒說。

2.自動駕駛服務、量産新進度

除了未來概念的新車亮相之外,滴滴自動駕駛也公布目前自動駕駛業務的最新進展以及量産的進一步計劃。

孟醒把當下滴滴自動駕駛的新階段稱為自動駕駛服務階段:“過去三年是我們的第一個階段,即自動駕駛的安全階段,現在在安全的基礎上,我們進入了自動駕駛服務的新階段,開始更多地考慮服務,關注乘客的體驗和營運的體驗。”

為了更多地服務客戶,在覆寫區域上,過去三年,滴滴Robotaxi在上海的自動駕駛覆寫區域擴張了7倍,目前,最新版的滴滴出行App已可在上海、廣州的指定區域内實作混合派單。即起終點均在區域内的訂單,使用者能在滴滴App上直接看到“自動駕駛”選項并叫車。

這個過程中,滴滴面對的難題不隻是如何擴張地圖,而是如何面對更複雜的真實場景。比如在高峰期,當車在直行道上被迫擠到左轉道時如何找到空隙,避開大量的機車、自行車穿回直行道;夜市發達的地方如何靈活地應對白天和晚上路況截然不同的情況。

為此,滴滴自動駕駛推出“城市泛化引擎”,解決遇到的交通流、互動和長尾場景的挑戰。“城市泛化引擎”包含一系列滴滴自動駕駛的技術,比如為解決交通流問題,滴滴使用了能夠把所有道路感覺結果一次性輸出的感覺大模型,大大降低延遲,提升精準度,還運用了可以将交通行為預測更精準的transformer的預訓練模型,此外, 在互動上,滴滴自動駕駛引入了模仿學習的技術子產品,通過行為預測,調整駕駛,加強互動能力。

這些技術是滴滴自動駕駛過去兩年在進入城市深水區時積累的獨特場景能力和技術能力。

為了進一步提升使用者體驗,滴滴自動駕駛還引入了無限泊車技術,把全路段都變成站點,并且還推出了24小時無間斷自動駕駛服務。

與這些新動作配套,滴滴自動駕駛在營運上又走了一步,打造了首個自動駕駛自動運維中心--慧桔港,來自動化滿足車輛在營運過程中的需求。比如,自動出車、接單、回港,機器人還可智能化地對車輛進行沖洗、充電、檢測、維修、保養,停放等,全流程自動化率已達90%。其中的自動化裝置包括機械臂、AGV移動機器人等。

最新的資料是,滴滴自動駕駛的送駕時長達到了網約車的1.19倍,比2022年的1.35倍明顯縮短了時間,同時,在每小時單量上今年已經達到網約車效率的93%,比去年的81%有了明顯的提升。

滴滴自動駕駛交卷:團隊超1000人,2025年量産無人車接入出行網絡

目前,滴滴自動駕駛已連續營運1020天,在上海嘉定和廣州花都,使用者在滴滴自動駕駛示範營運區域已經可以體驗到滴滴自動駕駛的出行服務。

針對下一步的自動駕駛商業化服務,滴滴自動駕駛也公布最新的量産動作:推出了兩款自動駕駛核心硬體——“北曜Beta”雷射雷達和三域融合計算平台“Orca虎鲸”。

其中,北曜Beta是國内首個2K圖像級高精度雷射雷達,可以提供每秒300萬高點頻、超512線、橫向120°及縱向25.6°的超大視場角,且可以支援分辨率調節,适配各種場景。

滴滴自動駕駛交卷:團隊超1000人,2025年量産無人車接入出行網絡

Orca虎鲸則是滴滴自動駕駛研發的行業首個量産化的三域融合計算平台,搭載車載超級中央計算單元(SCCU),将智能駕駛域、智能座艙域和網聯域三域內建至一體。“虎鲸這一代産品相比上一代計算平台整個成本節約了88%,整車空間體積下降74%,核心元器件、線束都做了比較多的優化。”孟醒談道。

滴滴自動駕駛距離大規模量産又近了一步。

3.新業務探索:自動駕駛貨運KargoBot

現場出乎意料的是滴滴自動駕駛貨運KargoBot的亮相。滴滴自動駕駛創新業務的負責人韋峻青在活動上宣布已将L4級自動駕駛乘用車解決方案拓展至幹線物流貨運領域。

滴滴自動駕駛交卷:團隊超1000人,2025年量産無人車接入出行網絡

這是滴滴自動駕駛孵化的第一個創新業務。

KargoBot的推出代表着滴滴自動駕駛在瞄準Robotaxi之外的自動駕駛卡車市場。

這是滴滴自動駕駛2021年開始探索的一類新場景。選擇這個場景的理由和其他看好這個賽道的參與者一樣:“貨運的業務量占到全國GDP的5%,但全國已經有超過800萬貨車司機的缺口。”

滴滴自動駕駛貨車選擇大宗商品運輸作為落地場景,提出了無人化大宗商品營運的産品方案——HDS(Hybrid Driverless Solution)混合無人化解決方案,以一輛有人駕駛的具有輔助駕駛功能的L2加多輛L4完全無人化的車輛的車隊的形式,為客戶提供物流端到端和倉到倉的運輸。

這是一個被很多人看好的市場,但也在面臨現實的難題。在《自動駕駛卡車:一條沒那麼好走的捷徑》一文中,「甲子光年」談到了這個賽道的機會和挑戰。在傳統卡車車隊,一輛重型卡車的最大消耗來自油耗、過路費和人力成本,占比分别為30%、30%、20%,購車成本平攤到每年,隻占10%。如果一輛自動駕駛卡車能夠承擔人力成本,降低油耗,就能節省車輛運作過程中50%的成本,并且提高車輛的運轉效率和運作時間。在理想條件下,這樣的技術是會被物流車隊買單,但現在依舊面臨低營收、高虧損和長周期的難題。

滴滴自動駕駛創新業務在技術和場景上已經有突破,并投入了規模化的自動駕駛商業營運。韋峻青提到,2022年底已經有超過50台的自動駕駛卡車,今天這個數字已經突破100台,累計自動駕駛收入在2022年達到五千萬人民币,2023第一季度結束數字突破1億。此外,在無人化方面KargoBot擁有混合智能,是以在去年已經進行全棧無人化的技術驗證。“今年我們會正式把自動駕駛的無人化運輸投入小規模的商業營運。”韋峻青說。

KargoBot的最新進度是,目前,已經在貨運場景和貨運卡車自動化方面落地,且三個月的時間已經拿到北京自動駕駛卡車的測試牌照,開始自動駕駛卡車的測試。此外,其全棧的軟體、系統和AI上做了超過50項的創新,讓滴滴Robotaxi技術能夠被卡車所使用。

4.從200人到1000人,滴滴的自動駕駛新征程

這是一次時隔兩年的亮相,也是滴滴自動駕駛從2016年組建團隊以來的一次成果的集中展現。

從2016年,滴滴就做好了長期準備。滴滴自動駕駛CEO張博在活動中談道,當時,在拜訪了全球自動駕駛領域最頂尖的科學家、企業家、工程師之後,他建立了新的認知:“L4自動駕駛技術大概還需要十年時間(2016年到2026年)逐漸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不是很多人說的兩三年就能量産,也不像一些人說的遙遙無期。”

這個期間,滴滴自動駕駛走出了自己的路。2019年,滴滴自動駕駛事業部更新為獨立公司之後,滴滴出行CTO張博兼任滴滴自動駕駛CEO ,當時團隊不到200人,現在,團隊規模已經達1000人左右。

如今,距離第一個十年截止還有三年。

滴滴也有了更清晰的路。

現場提到,滴滴Robotaxi發展的四個關鍵次元:國産化、前裝量産、降成本、安全性保障:

首先是國産化,滴滴自動駕駛希望實作供應鍊自動可控,将關鍵零部件90%做到國産化,這也是此前滴滴自動駕駛一直強調的重點之一,2021年滴滴自動駕駛釋出雙子星平台時就提到,當時已經有80%選擇國産化方案。

前裝量産一直是滴滴自動駕駛的核心目标之一,公司需要借此保證可靠性和一緻性,同時,滴滴自動駕駛還希望将下一代的成本降低4-5倍,為規模化奠定基礎。

此外,安全性保障是一切服務的根基,滴滴自動駕駛的規劃是通過各種備援,比如底盤備援、通信備援、供電備援等保障,形成下一代車的核心标準。

沿着這個脈絡,接下來,滴滴自動駕駛的發展重點是做好自動駕駛的營運和服務;同時能夠持續疊代軟體;并将技術賦能網約車平台。

未來,滴滴自動駕駛将和新能源整車企業一起共同定義量産的無人駕駛新能源網約車,在産品定義,車型平台、量産、生産等各個環節開展合作。

“希望首款車能夠2025年進入滴滴的網絡進行服務,實作全天候、規模化的混合派單。”孟醒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