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料庫之簡單了解MySQL

一、資料庫的基本概念

1、資料庫的組成

資料(Data)

描述事物的符号記錄

包括數字,文字、圖形、圖像、聲音、檔案記錄等

以“記錄”形式按統一格式進行存儲

将不同的記錄組織在一起,用來存儲具體資料

資料庫

表的集合,是存儲資料的倉庫

以一定的組織方式存儲的互相有關的資料集合

2、資料庫系統

資料庫系統(DBS)

是一個人機系統,由硬體、OS、資料庫、DBMS、應用軟體和資料庫使用者組成

使用者可以通過DBMS或應用程式操作資料庫

資料庫之簡單了解MySQL

資料庫的管理系統(DBMS)

是實作對資料庫資源有效組織、管理和存取的系統軟體

功能:資料庫的建立和維護功能、資料定義功能、資料操控功能、資料庫的運作管理功能、通信功能

二、資料庫系統發展史

1、第一代資料庫

自20世紀60年代起,第一代資料庫系統問世

是層次模型與網狀模型的資料庫系統

為統一管理和共享資料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2、第二代資料庫

20世紀70年代初,第二代資料庫——關系資料庫開始出現

20世紀80年代初,IBM公司的關系資料庫系統DB2問世,開始逐漸取代層次與網狀模型的資料庫,成為行業主流

到目前為止,關系資料庫系統仍占領資料庫應用的主要地位

3、第三代資料庫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适用不同領域的新型資料庫系統不斷湧現

面向對象的資料庫系統,實用性強、适應面廣

20世紀90年代後期,形成了多種資料庫系統共同支撐應用的局面

一些新的元素被添加進主流資料庫系統中

例如,Oracle支援的“關系—對象”資料庫模型

三、當今主流資料庫

SQL Server (微軟公司産品)

面向Windows作業系統

簡單、易用

Oracle (甲骨文公司産品)

面向所有主流平台

安全、完善、操作複雜

DB2 (IBM公司産品)

面向所有主流平台

大型、安全、完善

MySQL (甲骨文公司收購)

免費、開源、體積小

大多數公司使用MySQL,因為它免費、開源。

三、關系型資料庫介紹

1、了解關系資料庫

關系資料庫系統是基于關系模型組織資料的資料庫系統

關系模型的資料結構使用簡單易懂的二維資料表

每一行稱為一條記錄,用來描述一個對象的資訊

每一列稱為一個字段,用來描述對象的一個屬性

關系模型可用簡單的"實體-關系"(E-R)圖來表示

E-R圖中包括實體(資料對象)、關系和屬性三個要素

資料庫之簡單了解MySQL

實體

也稱為執行個體,對應現實世界中可差別與其他對象的“事件”或“事物”

例如銀行客戶、銀行賬戶等

屬性

實體所具有的某一特性,一個實體可以有多個屬性

例如“銀行客戶”實體集中的每個實體均具有姓名、住址、電話等屬性

聯系

實體集之間的對應關系稱為聯系,也稱為關系

例如銀行客戶和銀行賬戶之間存在“儲蓄”的關系

所有實體和實體之間聯系的集合構成一個關系資料庫

2、關系資料庫的應用

(1)關系型資料庫

Oracle、Mysql

SQLServer、Sybase

Informix、access

DB2、FoxPRO

(2)生活中的應用

12306使用者資訊系統

淘寶賬号系統

網站使用者資訊系統

四、非關系型資料庫介紹

非關系資料庫也稱為NoSQL (Not Only SQL)

存儲資料不以關系模型為依據,不需要固定的表格式

非關系型資料庫的優點

資料庫可高并發讀寫

對海量資料高效率存儲與通路

資料庫具有高擴充性與高可用性

常用的非關系資料庫

Redis

mongoDB

五、MySQL資料庫介紹

1、MySQL

2、MySQL商業版與社群版

六、MySQL産品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