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普羅的獨白
編輯|巴普羅的獨白
13世紀末的大不列颠島上,英格蘭是當之無愧的霸主,尤其是在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在位時,英格蘭更是着力于加強對島上其他民族和國家的征服。
在這一時期内,英格蘭征服了愛爾蘭和威爾士,并把它們置于英格蘭的管轄之下。然而這遠遠不能夠滿足愛德華一世的野心,他還在努力找機會染指蘇格蘭的最高權力。愛德華一世多次試圖控制蘇格蘭,這引發了蘇格蘭和英格蘭之間的沖突,随着愛德華一世對蘇格蘭的武力入侵,雙方最終走向了戰争。
1296年底,蘇格蘭獨立戰争爆發,戰争初期蘇格蘭人曾經在威廉·華萊士的帶領下取得了一系列戰役的勝利,并向南威脅到了英格蘭的北部邊境。但是随着福爾柯克戰役的失敗以及威廉·華萊士的被害,蘇格蘭人的鬥争形勢進入低潮,直至1307年他們才又在羅伯特·布魯斯的帶領下開始了對英格蘭人的反擊。
羅伯特·布魯斯所上司的反擊取得了巨大進展,蘇格蘭人收複了大量失地并且在1314年春包圍了由英格蘭控制的重要據點斯特林城堡,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二世調集大軍前往救援,雙方對斯特林城堡的争奪拉開了班諾克本戰役的序幕。
蘇格蘭王位繼承問題
1286年,蘇格蘭國王亞曆山大三世在騎馬時意外墜亡,蘇格蘭在亞曆山大三世治下所享有的和平與繁榮的黃金時期走向終結。亞曆山大三世與其第一任妻子,來自英格蘭的亨利三世之女瑪格麗特育有兩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然而這三個孩子卻都死在了亞曆山大三世之前,這讓蘇格蘭的王位繼承權岌岌可危。
本來在亞曆山大三世死之前他已重新與一位來自法國的年輕女子結婚,寄希望能生出一個男性子嗣來繼承王位,然而他的突然死亡使得這一希望完全破滅,隻是留下了當時年僅三歲的孫女瑪格麗特這一唯一的子嗣。
瑪格麗特的母親是來自挪威的埃裡克二世的王後,她死于1283年,把剛剛生下的女兒留在了挪威,人們便把瑪格麗特稱為“挪威少女”。由王國的六位監護者所組成的攝政議會暫時以瑪格麗特的名義執掌蘇格蘭。
考慮到死去的亞曆山大三世是自己的妹夫,愛德華一世意識到這是一個控制蘇格蘭的大好時機。當時的愛德華一世已經控制了威爾士和愛爾蘭,如果再能控制蘇格蘭,那麼他就将實作對整個大不列颠島的控制。
他打算通過安排一場婚姻來作為實作這一目标的第一步,他提出要自己兩歲的兒子,來自卡那封的愛德華和“挪威少女”瑪格麗特結婚。蘇格蘭人謹慎地接受了這一提議,他們要求在王權合并之後蘇格蘭仍然是一個完全獨立的王國。
但是事不湊巧,瑪格麗特在前往蘇格蘭的途中不幸生病,并在到達蘇格蘭後不久就死去了。至此,蘇格蘭王位已經沒有了正統繼承人,這随即引發了國内各貴族對其的激烈争奪。
在衆多蘇格蘭王位的争奪者中有兩位最具競争力,他們是約翰·巴裡奧爾和羅伯特·布魯斯。雙方的支援者們争執不下,最後不得不請愛德華一世來進行仲裁。
愛德華一世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提出了無論誰當上蘇格蘭國王都必須承認自己為蘇格蘭最高領主的要求以作為對其進行仲裁的回報,當時急切想當國王的蘇格蘭貴族們接受了愛德華一世的這一無理要求。
1292年11月,愛德華一世在貝裡克郡決定支援與蘇格蘭最具實力的科明家族有關聯的巴裡奧爾。按照事先的承諾,巴裡奧爾随即對愛德華一世宣誓效忠并承認其為蘇格蘭的最高領主。
愛德華一世入侵蘇格蘭
愛德華一世在獲得了蘇格蘭最高領主頭銜後意欲加強對蘇格蘭的實際控制,于是他多次對蘇格蘭和巴裡奧爾進行羞辱,以顯示自己的權威。
1295年,英法之間燃起戰火,愛德華一世要求巴裡奧爾派蘇格蘭軍隊出征,被此舉徹底激怒的蘇格蘭貴族們說服巴裡奧爾不但拒絕了愛德華一世的要求,而且與法國和挪威結成同盟對抗英格蘭(史稱“老同盟”,這一同盟一直延續到16世紀)。
不出所料,巴裡奧爾的這一行為激怒了愛德華一世,後者随即發動了對蘇格蘭的戰争。1296年3月,愛德華一世率軍奪取蘇格蘭的重要商業城市貝裡克。同年4月,愛德華一世又在鄧巴戰役中大勝巴裡奧爾所率領的蘇格蘭軍隊,此戰的失敗令蘇格蘭損失慘重,大量的貴族被俘,巴裡奧爾不得不宣布投降。
而巴裡奧爾本人則被愛德華一世從其外衣上扯掉蘇格蘭王室徽章并被囚禁在倫敦塔,以這樣一種屈辱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不久之後,愛德華一世廢黜了巴裡奧爾,自立為蘇格蘭國王,派兵長期駐守蘇格蘭的主要城堡,并把象征蘇格蘭王權的“斯昆石”作為戰利品帶回了威斯敏斯特。
此時,自認為已經牢牢控制了蘇格蘭的愛德華一世絕對想不到,他征服蘇格蘭的戰争才剛剛開始。愛德華一世回到英格蘭之後,蘇格蘭人自發的反抗運動随即在蘇格蘭南部開展起來,蘇格蘭獨立戰争爆發。
威廉·華萊士上司的反抗鬥争
當愛德華一世離開蘇格蘭回到威斯敏斯特之後,蘇格蘭和英格蘭邊境地區的騷亂便開始了。1297年5月,威廉·華萊士殺死了英格蘭拉納克的治安官,并組成起義隊伍發起了公開反抗英格蘭統治的鬥争。
威廉·華萊士出身小業主家庭,他具有超凡的韌性和上司力,他的英雄事迹很快在蘇格蘭流傳開來,使其成為當時最受關注的人物。1297年9月,威廉·華萊士在斯特林橋戰役中大勝由薩裡伯爵所率領的英格蘭軍隊。
這場戰役的勝利燃起了蘇格蘭全境反抗英格蘭統治的火焰,華萊士也利用這一形勢取得了此後一系列戰鬥的勝利,并赢得了蘇格蘭人民的信任和擁戴。華萊士在這之後被選為蘇格蘭的護國主,得到了人民和教會支援的他更加有信心地上司着蘇格蘭的反抗鬥争。
1298年,從歐洲事務中抽身的愛德華一世傳回倫敦,為了報複蘇格蘭人的反抗鬥争并迫使他們再度屈服,他随即調集了一支極其強大的軍隊再一次入侵蘇格蘭。盡管威廉·華萊士對敵人的這一次進攻做了充分準備,但還是在福爾科克戰役中被擊敗。
華萊士在這之後辭去了蘇格蘭護國主的職位并消失在了曆史中,直到1305年他在格拉斯哥因為被部下出賣而被捕。在被送至倫敦經過一個公開的審判之後他被以叛國罪的名義處以死刑。愛德華一世在1298年到1307年間又多次出征蘇格蘭,基本上恢複了對蘇格蘭的控制,使蘇格蘭的獨立反抗鬥争完全陷入低谷。
羅伯特·布魯斯及其上司的蘇格蘭複國運動
1298年福爾科克戰役的失敗使得蘇格蘭獨立戰争的形勢急轉直下,進入了一個十幾年的低潮期。威廉·華萊士死後,身為蘇格蘭貴族的羅伯特·布魯斯接過了他的鬥争旗幟,成為了蘇格蘭人的新領袖。
羅伯特·布魯斯的早期政治生涯
羅伯特·布魯斯的祖先可以追溯到跟随征服者威廉一起來到英格蘭的奧克尼伯爵亞當·布魯斯。亞當·布魯斯的大兒子便是布魯斯家族第一個名叫羅伯特·布魯斯的人(文中所提的羅伯特·布魯斯即小羅伯特·布魯斯),他領有約克郡廣袤的土地,成為北英格蘭最重要的權貴之一。
1124年大羅伯特·布魯斯的領主大衛一世獲得蘇格蘭王權并開始緻力于把蘇格蘭由落後的凱爾特社會變為先進的歐洲社會。他為此鼓勵諾曼系英國人遷往蘇格蘭定居,為實作這一政策的他的第一步便是說服了自己的重要諸侯大羅伯特·布魯斯遷往蘇格蘭,讓其領有安納戴爾領主的巨大地産。從此時起,布魯斯家族就成為了蘇格蘭最有權勢的家族之一。
羅伯特·布魯斯在蘇格蘭獨立戰争中的立場在1306年前一直是搖擺不定的。1296年蘇格蘭獨立戰争爆發時他跟很多蘇格蘭貴族一樣是站在愛德華一世一邊的,這讓很多蘇格蘭人難以接受。
羅伯特·布魯斯當初選擇支援愛德華一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上司蘇格蘭愛國抵抗運動的是科明家族,也就是布魯斯家族争奪蘇格蘭權利的最大勁敵,布魯斯看到了可以通過愛德華一世正當獲得蘇格蘭王位的希望。
但是到了1298年,在威廉·華萊士遭遇福爾柯克戰役慘敗辭去蘇格蘭護國主之後,羅伯特·布魯斯轉回到蘇格蘭人的陣營并與科明共同擔任蘇格蘭護國主。然而好景不長,在經曆了一次與科明的激烈争吵之後,布魯斯再次宣示對愛德華一世效忠并在1302年得到了後者的赦免。
随後事情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1306年2月,羅伯特·布魯斯與科明在鄧弗裡斯的格雷弗萊爾教堂進行了一次會面,兩人在激烈讨論過程中的火器引發了暴力沖突,布魯斯用随身攜帶的刀将科明捅倒在地,随後布魯斯的随從殺死了科明。
這一事件把布魯斯逼上了絕路,這一亵渎神明的表現讓其被羅馬教皇開除了教籍,愛德華一世也并沒有承認其對蘇格蘭的合法繼承權。此時的羅伯特·布魯斯已别無選擇,他随即以大衛一世玄孫的名義宣布加冕蘇格蘭國王,盡管沒有“斯昆石”,布魯斯依然得到了蘇格蘭一部分教會和貴族的支援。
當時蘇格蘭有一些人反對布魯斯,尤其是科明家族的人揚言要複仇,但是大部分的蘇格蘭人還是選擇置身事外。
參考文獻
1.【美】阿徹·瓊斯:《西方戰争藝術》,劉克儉、劉衛國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
2.【英】大衛·休谟:《英國史》,劉仲敬譯,長春:吉林出版集團,2013年。
3.【美】大衛·羅伯茨、克萊頓·羅伯茨、道格拉斯·R·比松:《英國史》(上冊),潘興明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