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料不極
編輯|史料不極
文章約3000字
閱讀時長約5min
東漢末帝漢獻帝劉協,于公元190年為董卓所立,時年9歲。不久,董卓避東方聯軍的攻擊,劫持獻帝西行至長安。獻帝成為董卓手中的傀儡。後董卓為呂布所殺,其部将李催、郭汜又相繼作亂,漢獻帝及其朝廷幾經劫難,颠沛流離。
公元196 年,曹操迎接漢獻帝至許昌,“奉天子以令不臣”,獻帝繼續充當傀儡皇帝。公元220年曹操病亡,其兒子曹丕廢獻帝而自立, 有為年,改國号為魏。從此,東漢王朝滅亡。可見那漢獻帝悲催的一生,可謂是“前人填土後人收,後人收的休歡喜,還有收人在後頭”。
亂世中稱帝
東漢後期,外戚、宦官集團争相控制皇帝把持朝廷大權。外戚與宦官的幹政和弄權造成了社會的動蕩不安,使得東漢政權危機四伏。
漢靈帝繼位後,在政治上昏庸無能,不理朝政,更是與宦官狼狽為奸,搞得國庫空虛,民不聊生。公元189年,終于爆發了黃巾大起義,雖然起義被鎮壓了下去,但人民的反抗鬥争此起彼伏,連綿不斷。
漢靈帝後來得了一場大病,便準備考慮自己繼位之人,漢靈帝與何太後所生的兒子劉辯理應是繼承人,但漢靈帝卻更加喜歡與王美人所生的兒子劉協(劉協小時候也是十分聰明)遂叫人來囑咐自己的後事,想讓劉協來繼承自己的皇位。不過漢靈帝死後,劉協由于太小,并沒有繼承皇位,反而是自己的兄長劉辯在一衆官員的操作下登基,名曰漢少帝。由于劉辯年僅14歲,能力又小,那些宦官和外戚掌握着大權,當時大将軍何進見到這些宦官随意禍亂朝廷,便與何太後商量鏟除宦官,不料被人聽到後告密。
上:劉辯 下:劉協
189年,何進在進宮的路上被宦官張讓等人埋伏殺害。不久,在邊關鎮守的西涼軍閥董卓,在接到何進生前假傳的聖旨後也趕了回來,趁機進入京中掌握朝政,期間董卓見識到了劉辯僅是一個膽小怕事,懦弱的小皇帝,而劉協卻與他相反。在掌握實權後,董卓便廢除了漢少帝劉辯,并殺死了漢少帝和何皇後。立劉協為皇帝,稱其漢獻帝,并遷都長安。劉協上位時年僅九歲,盡管小時候較為聰明,可在絕對實力面前,隻能任由董卓擺布。
被劫持,在他人手中幾經周轉
董卓憑着握在手中的漢獻帝,自封相國,獨攬大權,嚣張跋扈,整個王朝在他的手下變得更加混亂,這一行為也引起了關東諸侯的反抗,以袁紹為首的各路諸侯陸續召集在一起準備聯手掀翻董卓。公元192年,司徒王允聯合董卓義子呂布成功殺死董卓。董卓死後,其部下李傕、郭汜等人開始大肆報複,興風作亂,殺死王允和許多朝官,屠殺長安城,漢獻帝也再一次落到了他們的手中。
公元195年,涼州将領之間火并。李傕、郭汜互相殘殺,在長安城中混戰好幾個月,後來經過涼州鎮東将軍調和,李傕、郭汜二人和解,并把挾持的大臣和漢獻帝等人放了出來。漢獻帝被放出後,去哪裡就變成了問題,堂堂一位皇帝,到現在竟連一處容身之地都沒有。實在沒辦法,劉協衆人想到了背叛過李傕的楊奉,于是趕往楊奉身下,楊奉等人也是十分“心系”這個小皇帝,遂保護劉協等人,“護駕”東行,一路上多次遭到李傕的追擊,但都被楊奉擊退,幾經周折,在楊奉的護送下平安到達了故都洛陽。
楊奉
徹底淪為籠中鳥
漢獻帝雖然是個擺設,但是架不住他是最高權力的象征。像之前的董卓,擁有漢獻帝後地位直線上升,直接掌握朝中大權,可以說誰能把皇帝握在手上,誰就有在政治上發号施令的權力。這一點在當時袁紹和曹操心中,可是再清楚不過的事情了。
左:袁紹 右:曹操
曹操手下的謀士荀彧向曹操提出這樣的建議:“現在皇帝東流西徙,人們擔心皇室的命運,如能在這時迎奉獻帝,正符合人們的願望。用忠于帝室的行動來鎮服各據一方的豪傑,是一個很重要的政策,應該當機立斷,及早行動。”曹操聽後立即派曹洪領兵西迎獻帝。在董承為曹操大開門戶後,曹操終于見到自己的“寶貝”。漢獻帝任命曹操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參與朝政。盡管如此,曹操想要鞏固自己在朝廷上的地位,真正能夠“奉天子以令不臣”。還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後來,曹操把獻帝轉移到了許昌,改年号為建安,以許昌為都城。漢獻帝任曹操為大将軍,封武平侯。于是,曹操總覽中央大權,朝廷國政先禀曹操,然後方奏太子。此後,漢獻帝就變成了曹操進行統一戰争的政治工具。曹操用漢獻帝的名義,還任命荀彧為侍中,守尚書事。以後曹操又任命荀彧的侄子荀攸也擔任尚書職,軍隊出征時,擔任軍師。
荀彧
漢獻帝看到曹操橫行霸道,沒把自己放在眼裡,就想着把曹操除掉,便與伏皇後的父親伏進密謀,偷偷寄一封血書與董承。董承接到查閱後,涕淚縱橫,夜不成眠。事後通過多種關系,聯絡四方“忠義之士”,欲除曹操。不料事情敗露,曹操派人搜查董承卧房,搜出漢獻帝寫給董承的血書,曹操看到後,怒火中燒,冷笑道:“鼠輩安敢如此!”遂命”将董承全家良踐,盡皆監禁,休叫走脫一個。“并立即召集衆謀士商議,欲廢獻帝,但招到了衆人的阻止。曹操之是以能威震四方,号令天下,靠的就是漢獻帝的名号。曹操聽後覺得有道理,便下令,隻将董承5人,并其全家老小押送各門處斬,死者共700餘人。
曹操殺了董承數人之後,怒氣未消,又提劍入宮,來殺董承之妹董貴妃,董貴妃為獻帝所寵愛,早已身懷5月的身孕。當日漢獻帝還在與伏皇後讨論董承一事為何杳無音信。突然看見曹操提劍入宮,面帶怒容,漢獻帝大驚。曹操走到旁邊怒斥道:董承謀反,陛下知否?”漢獻帝捏聲說:“董卓已誅矣。”曹操橫眉怒斥:“不是董卓,是董承!“漢獻帝得知自己與董承之事已經敗露,無話可說。曹操見狀得寸進尺道:“董承之妹也在宮中,也應拿下!”說話便讓士兵把董貴妃抓了過來,漢獻帝哭着哀求曹操,欲求董貴妃生完孩子後再賜罪,曹操不理漢獻帝,讓士兵拖着董貴妃到宮外處死,漢獻帝毫無辦法,隻能眼睜睜的看着自己心愛之人被勒死,此後,曹操進一步加強了對皇室的控制,漢獻帝猶如籠中鳥,失去了自由。
建安十三年,曹操廢除“三公”,恢複漢初丞相一職,自己當上了丞相,把朝中權力全部集中于自己的手中。又逼迫漢獻帝封自己為魏國公。
就在曹操當上魏國公之後,幾年前發生的一件事情又被扒了出來。伏皇後當年看到董貴妃被處死,擔心自己也落得同樣下場,便寫信給自己的父親伏完,信中痛批曹操罪惡,想讓伏完設法殺掉曹操,但伏完收到書信後未敢行動。伏完死後,伏家一個仆人發現此信并将其送予曹操。曹操看過書信後,立即帶兵進入宮中,讓漢獻帝廢掉伏皇後。并派人捉拿她,殿外的漢獻帝,看到伏皇後被人抓着頭發拎了出來,悲痛的淚如雨下。随後伏皇後及其兩個孩子便被曹操手下毒死。
伏皇後死後,曹操又脅迫獻帝将自己的女兒曹貴人冊封為皇後,獻帝不敢不從。
曹操把自己淩駕于漢獻帝之上,但他并不廢除獻帝。不幹把自己放在爐火上烤的蠢事,他想和周文王一樣,把改朝換代的事留給自己的兒子去做。
被迫讓位
公元前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當上了魏王,漢獻帝冊封曹丕為丞相。曹丕上任後,取代漢獻帝的時機已經成熟,衆多大臣都支援曹丕登基,曹丕故作推遲,他越是退讓,勸說曹丕上位的人就越多,漢獻帝見狀深思,與其讓别人推翻,不如自己退讓,還能保全自己的性命。于是便下诏讓位。曹丕這時候還非常謹慎,生怕别人說他篡位,便挑了個黃道吉日,又舉行了隆重的儀式。在無數人的目光中,心安理得的坐上了王位。
曹丕登基後,他封退位的漢獻帝劉協為山陽公,準許他享受皇帝的禮遇,給了他一塊地盤,讓其養老去了。
結語
縱觀漢獻帝一生,他在這個三國亂世中登基,就注定了要被人利用和控制。自己所擁有的,僅僅是漢獻帝這個名号罷了。最終于公元234年壽終,這對劉協來說,或許是最好的結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