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樹立意識
若要使我們開發測試出來的産品具有良好的使用者體驗度,我覺得,首先大家要樹立以使用者為中心的這樣一種意識,這一點無論對于開發人員或是測試人員都是必需的(當然,測試人員的這種意識會顯得更重要)。在軟體産品的使用中,使用者不會介意我們當他當成“傻瓜型使用者”,越簡便的操作越會得到使用者喜歡。
當這種意識貫徹到了軟體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那麼,我們開發測試出來的産品會是成功的。
2、把握規則與靈活
所謂規則也就是強調統一性:整個軟體産品的風格應是一緻的,相同功能在不同地方的操作方式應是統一的,等等。
所謂靈活,就是允許特殊情況特殊處理:有時,當正常的幾個操作可以揉為一個簡單的步驟時,那麼我們絕不會要求使用者分幾步。
遵守統一的規則是基本原則,視情況的靈活處理是‘改革開放’。

3、完善細節
前面我們說過,使用者體驗是一種純主觀的心理感受,是以,某些細節之處對于軟體功能來說也許影響甚小,但對于使用者、對于我們要将軟體實作産品化,或許就起着很大的作用了。隻要會使用電腦的人大概都不會不知道百度、Google,我們稍稍留意就可發現它們在細節方面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
當國家公布全民哀悼日的消息時,百度就會第一時間将網站的style換成了灰白色;又如,它們的Logo不會一成不變,在情人節、端午節等時刻我們就會發現Logo換成了漂亮的、有節日特征的圖檔了。而事實上,百度有專門的“使用者體驗部”和使用者體驗設計師,也由此可見,欲成功的産品是不會忽視使用者體驗的。
細節分布于軟體産品的各個方面,但概括來說,我以為我們可從以下幾個點着手完善:
優化流程:此處的流程單指使用者要完成某任務的操作流程而并非指軟體系統的開發流程。這需要我們在開發或測試的時候通過揣測使用者的心理、模拟使用者的操作來評估目前流程是否還需要優化,如考慮目前操作若細分為兩個步驟是否更恰當?這幾個操作步驟是否可簡化?這個功能移植到某處是否更友善使用者操作?
界面美觀與協調:這在使用者體驗話題中大概是被提得最多的要素,這一點上本身又包括太多的細節,如布局、色彩、字型,甚至按鈕及輸入框的長寬大小等都應考慮到。
提示用語友好規範:提示用語會伴随在使用者的整個使用過程中,是以,強調用語規範并且溫馨友好的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對于我們做外包行業的公司,更應該要強調這一點,因為這不隻會影響使用者的心情,還會影響對我們人員及公司水準和服務态度的看法。
符合使用者習慣:由于每個使用者都有個體特殊性,是以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至少得符合通用操作習慣,如支援滑鼠與鍵盤操作等等。
适時提供幫助: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操作過程中,對軟體要執行的動作等應有簡略的說明;另一方面,當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遇到難題時,應該能夠及時地尋求到幫助,包括提供使用者手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