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鞠灌溉工程:千年水渠 萬民福澤

作者:甯德網
黃鞠灌溉工程:千年水渠 萬民福澤

黃鞠灌溉工程

在甯德市蕉城區的霍童古鎮,

有一條1400多年的水渠,

是迄今發現的系統最完備、

技術水準最高的

灌溉工程遺址,

2017年,它被成功入選

“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

這就是“黃鞠灌溉工程”。

黃鞠灌溉工程分為龍腰渠和琵琶洞工程,長10多公裡,灌溉面積達兩萬餘畝。之是以叫黃鞠灌溉工程,是因為這個工程是由隋朝的一個叫黃鞠的人主持興建而成。

黃鞠灌溉工程:千年水渠 萬民福澤

黃鞠,隋朝的谏議大夫,因為隋炀帝的荒淫無道,退隐霍童。

黃鞠灌溉工程:千年水渠 萬民福澤

當時的霍童,溪兩岸一片荒蕪,南岸土地适合耕種,但因為山巒的阻擋,溪水無法直接引入,農田生産力低下。在千年前,農業社會,農耕灌溉可是極其重要的事,為了給子孫後代創造出更好的耕種條件,黃鞠決定在霍童溪上建壩,穿山引水。

黃鞠灌溉工程:千年水渠 萬民福澤

而穿山引水豈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黃鞠經過實地考察,反複勘測,精密規劃,決定把大石溪水引來灌溉霍童溪右岸的土地,而這就必須挖斷阻隔在中間的“龍腰”這座山梁。然而當時有人散布挖斷“龍腰”就是要“斬代代官貴”的謠言,為了辟謠,黃鞠鄭重表示“隻要能發萬代香火,不問代代官貴”,堅決将方案付諸行動。他帶領着子女和鄉親們一幹就是八九年,才把“龍腰”攔腰截斷,鑿出一條寬1.51~2.72米、深0.95~3米、全長5000餘米的明渠。

黃鞠灌溉工程:千年水渠 萬民福澤

右岸龍腰渠建成後,黃鞠又着手開挖左岸的琵琶洞,用于灌溉東北過溪坂的百頃田地。當時沒有爆破材料和裝置,也沒有現代的測量儀器,要在堅硬的花崗岩上鑿穿百餘米隧洞,簡直是天方夜譚。然而,黃鞠不怕困難,帶領着鄉親們,迎難而上,創新了“火燒水激鑿石工法”。

那什麼是“火燒水激鑿石工法”?

黃鞠灌溉工程:千年水渠 萬民福澤

原來是将木炭放在石頭上燒,燒熱了後,再用冷水澆石頭,利用熱脹冷縮的原理,讓石頭爆裂,再用工具一點點撬開,硬是在山腹中鑿出了一條總長達700多米的隧洞。最終琵琶洞渠建成,總長9000多米,由明渠與7段隧洞連接配接而成。

黃鞠灌溉工程:千年水渠 萬民福澤
黃鞠灌溉工程:千年水渠 萬民福澤

黃鞠憑借斬斷“龍腰”的勇氣,“火燒水激”的智慧,數十年如一日的堅韌,鑿穿大山,引來了澆灌萬畝良田的水,霍童也是以成為了閩東繁華的商業重鎮。

黃鞠灌溉工程:千年水渠 萬民福澤

跨越千年,黃鞠灌溉工程,依舊灌溉着這片土地,而黃鞠滴水穿石、不屈不撓的精神,也在滋養着這方土地上的人們。

黃鞠灌溉工程:千年水渠 萬民福澤

統籌、撰稿 / 陳小蝦

編導 / 吳聖錦

攝像 / 吳聖錦 鄭鎮 楊哲源

剪輯 / 陳宏

包裝 / 李婧 淑琴

監制 / 周邦在

總監制 / 鄭承東 崔柳

黃鞠灌溉工程:千年水渠 萬民福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