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fa三級大神複習經驗分享系列(二)

嫌文章太長,我給大家一個備考簡略總結,看完可以關閉。資料:note+真題(三級不用)+基礎/強化班 note看兩遍例題動手做兩遍, 真題動手做三遍 其他,沒有了,做好這些 高分pass
  • 一:複習資料

1.五年真題 (我看了一遍,寫了一遍,時間有限,限時做了一套)

2.note(3遍+例題)

3.某教育訓練班基礎班+強化班(雖然自己複習也可以通過,但是短期内的話,輔導班還是有利于你快速了解)

4.官方教材課後題(至少刷1遍)

其他:上面四個絕對夠你最高分,資料求精不求多。但是做一個透徹一個,動手。

二:備考過程

Note第一遍

筆者:第一遍認真過了note,對于品職架構裡面不熟悉的東西,細細看note,不斷熟練,透徹了解架構裡面的内容。(了解有難度或者太費時間,看網課)

首先很多小夥伴會問我,note夠用嗎,需不需要原版書,大家都是經曆過一二級,到三級還要花時間去不斷地彷徨糾結是否要靠原版書,而遲遲不去開始,那就是自我管理和認知的失敗。Note夠用了,可以讓你的選擇題拿到90%+,但是有一個關鍵,你要了解透徹,又有小夥伴說,什麼叫了解透徹,我怎麼判斷,那我就告訴你一個CFA全适用的法則,note例題刷三遍,(note的課後題千萬不要做,沒什麼意義),例題就是note正文裡面插入的藍色底子題目,它的存在是為了驗證你這部分了解了沒有,很多人都說我看着note的過程中,順便就做了沒問題啊,那當然沒問題了,你剛看完這一部分,例題又是這一部分的最簡單的展示,你做對隻代表這部分你了解了(可以不用去搜基礎班,強化班),如果你剛看完,都做不對,兩個原因,1.粗心(大家都愛找的原因,你了解了和透徹明白應用是兩回事,動手動手動手做,這是很多人考試所謂粗心的原因,了解不到家,舉個例子,稅收的計算方式那節有好多個例題,每次大家看一眼例題,好簡單,一動手錯了,不是稅乘錯了位置,就是沒看到前提條件,是以你要自我做一個分類) 2.根本看不懂講的是什麼(沒話說,要不自己多看幾遍,沒時間,去看強化班,這塊時間不能省,如果繼續看不懂,去看基礎班,直到了解,了解的層次),時間越緊,越不能放棄了解,所謂的看幾遍,做哪些題,都是輔助你去了解,你了解了,做對了例題就算過關。

來到第二遍note:這一遍很重要

直接去動手做每一節的例題,而不是看完這部分,再去做,差別在于,直接去做,你才會發現你不會的是什麼,這樣再看note對應知識點才會有目的性,而不是完任務一般,看一遍兩遍三遍。這是對自我認知的檢測,考察你對這部分核心知識的了解,糾正你的錯誤了解,或者說幫你回憶你已經了解卻遺忘的東西。

這時候你會發現N種情況:

  1. 做對(100%肯定,做的過程中無懷疑,恭喜你,這部分知識過關,因為你一遍已過去很久,第二遍一做就對,那肯定就是掌握了,這就是很多人,考試最喜歡的那種感覺,遇到了自己十成把握的題目)
  2. 你做出來了,但是帶着無限的懷疑和不确定(這就是很多人考試中有這種體會,這部分知識我看懂了,是會的,但是為什麼就是模棱兩可,但是如果老天再給我時間,我一定。。。,那就把這種感覺提前去體會,你需要把這部分看懂,再動手做題)
  3. 你信心十足,但是錯了(你告訴自己,粗心,ok,我隻想說,你了解的太自我了,筆者是一個非常大大咧咧的女漢子,超級粗心,但是我相信考試中,我考完,估分的準确率達到90%+。你粗心,還是錯了,那你看看錯在哪裡,是不是太簡單,自己眼高手低了,了解錯了簡單的知識,那就回去繼續了解,很多時候的粗心錯,是你一開始就眼高手低,自以為是的了解造成的,這部分不是了解難點)這也是很多人為什麼考試的時候,明明覺得自己都答完了,都會,但是還band 10,說句難聽的,就是不夠了解。
  4. 你不會,完全沒印象(那沒辦法,細細的看着一部分知識,如果無法了解,再去看什麼輔導班,直至動手做出)

    然後做完例題了解後,同時看看品職知識架構,或者note後面的key concept 深入了解這一節的架構,存在于整個CFA的順序以及意義。

Note第三遍:重複第二遍的方法!!,題目換成原版教材課後題!

2:曆年真題(至少五年)

其實上面note已經夠了一二級,但是三級多了個筆答題,那我就說說考試體會了。

一句話,五年真題,做三遍=必過(動手做動手做,限時做限時做)

首先,我先說一下步驟吧:

第一遍:每道題了解透徹答案,不限時間,直到了解為止。。

第二遍同第一遍。

第三遍是啥:

3.機構的百題押題之類的,有空就做一下,有些很不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