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
未來加密技術如量子密碼、DNA密碼、混沌密碼等密碼新技術目前正處于探索與研究之中。
來看一下 量子加密;
看到 量子加密 這詞,作為一名程式員,我們首先會疑惑;
這東西究竟是一種算法,還是一種實體學實驗室裡的東西;能不能用程式設計實作?
先來初步了解一下;
量子加密,Quantum cryptography,就是利用量子力學的特性來實施加密任務。
傳統的公開密鑰加密,一般稱為有條件的安全,而量子加密可以做到無條件的安全。
量子加密之是以可靠,主要是由量子力學的基本特性決定的。最重要的便是海森堡測不準原理,即人為測量量子通信的資料時,便會改變量子态。
當下所謂的量子加密或者量子通信,和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沒有半毛錢關系。
想要達到三體人利用量子糾纏進行通信的水準,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當下所說的量子加密或者量子通信一般都是利用光子傳播的偏振特性。
量子密鑰分發
量子加密最著名的例子莫過于BB84協定,這個協定可以實作量子密鑰分發。通信的發送方,通過發送不同偏振方向的光子完成加密。
按照密碼學的慣例,發送方一般稱為Alice,接收方為Bob,竊聽者Eve。
以下是量子密鑰交換的一般過程。
Alice随機生成一段序列,比如011010101,然後為序列的每個值随機選擇A、B方案中的一個發送光子,即量子比特(Qubits)。Alice隻要記住這串随機序列,以及發送每個數值時使用的方案;
Bob随機使用A、B兩套方案檢測光子,并記錄光資訊到底是0還是1;
待所有量子比特傳送完之後,Alice和Bob通過公開的方式進行通話,Bob依次告訴Alice每一個量子比特的測量方式,不需要說明具體的測量值,Alice則隻需要告訴Bob哪些量子比特測量的方法是正确的;
最後Bob自然就知道哪些量子比特測對了,Alice也知道Bob測對了哪些量子比特,于是兩個人就可以使用這些測對的資訊作為雙方的密碼了。
如果Eve在信道上竊聽資訊,受限于海森堡測不準原理,Eve不可能同時使用A、B兩套方案測量同一個量子比特,是以Eve就不可能複制Bob測得的資訊;
先大體了解一下;看上去是可以用程式設計實作;
那麼網上搜一下,有沒有源碼可參考?有一個開源庫;liboqs-量子安全密碼算法開源C庫;看上去可以在項目中調用;
目前認為就像 神經網絡 一樣,神經網絡是一種計算機技術,可以程式設計實作,也可以用電路實作;計算機技術中的 神經網絡 ,并不是一種生物技術;隻是算法的過程模拟人的神經元的思維過程;量子加密也是一種算法,可以程式設計實作,隻是原理是按照量子力學來的;
附帶一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