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ERP系統實施流程

      轉眼間,畢業已經将近很多年的時間了,多半時間在從事和ERP相關的工作,但是此前從沒有對以往的實施流程做過詳盡的總結,也是因為自己太懶了吧。這些天總算是在一位朋友的再三懇求下,才下定決心寫點什麼出來,來緬懷我以往幾年的工作,也算是對朋友的一點點幫助。(哈哈哈…)

       思考了一個上午,卻不知道從何下手去寫——都怪我以前沒有把國文學好(每次都用這個不是理由的理由責怪自己)。

       嗯,想了N久了,基本可以動筆,呵呵,下面根據我這些年來實施ERP的經驗結合網上一些其他大蝦的文章,來對ERP實施的基本流程做一歸納總結。由于本人水準有限,不到之處,敬請專家拍磚。

      注:以下實施流程是在企業已經對ERP提出了明确需求,并且ERP項目小組已經成立的情況進行的。

      一、需求調研

      這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對企業各個部門的業務流程初步了解,收集到各個部門業務流的單據,了解各個部門的人員對ERP的認識和期望,以制訂實施計劃,找出項目實施的難點。

 那麼調研怎麼安排;要調研哪些部門;每個部門的哪些人參加哪些方面的調研;每個部門調研多長時間;總共需要多長時間;需求彙報和讨論需要多長時間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項目組雙方認真讨論。

      很多ERP實施顧問都有這麼一個認同,就是需求調研不過是走個過場,反正最後是把标準産品的功能子產品給客戶。甚至這種認同也會出自金蝶、用友、SAP、賽捷這樣的大牌公司的實施顧問。

      其實這種想法是很不正确的,一套産品的功能子產品不一定都适合每個公司,一旦出現不适應的情況,對後面的上線工作将造成很大的困難,甚至是整個項目失敗,被客戶罵到吐血。

      ERP系統是一套嚴謹的系統體系,隻有确定好需求,才能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進而根據解決方案上線。是以,需求調研工作能起到承前啟後作用,需要雙方應該認真對待,否則如果造成項目返工,帶來的人力、物力的損失無法估量。同時,雙方也應該理性看待需求調研,一般很少有不變更的需求,和不增加需求的ERP項目。是以,雙方(特别是實施方),也都應該有一個相應的心理準備。

      二、教育訓練

把教育訓練放在第二步,并不是說教育訓練是具有時段性的以後就不進行了,而是要從現在開始一直到持續到整個ERP項目實施完畢。

這一過程的主要内容是讓企業各個階層人員認識到什麼是ERP,應用ERP系統能給企業帶來哪些效益,另外就是ERP軟體中的各個系統子產品的功能教育訓練。

      面向企業中高層上司幹部、業務骨幹的ERP教育訓練,宜采用比較生動的形式,把ERP的一些大道理講明白講透徹。

      面向企業中層幹部、業務骨幹、項目核心小組、職能小組、IT組成員的教育訓練,可以在項目啟動後進行子產品教育訓練,根據教育訓練子產品數目的多少,這個教育訓練需要10~15天。

      面向操作人員的教育訓練,要在ERP詳細解決方案确認之後進行,緊密結合企業實際,面向企業各個應用環節的操作人員,進行長期的基本操作教育訓練。

      三、業務流程的拟定

      在此階段ERP實施顧問要根據自己對該企業的了解并結合自己或所在公司對企業所在行業的累積經驗,結合ERP系統拟定出一個符合企業需求的業務流程,并在系統中得到合理的展現。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一個企業的管理能否從此通過ERP得到提升,流程能否更加完善,就需靠這個流程拟定了。

      四、編碼原則的确定和資料收集

      在此階段是企業能在實施顧問的指導下,制定企業應用ERP的基本原則,其中包括物料的編碼原則、供應商的編碼原則、客戶的編碼原則、産品結構(包括BOM架階)的分階建立等等。

      在企業員工熟悉了各項編碼原則的基礎上,收集企業應用ERP系統管理所需要的全部基本資料,包括物料、供應商、客戶、部門、人員等等的資料。

      五、業務流程的測試

      此階段的主要的目的是企業人員測試流程拟定的合理性,并使用企業實際的業務流程來測試ERP系統的功能完善性,和操作的友善性。

      六、資料的導入

      每個資訊系統上線都會有期初資料準備和導入的動作。

      資料準備是一項龐大而繁瑣的工作,是以越早進行越好。并且是要貫穿于ERP項目實施的全過程。

      我們簡單地将ERP實施所要準備的資料分為兩大類:即靜态資料和動态資料,也可稱為基礎資料和事務資料。

      靜态資料是指開展業務活動所需要的基礎資料,如物料基本資訊、客戶、供應商資料、财務的科目體系等等。靜态資料的特點是它在整個資料的生命周期中基本保持不變,同時它是動态資料的基礎,公司所有業務人員通過調用靜态資料來保持同一資料在整個系統中的惟性。(第四步中已經有所準備)

      動态資料是指每筆業務發生時産生的事務處理資訊。例如銷售訂單、采購訂單、生成指令等。動态資料按照時點來分,又可以分為期初資料和日常資料。其中上線時點的資料對ERP上線前的資料準備尤其重要,它代表系統在期初上線這樣時間點上,公司動态資料的目前狀态,我們稱其為期初資料(或者稱為初始資料)。期初資料既包括上線時點所有物料庫存的數量和金額,财務科目的餘額,也包括那些未完未結的業務單據,像未交貨的銷售訂單、未付款的采購訂單等。

      說到底,主要的目的是搜集ERP系統上線的期初資料,并在實施顧問人員的指導下錄入ERP系統,為企業正式應用ERP系統奠定夯實的基礎。

      七、上線輔導

      目的是将企業的實際業務資料在ERP系統中處理,一般在系統上線的第一、二個月的時間裡面,要有必要的模式遵循,以防企業人員在上線初期由于操作不熟練而造成錯誤。

      八、月結輔導

      主要的目的是在應用系統一個自然月後,通過ERP系統來跑出企業管理所需要的各種報表,并檢驗報表的完善性和資料的準确性。

一個企業要想成功實施一個ERP系統,單純的靠以上幾個步驟是遠遠不夠的,ERP的實施是一個非正常範、嚴謹的過程,我們在這裡可以将這個過程分作為兩大部分:

      第一、以實施文檔全面貫穿實施過程

      實施顧問,在實施的過程中,應将各種标準的實施文檔送出給企業,以確定ERP實施項目的品質,也就是說,實施顧問與企業之間的工作與文檔的制作息息相關,可見文檔在項目實施程序中的重要性。

      那麼,文檔到底對整個實施工作有怎樣的作用呢?首先,我們大緻将ERP實施中的文檔作為一個分類:

      1、分階段實施計劃文檔

      2、分階段目标設定文檔

      3、标準業務流程文檔

      4、标準編碼、标準資料文檔

      5、标準參數設定文檔

      6、功能操作指南

      這些文檔将會伴随着ERP實施的各個階段逐漸充實、完善;也同時記載了整個實施的過程和成果;這些文檔的價值所在:

  a.書面化的文檔有助于實施人員與企業人員明确了解各自的職責,資訊互通,共同把握實施過程的節奏。

  b.标準業務流程文檔更有助于雙方明晰業務流程,有效配合業務流程的重組和優化。

  c.标準編碼、資料文檔及标準參數設定文檔是實施中不可缺少的基礎資料,可有效減少重複工作,避免對正常工作的影響。

  d.功能操作指南可幫助最終使用者規範化操作,加強教育訓練效果。

      我們知道,ERP的實施工作時間漫長,在這個時間跨度中,企業在最初實施ERP時确定的ERP項目的人員,也許難免要發生一些變化,那麼,在發生變化時,ERP實施文檔就可以承擔起指導雙方快速工作的标準文檔的作用;還有,當實施完成後,企業的運作過程将是更漫長的過程,那麼實施的标準文檔就将成為企業實施資訊化的公共載體,成為指導企業後續工作的航标,和企業在後續人員教育訓練方面素材。

      第二、教育訓練工作全面貫穿實施過程

在ERP實施的過程中,教育訓練始終是作為一條主線的,具體說,在系統實施過程中,教育訓練的主要對象包括以下四類: 企業上司層、核心小組(項目負責人)、技術小組和最終使用者:

  1.企業上司層教育訓練,對高層的教育訓練主要是 ERP管理理念的教育訓練,通常會由軟體提供商安排較資深顧問師對企業上司層進行ERP管理思想的教育訓練,使得企業上司層能夠從總體上了解ERP系統的理念、流程和功能。

  2.核心小組(包括項目負責人、部門經理)的教育訓練,教育訓練内容包括ERP系統的管理思想概念、ERP系統的具體功能以及 ERP系統各種報表的應用。

  3.技術小組教育訓練,技術小組的成員主要包括參與ERP系統及相關Database和網絡安裝、設定及管理的資訊部門成員。教育訓練的主要目标是提供ERP系統的設計結構,各個子產品的關聯關系與資料庫結構,系統問題處理等。

  4.最終使用者教育訓練,教育訓練目的是使使用者了解ERP系統、業務前景、目标以及帶來的好處,使使用者能清楚的了解到ERP是什麼,怎樣通過它提高個人及整體的業務表現,使使用者發覺其工作内容的變化及ERP将如何融入其日常工作。同時向使用者提供從現狀到未來遷移過程中通用的術語,指導使用者如何使用ERP系統完成其工作。

      ERP的實施過程中的教育訓練作為實施的一條主線,既展現了ERP實施的很高的附加值,又充分展現了ERP實施過程中的知識轉移。ERP從半成品到成品的過程實質就是知識轉移的過程,其中包含企業的管理診斷,實施戰略的選擇,業為流程的設定,對企業需求恰到好處的分析等等。

      通過上面的分下,最後再來歸結一些ERP的實施原則:

      1、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效益驅動、資料先行的原則。避免各部門各系統建成一個個資訊化“孤島”或“簡單應用”,使各部門各系統的資訊實作內建共享。ERP系統的運作依賴準确、及時和完備的資料,資料準備工作是整個系統實施過程中頭緒最多、工作量最大、耗時最長、涉及面最廣、最容易犯錯誤且錯誤代價極大的一項工作,一定要提早進行并認真對待。

      2、建立管理資訊系統,全面提升管理,實實在在解決企業的管理問題,貫徹“源于現狀,高于現狀”的思路,方案的制定要考慮到企業各級管理人員的适應程度,做到既符合廠情又要先進實用。企業主要上司親自抓,企業上司、專業人員以及軟體公司三結合協同工作,確定系統一次成功見效的原則。

      3、一線與第一時間原則。一線管理人員要高度重視,各項管理落實到第一線,責任落實到第一線,資訊來自第一線,資訊回報到第一線;第一時間收集與錄入資訊,第一時間回報資訊,第一時間控制資訊,第一時間發出指令。

      4、系統實施和管理辦法同步原則。企業管理現代化是現代管理思想、現代化組織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結合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