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澄清概念意義
- 模糊
- 模棱兩可
一個詞如果不止有一個意思,而我們又不能确定它所指的是哪一個意思,那麼這個詞就是模棱兩可
詞彙的模棱兩可
指稱的模棱兩可
- 句法的模棱兩可
- 偷換概念
如果一個詞具有多種意義,在論證的一個地方使用它的一個意義,而在另一個地方使用它的另一個意義,人們稱之為偷換概念。
偷換概念的論證是無效的。前提之間,以及前提和結論之間的相關性要依靠詞語的一緻性來保障。即相同的詞要指同樣的對象。
- 意義的歪曲
把一個詞的意思曲解成它意來使用。
- 空洞
- 同義反複導緻空洞
同義反複是指用不同的詞句重複同一個意思。
但是當人們把同義反複的句子當做事實陳述、當做因果陳述來推理、論證時,就會産生空洞的問題。
- 模糊性是導緻空洞另一重要原因
模糊性和資訊量成反比
證明成正比,和證僞成反比
- 含混的精确性
如果計算和判定的标準不清、不全面、不一緻,精确的數字就會隐藏着含混和誤導的性質。
- 同義反複導緻空洞
過分學究化的語言、晦澀的語言、空洞,常常是因為過分使用抽象和一般性的概念,人造的新的詞彙和術語,來代替具體的、直接的描述和例證。
一般沒有真實内容或者推理靠不住的論證,會這樣迷惑讀者。
- 澄清概念的方法:下定義
- 定義的類型
規報告性定義:報告一個詞的常用意義。例如字典對某個詞的定義。
定性定義:規定一個新詞的意義或者一個詞的新意義。
精确性定義:對一個模糊的詞給出精确的意義。
- 定義的方法
- 本質定義方法(被定義項=屬+種差)
- 必要和充分條件定義方法
- 功能定義
- 發生定義:揭示被定義項指稱的對象在産生或形成方面的點。
- 構成定義
- 操作性定義
- 評估定義
好的定義:能夠滿足了解的要求,合乎實際,沒有反例和例外,是 “全部” 和 “唯一” 的定義。
- 根據定義的規則檢驗定義
- 定義必須揭示出被定義項所具有的實質特征。
- 定義項的外延與被定義項的外延必須完全相同。
- 定義不應當循環。
- 定義一般不能使用否定詞或者否定陳述。
- 定義項中不能使用含糊、晦澀的語言。
- 定義的類型
- 澄清語詞的其它方法
- 描述
- 舉例子或打比方
- 亨特(David Hunger)澄清概念或者語句意義的四步法
- 首先用一個簡短的陳述(slogan)來表述這個定義,簡短和明了地表達意義。
- 擴充(Expand),這個簡短陳述,說明一些必要的細節。
- 給出一兩個例子(Examle),或者真的例子,或者是虛構的。
- 對比(Contrast)一些相關的容易混淆的情況,做進一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