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年教訓中國4G決不應三國紛争

凡是全國性的大系統都必須有統一的标準,從2千多年前秦朝統一度量衡與貨币,“書同文、車同軌”到近代統一鐵軌、固話、彩電,以至當代統一行動電話等等無不說明作為一個完整的獨立國家涉及全國性的大系統必須有統一的标準才利國利民。不幸的是我國近十年來在移動通信領域由于國際利益集團的幹預,以及決策人的拍闆不當,2G與3G都陷于多種技術标準各行其是,進而出現了不統一所帶來的種種問題,其教訓值得我們認真汲取。

1.2G标準多樣階段(2001-2009)

1994-2000年我國成立聯通邁入2G年代,統一了标準,開展了競争,促進了發展。遺憾的是2001年受美國壓力作出錯誤決策,讓中國聯通除己營運的GSM網之外,還另建一張CDMA網,要同時經營兩張不同的2G網絡。這時,從中國電信分出中國移動專營GSM網之後,主管部門卻違背資訊通信領域“移動必然超過固定”的發展規律,隻準其專營日薄西山的固網電話。當時,我曾書面建議主管部門應允許中國電信經營GSM1800網絡,可惜未被采納。這樣便迫使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打擦邊球營運所謂無線接入系統,造成了PHS這第三種2G全國網的出現,形成了GSM/CDMA/PHS三種标準并存的格局。随後南北分家為新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它們都在對方主導區域内已有PHS小靈通網的情況下,又投資建立本企業SCDMA大靈通網,形成了GSM/CDMA/PHS/SCDMA四種标準紛争的格局,進而造成了下列諸多問題。

(1) 互連互通困難

由于不同2G标準的網絡,其頻率範圍、信道間隔、多址方式、信令格式、糾錯編碼等等都不同,不能直接互連互通;導緻諸多業務與不同類型手機互不支援的問題。起初造成了GSM網與CDMA網互連互通的困難,随後形成了GSM/CDMA/PHS三種标準的網,最後,竟出現GSM/CDMA/PHS/SCDMA四種标準的網,這就使得它們之間互連互通與漫遊更加複雜化。網絡标準的不同,必然造成很多業務不容易在全國互通,小靈通手機短信與GSM手機、CDMA手機的互通就因各種障礙而拖延兩年才得以實作。甚至有些地區的營運商為了阻礙當地競争對手正常業務,竟利用這種網絡标準的不同,人為設定障礙,大肆進行不正當競争。

(2) 使用者通信麻煩

GSM手機不能直接進入C網,CDMA手機也不能直接進入G網,既造成了跨網漫遊的困難,又造成了老百姓買一部CDMA手機,就不可以從聯通跳槽到移動而被捆綁的問題。為了友善聯通的高端使用者,隻能依靠價格高昂的世界風GSM/CDMA雙模手機才能進入G網和C網;但是複雜的多模終端比簡單的單模終端多出的費用,就不得不由使用者來埋單。不少人為了友善不得不同時攜帶GSM與CDMA二部手機,又因小靈通在市區單向收費,為了省錢,再添一部PHS手機成了名副其實的三槍将。

(3) 建設重複浪費

2008年審計署的審計工作報告,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網通和中國鐵通等5大營運商的審計調查顯示:2002年至2006年,5家企業累計投入11235億元,用于電信基礎設施建設。由于缺乏統籌規劃,重複投資問題突出,網絡資源使用率普遍偏低,通信光纜使用率僅為1/3左右,且增加了企業的折舊和運作維護費用。

中國重複投資建設了3種2G标準的4張全國網。4張網絡的建設投資顯然比一張多得多。随後南北分家為新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它們都在對方主導區域内又投資508億元建立本企業本地電話網和SCDMA大靈通網。更加劇了重複投資,進而導緻嚴重資源閑置浪費。

2008年電信重組時,中國移動有30.7萬個G網基站,中國聯通G網基站已超過15萬個,新中國電信收購中國聯通C網後,有10萬個C網基站,新中國聯通與新中國電信二家合計還有PHS小靈通基站和SCDMA大靈通基站共100多萬個。中國電信營運商一向是各建各的。中國移動與中國聯通兩公司的鐵塔常常都是并肩而立,本可合用的鐵塔和機房卻隻承載本企業的基站天線和裝置,浪費了大量鋼材和土地。一座鐵塔(或機房)需投資約30萬元,在現有基站中,如果1/2共建共用,便可以節省資金800多億元。

按照一個基站占用100平方米計算,這些基站共占用了約5500萬平方米的土地資源,折合耕地面積84000市畝,折合國土面積55平方公裡,已超過兩個澳門特别行政區的總面積(23.6平方公裡)。

電信重組後,主管部門已明确小靈通網和大靈通網都要于2011年退市,那麼這100多萬個基站等網絡基礎設施,以及近1億使用者的小靈通手機全部化為烏有,這筆巨大的損失就完全由全國老百姓負擔了。總起來看,5家企業累計投入11235億元,粗略估計起碼重複投資50%以上,那就浪費了6000億元,為此所付出的代價必然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而且巨額投資主要采購國外裝置,以80%估計,約9000億元流進了洋人的口袋。

(4) 通信安全失控

我國海軍資訊化委員會主任尹卓少将2010年在中央電視台7頻道《軍情節目連連看》中談《國防實力》時指出:美國政府以法律形式明确要求美國的電子公司生産的資訊産品必須留“後門”,以便收集情報。據此,其公司生産的網絡基礎設施、基站和手機晶片肯定會植入“後門”, 有特殊功能——間諜軟體或病毒。現代戰争已經告别了傳統的槍炮式機械化作戰,而轉向于目前的高科技資訊化作戰。海灣戰争中美軍就是依靠資訊戰上的優勢,首先啟動早已潛藏在伊拉克網絡基礎設施中的“後門”,破壞其全國通信網絡,使其三道防線陷于混亂,得以摧枯拉朽之勢擊潰伊拉克的軍隊。現代通信的安全威脅日趨嚴峻,過去我們的1G、2G移動通信系統,今天3G中的2種系統其核心技術和晶片掌握在外國人手中,其安全性也就捏在人家的手心裡。

手機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友善的同時,也給國家的安全帶來隐患,手機在通話狀态、待機狀态都會洩密,即使關閉手機,利用現代高科技,仍可遙控打開手機,繼續竊聽。手機在待機狀态下,要與通信網絡保持不間斷的信号交接,産生電磁頻譜,是以很容易被識别、監視、跟蹤和竊聽。有些國外手機早在制造過程中就在晶片中植入特殊功能,隻要有電池,手機就會悄悄地把我們的通話發送給敵特 。我國研究安全通信的機構曾經對國内大量使用的GSM名牌手機作過洩密檢測,持有特殊儀器的人員,可在隔壁房間遙控打開手機,在不響鈴,也沒有任何顯示的情況下由關機狀态轉變為通話狀态,洩露談話内容。隻要将這種手機放在身邊,我們就毫無秘密可言。

基站是通信網絡中資訊傳遞的中轉站,隻要植入“後門”的基站工作,就會悄悄地把我們說的話接收下來,自動通過衛星發送給敵特;或者任由間諜在基站附近,用一種微型儀器,啟動早已植入晶片的特殊功能,輕松地竊取個人、公司或國家的重要資訊;或者境外敵對勢力通過衛星遙控基站晶片中的計算機病毒,造成通信中斷。這種基站建在哪,洩密點就設在哪, 就好象一名特工“潛伏”在哪;國家無線通信網建成之日,就是國家無線洩密網潛伏之時。基站洩密,将國門大開,國家有密難保,将對我國無線通信網上的資訊安全造成極大的危害。

2.3G标準多樣階段(2009-)

全球3G有TD/WCDMA/cdma2000/WiMAX四種技術體制标準,我國3G網絡本應汲取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也必須有統一的标準。遺憾的是在“技術中立論”和“市場決定論”的強大影響下,2009年1月7日,國家最終決定同時發放三張3G牌照,涵蓋了國際電聯2000年推薦的三種技術體系,這在全球是獨一無二的。通過兩年的建設,中國3G有很大進展,中國聯通後來居上,中國電信也發展迅速;但中國移動相對落後,逐漸顯露與2G标準多樣階段類似的互連互通困難、使用者通信麻煩、建設重複浪費、通信安全失控等等問題,雖然國家強調基站站址、機房、鐵塔、天面要共建共用,實際三張全國網多屬各家獨建專用,3G建設重複浪費仍然嚴重,有人估計重複浪費将高達3000億元。除此之外,還暴露TD市場被分流擠占、3G業務推廣不利等等弊端。

(1) TD市場被分流擠占,目前全國3G網絡基礎設施中的基站約70萬個,TD約22萬個,僅占1/3;使用者4千萬,TD終端也不過1/3強。衆所周知,市場需要有多家供應商,才能防止獨家壟斷,避免奇貨可居;但同時也需要有多家營運商,也才能防止獨家壟斷,開展正當競争;隻有供需雙方都是多家,市場才能健康發展,較快形成一個完整的強健的産業鍊。國際上WCDMA網大大小小有346個,cdma2000網有300個,而TD網僅中國與非洲加納2個,僅占全球3G網絡的0.3%,顯然TD處于弱勢。由于TD營運隻有中國移動一家,可左右招标,TD基站從第一期的5.3萬元/載扇,迅速下降到第四期1.06萬元/載扇,導緻低于成本。再看國際上終端與使用者:WCDMA有2500款,5.59億戶;cdma2000有802款,1.45億戶;手機琳琅滿目,一種款式銷售上百萬級的比比皆是;TD款式僅378,銷售上百萬級的寥寥無幾;使用者不過1千多萬戶,僅占全球3G的2%。同時由于中國移動對終端采取以集中采購為主的方式,僅有7個廠家12款産品中标;那麼通過國家檢測的378款TD終端就難以進入市場,抑制了廣大終端廠商與管道商的積極性。營運商獨家壟斷的這些做法使得産業鍊不少企業難以為繼,日益萎縮,也就不能投資去改進3G發展4G,而不得不轉搞其他标準的網絡裝置和終端。等到TD-LTE-A作為4G建設之日,中國産業鍊卻沒有壯大,那麼4G的市場還得拱手讓人。

(2) 3G業務推廣不利,三張不同3G網絡,既造成了重複浪費,又增加了互連互通障礙;可視電話、手機電視等3G業務隻限特定網内,使用TD手機的使用者想與購置WCDMA手機的久别親友利用可視電話一見是不行的,使分屬不同營運商的使用者難以獲得完美的3G使用者感覺。三種制式的3G手機之間不能相容;特别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的2G網絡同為GSM,但是3G網絡卻選擇了不能相容的TD-S和WCDMA,這讓消費者購買3G手機時最易混淆,因為兩者的3G手機都能在對方網絡上使用2G的語音、短信、手機上網業務,但偏偏使用不了3G的可視電話等特色業務。制式繁多所造成的這種似是而非,似通卻堵的尴尬,實在是讓使用者的感覺壞透,因而不敢問津,阻滞了3G使用者的快速增長。

我們不防設想,2001年如果能夠頂住美國壓力,中國聯通不另建一張CDMA全國網,就不會被CDMA拖累;如果當年允許中國電信營運GSM1800,中國電信也不會去搞一個日本都在走下坡路的PHS;那麼,中國2G時代,5大營運商都是統一的GSM标準,在統一标準下開展競争,中國的5家移動營運商都會更加快速更加健康地蓬勃發展,也就不會出現中國移動一家獨大的奇特局面。

我們不防再設想,2009年如果能拼棄“技術中立論”和“市場決定論”的強大影響,三個營運商都發TD-SCDMA一種牌照,都在統一标準下開展競争兩年,那麼,TD網絡可能早日連續覆寫全國,提供優質服務,確定國家資訊安全;TD使用者可能早日使用可視電話等特色業務,獲得完整的3G應用體驗,進而高速發展;TD各種終端也可能琳琅滿目,價格低廉;TD産業鍊決不會處在今天這種死不了活不好的困境,而是欣欣向榮成長為一條完整的強健的産業鍊。

今天在4G标準即将最終公布的關鍵時刻,我國的決策者、營運商都應從标準統一與否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中冷靜思考,怎樣決策對國家對人民對企業最為有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