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系統內建項目管理工程師:第一章 資訊化知識考試要點?

​​ 點選報名後領取>>>軟考16本電子版教材 & 36本輔導教材 + 27套曆年真題試卷 + 21套精編知識點6G資料包​​

第1章 資訊化知識

1、資訊((information)是客觀事物狀态和運動特征的一種普遍形式,客觀世界中大量地存在、産生和傳遞着以這些方式表示出來的各種各樣的資訊。

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Norbert Wiener)認為:資訊就是資訊,既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這個論述第一次把資訊與物質和能量相提并論。資訊、材料和能源共同構成經濟和社會發展的3大戰略資源,它們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資訊是“用以消除随機不确定的東西”是資訊論的奠基者香農(ClaudeE. Shannon)的說法。

2、資訊的傳輸模型:

系統內建項目管理工程師:第一章 資訊化知識考試要點?

信源:産生資訊的實體,資訊産生後,由這個實體向外傳播。

信宿:資訊的歸宿或接收者

信道:傳送資訊的通道,如TCP/IP網絡

編碼器:在資訊論中是泛指所有變換信号的裝置,實際上就是終端機的發送部分。

譯碼器:譯碼器是編碼器的逆變換裝置,把信道上送來的信号(原始資訊與噪聲的疊加)轉換成信宿能接受的信号,可包括解調器、譯碼器、數模轉換器等。

噪聲:噪聲可以了解為幹擾,幹擾可以來自于資訊系統分層結構的任何一層,當噪聲攜帶的資訊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在信道中傳輸的資訊可以被噪聲掩蓋導緻傳輸失敗。

3、資訊的品質屬性

資訊反映的是事物或者事件确定的狀态,具有客觀性、普遍性等特點,由于擷取資訊滿足了人們消除不确定性的需求,是以資訊具有價值,而價值的大小取決于資訊的品質,這就要求資訊滿足一定的品質屬性,包括:

(1)精确性,對事物狀态描述的精準程度。

(2)完整性,對事物狀态描述的全面程度,完整資訊應包括所有重要事實。

(3)可靠性,指資訊的來源、采集方法、傳輸過程是可以信任的,符合預期。

(4)及時性,指獲得資訊的時刻與事件發生時刻的間隔長短。昨天的天氣資訊不論怎樣精确、完整,對指導明天的穿衣并無幫助,從這個角度出發,這個資訊的價值為零。

(5)經濟性,指資訊擷取、傳輸帶來的成本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内。

(6)可驗證性,指資訊的主要品質屬性可以被證明或者證僞的程度。

(7)安全性,指在資訊的生命周期中,資訊可以被非授權通路的可能性,可能性越低,安全性越高。

4、資訊系統的組成部件

包括硬體、軟體、資料庫、網絡、儲存設備、感覺裝置、外設、人員以及把資料處理成資訊的規程等。

硬體由執行輸入、處理和輸出行為的計算機裝置組成。輸入裝置包括鍵盤、自動掃描裝置、語音識别裝置等。

軟體由管理計算機運作的程式構成。包括裝置驅動程式、系統軟體、資料庫管理系統、中間件、應用軟體等。

資料庫是經過機構化、規範化組織後的事實和資訊的集合。資料庫是資訊系統中最有價值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5、資訊系統生命周期及說明

資訊系統生命周期,大的方面分為四個階段

一、立項階段:即概念階段或需求階段,這一階段根據使用者業務發展和經營管理的需要,提出建設資訊系統的初步構想;然後對企業資訊系統的需求進行深入調研和分析,形成《需求規格說明書》并确定立項。

二、開發階段:以立項階段所做的需求分析為基礎,進行總體規劃。之後,通過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施、系統驗收等工作實作并傳遞系統。

三、運維階段:資訊系統通過驗收,正式移交給使用者以後,進入運維階段。要保障系統正常運作,系統維護是一項必要的工作。系統的運作維護可分為更正性維護、适應性維護、完善性維護、預防'險維護等類型。

四、消亡階段:資訊系統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系統更新改造、功能擴充,甚至廢棄重建等情況。對此,在資訊系統建設的初期就應該注意系統消亡條件和時機,以及由此而花費的成本。

6、資訊系統的生命周期

可以簡化為系統規劃(可行性分析與項目開發計劃)、系統分析(需求分析)、系統設計(概要設計、詳細設計)、系統實施(編碼、測試)、運作維護等階段

7、資訊系統的生命周期各階段及說明(補充)

1)系統規劃階段:任務是對組織的環境、目标及現行系統的狀況進行初步調查,根據組織目标和發展戰略确定資訊系統的發展戰略,對建設新系統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預測,同時考慮建設新系統所受的各種限制,研究建設新系統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根據需要與可能,給出拟建系統的備選方案。

2)系統分析階段:任務是根據系統設計任務書所确定的範圍,對現行系統進行詳細調查,描述現行系統的業務流程,指出現行系統的局限性和不足之處,确定新系統的基本目标和邏輯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統的邏輯模型。系統分析階段又稱為邏輯設計階段。這個階段是整個系統建設的關鍵階段,也是資訊系統建設與一般工程項目的重要差別所在。

3)系統設計階段:任務是根據系統說明書中規定的功能要求,具體設計實作邏輯模型的技術方案,也就是設計新系統的實體模型。這個階段又稱為實體設計階段,可分為總體設計(概要設計)和詳細設計兩個子階段。這個階段的技術文檔是系統設計說明書。

4)系統實施階段:系統實施階段是将設計的系統付諸實施的階段。這一階段的任務包括計算機等裝置的購置、安裝和調試、程式的編寫和調試、人員教育訓練、資料檔案轉換、系統調試與轉換等。這個階段的特點是幾個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任務同時展開,必須精心安排、合理組織。系統實施是按實施計劃分階段完成的,每個階段應寫出實施進展報告。系統測試之後寫出系統測試分析報告。

5)系統運作和維護階段:系統投入運作後,需要經常進行維護和評價,記錄系統運作的情況,根據一定的規則對系統進行必要的修改,評價系統的工作品質和經濟效益。

8、資訊化從“小”到“大”分為以下五個層次:

(1)産品資訊化。産品資訊化是資訊化的基礎,有兩個含義:一是指傳統産品中越來越多地融合了計算機化(智能化)器件;另一個含義是産品攜帶了更多的數字化資訊。

(2)企業資訊化。企業資訊化是指企業在産品的設計、開發、生産、管理、經營等多個環節中廣泛利用資訊技術,輔助生産制造,優化工作流程,管理客戶關系,建設企業資訊管理系統,培養資訊化人才并建設完善資訊化管理制度的過程。企業資訊化是國民經濟資訊化的基礎,涉及生産制造系統、ERP, CRM, SCM等。

(3)産業資訊化。指農業、工業、交通運輸業、生産制造業、服務業等傳統産業廣泛利用資訊技術來完成工藝、産品的資訊化

(4)國民經濟資訊化。指在經濟大系統内實作統一的資訊大流動,使金融、貿易、投資、計劃、通關、營銷等組成一個資訊大系統,使生産、流通、配置設定、消費等經濟的四個環節通過資訊進一步聯成一個整體。

(5)社會生活資訊化。指包括商務、教育、政務、公共服務、交通、日常生活等在内的整個社會體系采用先進的資訊技術,融合各種資訊網絡。

9、資訊化的基本内涵啟示我們:資訊化的主體是全體社會成員,包括政府、企業、事業、團體和個人;它的時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的空域是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社會的一切領域;它的手段是基于現代資訊技術的先進社會生産工具;它的途徑是建立資訊時代的社會生産力,推動社會生産關系及社會上層建築的改革;它的目标是使國家的綜合實力、社會的文明素質和人民的生活品質全面提升。

9、兩網、一站、四庫、十二金

“兩網”,是指政務内網和政務外網。

“一站”是指政府門戶網站。

“四庫”即建立人口、法人機關、空間地理和自然資源、宏觀經濟等四個基礎資料庫。

“十二金”,以“金”字冠名的12個重點業務系統。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對加強監管、提高效率和推進公共服務起到核心作用的辦公業務資源系統、宏觀經濟管理系統建設(金宏);第二類是增強政府收入能力、保證公共支出合理性的金稅、金關、金财、金融監管(含金卡)、金審5個業務系統建設;第三類是保障社會秩序、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的金盾、金保、金農、金水、金質5個業務系統建設。

10、國家資訊化體系六要素

1)資訊技術應用:是資訊化體系六要素中的龍頭,是國家資訊化建設的主陣地,集中展現了國家資訊化建設的需求與利益;

2)資訊資源的開發利用是國家資訊化的核心任務,是國家資訊化建設取得實效的關鍵,也是我國資訊化的薄弱環節;

3)資訊網絡是資訊資源開發利用和資訊技術應用的基礎,是資訊傳輸、交換、共享的必要手段;

4)資訊技術和産業是我國進行資訊化建設的基礎;

5)資訊化人才是國家資訊化成功之本,對其他各要素的發展速度和品質起着決定性的影響,是資訊化建設的關鍵;

6)資訊化政策法規和标準規範用于規範和協調資訊化體系六要素之間關系,是國家資訊化快速、持續、有序、健康發展的根本保障。

11、資訊技術發展的總趨勢是從典型的技術驅動發展模式向應用驅動與技術驅動相結合的模式轉變,資訊技術發展趨勢和新技術應用包括:

1)高速度大容量:處理高速、傳輸和存儲要求大容量。

2)內建化和平台化:綜合領域應用模型(算法)、雲計算、大資料分析、海量存儲、資訊安全、依托移動互聯的內建化資訊技術的綜合應用是目前的發展趨勢。

3)智能化:智能制造、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等

4)虛拟計算:以虛拟化、網絡、雲計算等技術的融合為核心的一種計算平台、存儲平台和應用系統的共享管理技術。虛拟計算應用于網際網路上,是雲計算的基礎,也是雲計算應用的一個主要表現,這已經是當今和未來資訊系統架構的主要模式。

5)通信技術:向高速、大容量、長距離發展。

6)遙感和傳感技術:仿真人類感覺器官的功能,包括資訊識别、資訊擷取、資訊檢測等技術。傳感技術同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一起被稱為資訊技術的三大支柱。傳感和識别技術是“物聯網”應用的重要基礎。

7).移動智能終端:發展迅猛,安全與隐私保護是移動網際網路面臨的重大課題。

8)以人為本:面向普通公衆,為人所用。

9)資訊安全:關系到國防、政治、經濟、社會等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10)兩化融合:工業化和資訊化的融合,其含義:一是兩化發展戰略融合,協調一緻;二是資訊資源與材料、能源等工業資源融合;三是虛拟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四是資訊技術與工業技術、IT裝置與工業裝備的融合。

文章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文章标題聯系删除,謝謝。

為了能讓更多人享受軟考的政策福利和現實功利,51CTO旗下軟考教研團隊聯合薛大龍老師,認真嚴肅向大家推出軟考2日直播特訓營。

掃碼入群0元領取6G的軟考6資料包+2天軟考特訓營名額

軟考資料包括:軟考16本電子版教材 & 36本輔導教材 + 27套曆年真題試卷 + 21套精編知識點6G資料包​

系統內建項目管理工程師:第一章 資訊化知識考試要點?

軟考訓練營名額+資料領取方式>>>

掃下方碼入群後按照老師的要求操作即可領取。

51CTO軟考兩天直播訓練營

這門課恰好能夠為你答疑解惑,助你快速入門并掌握軟考知識要點,獲得技能提升。為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制定一個更明确的規劃,邁出升職加薪的第一步。

訓練營周期為 兩天直播課 晚8:00-9:00

心急的小夥伴可直接掃碼解鎖。

☟☟☟

2天軟考直播特訓營

3大必備技能

↓↓↓

限時 0 元 即可解鎖

點選下方連結報名

僅限前100個名額

報名連結: ​ ​​https://edu.51cto.com/surl=oR9sp3​​​

課程涵蓋:高分知識點梳理,案例分析解題方法、論文通用模闆等。我們力争通過2天的直播課程,助力您快速入門并一次性通關軟考!

如果你對這門課程還不太了解的話,就跟我一起往下看吧。

我們的主講老師薛大龍老師,深耕軟考教育教育訓練20餘年,主編出版軟考輔導教材60餘本,非常熟悉軟考題目的要求、難度、以及判卷标準。

系統內建項目管理工程師:第一章 資訊化知識考試要點?

完成本體驗營2天所有課程及作業考核,學員将掌握資訊系統項目管理師、系統內建項目管理工程師的高頻考點及答題技巧:

①掌握資訊系統項目管理師知識體系;

②掌握考試高分占比知識領域;

③掌握考試考情前沿分析;

④掌握論文與案例超幹貨答題方法;

⑤掌握名師對真題的獨到解析。

系統內建項目管理工程師:第一章 資訊化知識考試要點?

報名前,你還需要知道的3件事

1)課程形式

直播課程+社群學習活動

2)課程時間

報名後老師安排上課 晚8:00-9:00

3)報名後要做什麼?

付費後根據提示添加學姐為好友,開營前學姐會統一拉人入群。

2天軟考考證特訓營

0 元 解鎖課程

還可 領取「6G課程資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