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明故宮的午門,有一塊很是引人注目的石頭,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血迹石”。“血迹石”在中國不止一塊,它們各有各的神奇之處。
南京的滲血石
明朝故宮的午門裡有一塊奇怪的“血迹石”,呈青灰色,上面夾雜着一團團繹褐色的斑紋,看上去像是鮮血滲到了石中。傳說這塊石頭還和500多年前發生在這裡的方孝儒血濺宮門事件有關。
方孝儒是浙江甯海人,又稱正學先生,是明初著名的大學問家,但又是保守的儒家文化的代表,以愚忠著稱于世。
1402年,當時的燕王朱棣率軍從北京一直打到南京,并一舉攻克南京城,迫使建文帝自焚而亡。随後朱棣稱帝,也就是明朝的明成祖。當時方孝儒在文人圈中的名氣相當大,明成祖就有借方孝儒籠絡讀書人為自己正名的想法,于是下了一道聖旨,邀方孝儒進京任職。不料方孝儒誓死不從,并大罵朱棣竊取皇位,朱棣大怒,想用滅十族的酷刑迫使方孝儒就範,怎奈方孝儒視死如歸,最後明成祖真的命人滅了方孝儒的十族,這裡面包括他的朋友和學生,這次事件被砍頭的有800多人,這在曆史上也是一樁千古未聞的血案。相傳血迹石就是沾染了方孝儒的血而留下的。
蘇州滲血石
除明故宮的血迹石外,在蘇州虎丘也同樣有一塊滲血的石頭,被人稱作千人石。它又是什麼來曆呢?相傳千人石下就是吳王閻闖的墳墓。吳王阖聞生前就征用大量勞力修建了自己的墳墓,他怕工匠們洩露其中的機關布置,于是在墳墓建好後,把匠人們挨個在千人石上斬首,血水滲入石頭。每當下雨之後,血水就會滲出來,像是對世人控訴吳王的殘暴。
血迹石裡真的存有大量的血液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話,為什麼曆經千年之後,血水還沒有流幹?
滲血石的成因
其實這是人們借曆史事件牽強附會的一種說法,事實上血迹石都是沉積岩,而沉積岩大多又是石灰岩構成的。石灰岩形成于海底,是3億多年前大量含有鈣質的古生物的遺體沉積形成的。在這期間,海中的氧化鐵和氧化錳也參與進來,并形成了蜂褐色的團塊和條紋,成為石迹石。随着地殼的運動,形成山體的一部分。最後又被工匠開采出來當作建造宮殿的材料,實際上它和血液是沒有關系的。
流血現象隻出現在動物身上,當動物皮膚受到傷害,毛細血管就會滲出血來。可是有的石頭也會流血,你相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