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聯考失利到海外求學——我的自考之路(轉載)

從聯考失利到海外求學——我的自考之路(轉載)
從聯考失利到海外求學——我的自考之路

遠離自考戰場的硝煙已經有五年之久了,現在我已身在遙遠的澳洲。最近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從某網站看到仍有許多莘莘學子奮鬥在自考道路上的消息,這勾起了我對那段漫長而艱苦歲月的回憶。我相信,參加過自學考試的人都能體會到那段日子的深刻意義,它對我們而言絕不僅僅是一紙文憑那麼簡單,而是一段自我奮鬥的人生曆程,是生命中最寶貴的精神财富;它将激勵着我們去克服前進道路中的困難,并指引着我們邁向更高的目标。我身邊有很多參加過自學考試的朋友,最後都實作了更高的目标,他們此時或是碩士研究所學生、或是博士研究所學生、或同我一樣選擇了留學海外。是以我覺得有必要把我的這段經曆寫下來,一來鼓勵在考的學生,二來作為對自己的勉勵。

此篇文章完全真實的記錄着我的自考及求學之路,如其它網站或媒體欲轉貼請注明出處。也非常歡迎廣大朋友與我聯系,我的郵件位址是[email protected]。

一,聯考失利

相信一大部分考生參加自考的原因是聯考失利,是以,本文就從我的聯考開始。

我從小就是個不喜歡聽老師講課,而喜歡自學的孩子。高中時代,我是一個立志成為科學家的學生。那時我就讀于省内的一所重點中學,理科成績拔尖,尤其是

實體

,高中三年的大小

實體

考試我一直是年級第一。記得剛進高中時的一次

實體

競賽,老師發下一份兩個小時的

實體

競賽題,我用了大約四十分鐘完成了

試卷

,而其他同學都做滿了兩個鐘頭。最後成績出來我得了一百分滿分,而年級第二名尚不足五十分。我對電腦興趣也非常大,在那玩意對國人來說還很神秘的九二年,我瞞着家裡賣掉了幾本積攢多年的郵票冊,換錢買了一台二手蘋果電腦在家自學(後來被父親臭罵一頓)。高中時代發表了用Basic寫的小遊戲程式和

DOS批處理寫的加密程式。在學校,同學們說我是科學怪人。的确,那時的我崇拜愛因斯坦就如同現在的高中生崇拜歌星一樣。但那段時期的獨立思考奠定了我以後自學的基礎。

然而,我的理科有多好,那我的文科就有多差。我從不曾完整的讀過一篇高中英語課文,那對我來說太難了,雖然我曾試圖查找所有的生詞去看完一篇課文,但都半途而廢。高中時期,我的英語從不曾及格,隻有會考例外,但我也必須承認,那是我人生中丢骰子最成功的一次,否則我手上将連高中文憑都沒有。

英語和國文的失敗造成了我聯考的失敗。九五年聯考時,我的英語和國文都沒有及格,我的數理化也沒有任何一門拿到全省第一,那樣就可作為特招生被錄取。不過憑借理科的優勢,我還是以總分超出當年公費重點大學線十分的成績被錄取到北京郵電大學的移動通信大專班。

二、選擇自學

如果依照我個人的愛好,我最有興趣的是

實體

專業,按聯考成績雖然上不了名校,但讀一般院校的

實體

系大學應該是足夠了。可是,在父親的反複勸導下,我選擇了就業形勢較好的通信專業。這是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決定,雖然我至今也不知道這是對還是錯。但不可否認的是,從那時開始,我背上了“大專生”的沉重包袱。

九五年的時候,大學和大專生待遇差别還沒有現在這麼明顯,甚至都被稱為大學生而不加以差別。但那時高校已經開始逐年擴招,我有種強烈的感覺,不出5年,全國的就業形勢一定會趨于嚴峻,那時大專生将會被招聘、考研劃在“門檻”的外面。

我承認我是一個時刻都有着危機感的人,我确實比很多同學早些看到了大專生貶值的問題。果然,沒過多久,在學曆普遍偏高的北京,文憑貶值現象很快就真實的嚴峻起來。那時的我曾經自卑過,雖然相信自己有着和大學生一樣的能力,一樣的智力,也一樣勤奮,但大學生可以通過考研更上一層樓,而我們大專生呢?似乎大專生就隻能永遠作一輩子大專生了。我覺得這不公平,為什麼一次考試的失利就決定了我一生的失利?我在心裡燃起一個信念,沒有文憑,我一樣要自學,要學好,而且要超過大學生!

于是,大一時我就開始自學

實體

和計算機專業課程。那時我還比較幼稚和盲目,都是自己從圖書館裡借一些有興趣的專業書籍來看,想成為一個用思維做實驗的理論科學家。我記得當時看過的有數學分析、理論力學、高等代數等,這些全都跟我的專業無關。現在我已經知道,那段時期的學習方法是錯誤的,不系統,章法也比較亂,對我以後的工作學習也沒有什麼幫助。相反,這種“亂學”占用了我大量的時間,也影響了專業學習的品質。

三、發現自考

現在我還能清晰的回憶起我第一次知道自學考試時的情景。

那是九六年的冬天,當時我和一個同學到北京圖書城去買書。經過北京理工大學附近一所中學時,我被貼在校門上的紅色條幅吸引住了,那寫着“北京市第××次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考場。我當時的第一反應是,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自學然後參加考試拿大學文憑?在現在看來,我當年的幼稚确實可愛,我甚至還沖過去詢問今天還可以報名嗎?哪怕是明天的考試,我那時也很急切的想去試試。北京的冬天很冷,但我覺得開始有了希望。

回到寝室後,我心裡很不平靜,我一直在想着自學考試的事情,其實當時我對自考并不了解,但我冥冥中覺得人生的一次機會已經來臨。第二個星期天,我迫不及待的打聽到北京市海澱區自學考試辦公室的位址,然後趕了過去。到那之後,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地方不大,像一個街道居委會。院子裡面貼着幾張告示,有幾個解放軍戰士和幾個小姑娘在看。我也湊過去看了看,是有關自學考試政策的和開考專業的說明。經過仔細閱讀,我知道我可以直接選擇專升本,這對我來說無疑是個重要資訊,因為我可以省卻很多的不必要的勞動了。但很快另一條資訊就讓我全身涼了半截。因為按照北京市自考辦當年的規定,在校大學生是不允許參加自學考試的。

我無可奈何的回到了學校,心想,如果畢業後再參加考試,那我便白白耽誤了好幾年。于是有些不甘心,一個念頭很快閃了出來,偷偷報考!

四、偷偷自考

對我而言,在北京市參加自考是不可能的事情,因為我的身份證上很清楚的寫着“北京郵電大學集體戶口”,我很可能連報名的機會都沒有。但人在困境中尋找出路就如同被洪水圍困着求生一般,隻要有一線希望都會努力去争取。為此,我特意打電話向家鄉長沙的高中同學詢問自學考試在湖南的情形,得到的答複令我為之一振。湖南不僅不限制在校生參加考試,而且自考的規模已發展得相當大。為此,經過考慮,我準備參加湖南省自學考試,這無疑是我人生中又一次關鍵性的決定。我要長沙的同學幫我報了名,當我寒假傳回家中拿到蓋着紅色印章的準考證時,心裡有一種莫名的激動。從此,我正式成了一名“自考生”。

我永遠都記得我和自考的“初戀”。那是九七年四月,湖南省第24次自考,計算機應用專業。然而,我面臨很多現實問題。首先,我必須瞞着學校,這也意味着我必須瞞着寝室裡朝夕相處的同學。而每次回家參加考試,我都是找着各式各樣的理由。第二,我必須瞞着家人。父親性格十分保守,當初選擇就業型大專而放棄大學就是在他的強烈建議下決定的。因為會影響大學的學習,是以他不可能支援我參加自考,他也更不希望我在學校裡出什麼亂子。最後,我決定瞞着家人參加自學考試,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我畢業配置設定。第三,自學考試時間和普通高校的期中考試時間相同,我必須想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第四、北京和長沙之間相距數千裡,每次考試時,我必須提前一天坐火車趕回長沙,而這正是複習的關鍵時期。因為當時經濟條件差,每次回去考試我買的都是硬坐,一坐20多個小時,正好利用這段時間看書複習。

那段時間确實是非常艱苦,沒有名分,也沒有人支援,而持續時間之長,壓力之大,讓我永遠刻骨銘心。

我還清楚的記得,從九七年二月開始,每天我都是在十一點熄燈前從自習室趕回寝室然後在走廊上看書到淩晨1點,哪怕是開學的第一天也不曾例外。我還能回憶起,當那些看武俠小說的同學都準備回屋睡覺時,看到我仍在看着專業書,他們眼裡流露出一種奇異目光。

九七年的暑假,我沒有回家,留在學校學習。諾大的宿舍樓裡隻剩下幾個新疆、西藏路遠不回的同學,我一輩子都會記得那是怎樣的一種蒼涼!平時滿滿的連一個空位都找不到的自習室,現在整間的空着,我經常在那一坐就是一天。其實,我當時就知道,這已經不是拿文憑這麼簡單的事了,這是在鍛煉自己,這種毅力将激勵我以後去承受更艱辛更重要的任務。有一次,我在自習室裡看書,路過一個老師,可能她看到我在那學了好多天了,便過來拍了拍我的肩膀說,小夥子,暑假都這麼刻苦,是在準備今年的研究所學生考試吧。當時我隻是淡淡的回答說我在學些有興趣的東西而已。但那一刻,我幾乎要落下淚來,要知道,她的話既是對我努力的肯定,但同時也隐含着對大專生的否定。她以為我是一個正在考研的大學生,或許根本沒想過有很多沒有大學學曆的人卻在更加努力的奮鬥着。是以,我一直督促着自己,一定要把自考堅持到底,而且還要實作更高的目标。

五、自考經曆

為了自考,我付出了大量的時間。開始的時候,遠在北京的我并不知道自考可以買到往屆試題和考試資料,我的方法就是完整的看懂一本書然後去考。記得第一次考試時,我把兩本教科書從第一頁硬生生的吃到了最後一頁,每一個習題都不放過。考試結束後,我看到很多考生手裡拿着一大摞的資料在翻看

答案

,才發現原來自考還有考試大綱和重點。我發現如果按照這些資料來複習的話,我至少可以省卻三分之二的學習量。随着考試次數的增加,後續的考試我掌握了越來越多的考試技巧,也得到了更好的分數。但第一次考試的全力投入給了我一個很好的開始,從此,我的自考路越走越順。

九七年十月份的自考和北京郵電大學通信原理課的期中考試時間剛好撞車。當時我想過放棄那次自考,但為這次考試我已經足足準備了一個暑假,就這麼放棄不僅下次要重新複習而且畢業時間也将推遲。人生在很多時刻必須做一個果斷的決定,這次,我做了一個大膽的選擇。大學裡的期中考試不太嚴格,我決定不參加通信原理的期中考試而回長沙參加自考,不過我還是請了一個同學盡量在考試中幫我答一份

試卷

。實際上,這是非常冒險的。首先,如果監考不像想象的那麼輕松,同學就不能幫我答題,那意味着期中我将得零分,最終結果是我很難在期末總評中過關。其次,如果同學在答題過程中被發現,那我們兩個都會被記過和留校檢視。為防萬一,我要長沙的朋友模仿我家長發了封家人病危的電報,這樣萬一交白卷還有回旋的餘地。同時我再三叮囑替我答卷的同學,甯可不替我答,但千萬不能被抓。萬幸的是,我在長沙的自考考得很漂亮,而在北京的同學也把我的答卷寫得很工整。更有趣的是,期末考試中我的通信原理又得了高分,最後總評90多分,全專業一百多号人裡第一。我寫下這段的目的不是鼓勵大家去作弊,也不是提倡大家把自考放到淩駕一切事情之上的位置。實際上,除了這一次,我的學習生涯中再也沒有過作弊行為。我寫下這些隻是為了表明自考之路其實充滿了艱辛,這裡面的喜、怒、哀、樂隻有親身經曆過的人才能體會。

六、工作中繼續自考

在自考的同時,我并沒有耽誤本來的學習,我以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原則來配置設定大學學習和自考學習的時間。九八年七月領到燙金的北京郵電大學畢業證書時,伴随我的還有連續三年的一等獎學金、校級三好學生、全專業總評第一和北京市高等學校優秀畢業生等榮譽。此時,離我完成自考也隻剩下了一門計算機網絡考試和畢業設計。

畢業後我回到了長沙,在九八年十月我輕松的完成了最後一門考試。然而就在此時,我發現了一個嚴重問題。我的專科與大學是否屬于相近專業還沒有準确答複,如果屬于非相近專業,那麼我需要加考兩門課程。另外我的主考學校國防科技大學僅對平均分在75分以上的考生授予學位,其他考生隻有大學文憑。我的哲學隻有60分,把平均分拉到了75分以下。為保險起見,在畢業設計期間,我又報考了哲學和另外兩門有可能要加考的科目。

然而我差點錯過了畢業設計的最後交稿時間。

畢業設計報名是一月,我總以為最早也要到五月才交稿吧,是以當時也沒有仔細打聽。轉眼間就是三月底,記得有天我随意打了個電話到國防科大查詢畢業設計的交稿時間。回答讓我着實吓了一跳,三次交稿時間已經過了兩次,最後一次就是下個星期五。那一刻在我腦袋裡占主導地位的思想就是後悔。為了不至于是以延期畢業,我想過借用或參考前幾屆考生的畢業設計,但這樣做比較冒險,老師也許會認出這是往屆論文,況且要在幾天内找到前幾屆畢業生也很難,因為自考生之間幾乎不聯系。放棄吧,又有些不甘心,我一直認為不甘心是人類不斷進步與發展的動力來源。最後我決定用一個半星期的時間完成畢業設計。

一個半星期完成畢業設計,說難不難,說容易也不容易。我當時決定從我的實際工作出發做一個蜂窩基站資料庫管理系統。總的來說,我的定位還是很恰當的,資料庫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實作,而基站管理系統的題目又比較新,這樣我比較容易得到老師的認同。可問題是我從來沒有做過基于資料庫方面的開發。重新去系統的掌握一門資料庫程式設計工具在時間上是不允許了,于是我向同僚要了他以前開發的一個資料庫程式,拿着一本書,便開始邊看、邊學、邊改了。最後我花了七天時間,幾乎沒睡覺,終于完成了一個還比較體面的程式。餘下的時間我開始寫論文和對程式進行必要的修改。第二個星期五的下午,我終于把論文列印出來,便急忙打的趕往國防科大。當我到那時,都三點多了,從業人員拿過我的論文看都沒看,隻扔下一句話“我知道你們這些今天來交論文的是這幾天趕出來的,你把它拿回去吧”。當時我心裡咯噔一下,想這十幾天沒日沒夜的辛苦算白費了?但我沒放棄,我做出鎮定的神态對他說,這是我公司的科研課題,你可不可以先看看再說,工作量其實是很大的。他當時拿過去又翻了翻,仍堅決認為我這論文工作量太少,但是口氣已經軟了很多。既然口氣軟了,我也就繼續跟他軟磨應泡,在我的不懈努力下,他最終接收了我的論文。我覺得,其實人生中的很多機會有時就是這樣靠争取得來的。一個月後的論文答辯中,我發揮得還是不錯的,有一些考生的程式實際上并不能運作或是純粹抄襲,是以特别擔心老師抓去上機試驗。而我的程式由于是自己編寫,反而特别希望上機讓老師看看,最後我把筆記本電腦都帶去了,現場做了示範。雖然畢業設計我沒拿到優等,但良等成績已經足夠用來肯定那十天的辛勤勞動了。

再來說增加的那三門考試,完成畢業設計後,已經是四月初了,離考試隻有兩個星期了,由于工作忙一直沒時間看書。畢業設計後我累得幾乎都快虛脫了,可無論如何,此時隻能咬着牙堅持,能否三科都拿75分以上就看運氣了。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我都超額完成了任務。申請畢業證時我被告知通信和計算機是相近專業,是以我并不需要加考那額外的兩門課程。多年後想起來,學那兩門課還是挺有用的,隻是當時真害我累得都連東南西北都找不着了。

七、後自考時代

九九年上半年,我終于階段性的完成了為之奮鬥兩年多的自考,拿到了夢寐已久的計算機應用大學文憑,接着又拿到了工學學士學位。很巧的是,和我同時同專業畢業的還有高中同學純,她以前就讀于長沙大學,也是在大學期間參加自考的,不過她的自考成績比我要好,平均有八十多分。

我知道人是不能松懈的,否則将一潰到底。于是我開始計劃考研,準備利用自考的慣性作用将精力投入到碩士生入學考試中去。但考研和自考不同,自考是能力考試,達到了一定分數要求即為合格;而考研是選拔考試,沒有分數限制,但有更殘酷的名額限制,隻有超過别人才能脫穎而出。正好純那時也準備考研,我們就互相以彼此作為競争對手。記得當時我們還開過一個玩笑,商定如果誰能首先考上碩士研究所學生,那麼沒考上的就輸一個月的工資給對方。最後結果是我比她晚了大半年。純憑着她驚人的毅力,用兩年多的時間,最終考上了上海複旦大學計算機系2002級碩士研究所學生。在此我再給廣大自學考試考生一個更鼓舞人心的消息,從純那我了解到,當初她寝室三個參加自學考試的女生,最終全部考上了重點大學的研究所學生,其中有一人還被保送繼續攻讀中國科技大學的博士。

由于工作原因,我沒能參加2000年初舉行的全國碩士生統一入學考試。而從那以後,我與考試絕緣了兩年多之久。我開始安于享受優越的生活,如同我父親預見的那樣,我的工作讓我衣食無憂。那些艱苦奮鬥的記憶開始在心底慢慢冷卻。

我知道有一部分考生在完成自考後馬上确定了新的目标,而有些則如同我一樣經曆了一段或長或短的自我迷失狀态。機關效益穩定,如果當初我不離開那,那麼今天我已經有房有車了。從2000年到2002年的兩年多中,我始終過着無憂無慮甚至有些紙醉金迷的日子。但這種日子一久,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競争力在逐漸下降。學校每年都有大批的大學生、研究所學生畢業,雖然這些對我不構成威脅,但如同當年我預感大專文憑貶值一般,我知道這個社會的競争将會越來越殘酷與激烈。如果沒有更強的實力,當機關體制變化時,我将不堪一擊。

從2001年下半年開始,我開始備考碩士研究所學生。但那時的學習狀态已大不如從前,我嘗試過将心思放到學習上來,卻始終無法集中精神。還是古人說得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需要一個更強大的精神動力!

2002年春節前後,偶然機會我得知好幾個同學和朋友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留學。而純那年複旦大學碩士生入學考試也已順利通過初試。此時我開始感覺到學曆的壓力再次向我倒來,我覺得我必須進行第二次拼搏,否則我将很快被社會淘汰。

留學和讀碩一直是我的兩大願望,這次,我決定一次性解決它們兩個。美國簽證和GRE太難,英國簽證對英語沒要求導緻留學生過于泛濫、龍蛇混雜,是以最後我選擇了口碑還不錯的澳洲。

八、再次拼搏

2002年6月到2002年9月的這段日子我終身難忘。三個多月的時間裡我開始惡補我最弱的科目——英語。記得那時我拿出一本英語四級詞彙書,想測測自己到底還記得多少單詞。毫不誇張的說,4000個四級單詞,我當時能記起的不到500,甚至還不及國中生水準。

三個月裡的第一個月,我每天強迫自己背誦100個新單詞然後複習800個已背誦的單詞。每天早上七點半開始按遺忘曲線背誦詞彙直到晚上十二點,之間除了吃飯就是那本字典,隔兩天晚上再去一次英語角鍛煉口語。一個月下來,我終于體會到了網站上說的背單詞背到極緻時的那種感覺。我相信大部分與我有過共同經曆的朋友都有體會,那就是背到想吐酸水。這可不是在形容,而是真的想吐。有一次在去練口語的路上,我還差點暈倒在公共汽車上。但可喜的是,我堅持了下來,我用一個月記住了四級要求的大部分單詞

第二個月我去了廣州,參加環球雅思教育訓練。考慮到我英語基礎差,我選擇了上雅思基礎白班。這對我無疑又是一次體力和精神上的考驗,白天我要上課,晚上我既要複習白天所學同時也要背誦六級詞彙,經常是夜裡一兩點睡早上七點起床。而與我同班的都是些高中生甚至是國中生,他們是父母送來教育訓練英語準備出國上中學的。在如此大的年齡反差中,我隻能默默的學習,獨自體會堅忍與執着的感覺。

投入和産出是成正比的,我相信這話。盡管真正的英語水準不可能在三個月内突飛猛進,但相比以前,我自信了很多。經過認真細緻的準備,我于2002年9月14日參加了雅思考試,最後總分考到了6.5分。這一成績大大超出了我最初的設想,我原先打算先用3個月的時間來達到5分,然後再用半年的時間提高到6.5。現在,我一次性把這個工作完成了。

九、留學澳洲

應該說當年認真學習的辛苦沒有白費。國外大學招收碩士或博士生的主要依據就是以前大學的成績。我的大專成績單和自考成績單還是很體面的,加上我有學士學位和近5年的工作經驗,我收到了澳洲的墨爾本大學、阿德萊德大學、悉尼大學、悉尼科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期間我也試探性的投了申請給英國的一所大學,結果也很快來了通知書。

2003年初,我挺住來自家庭和機關的強大壓力,辭去了那份待遇讓同齡人羨慕的工作,同時離我而去的還有機關的那套175平米的住房。我告别了一起工作了近五年的同僚,再次踏上了求學之路。這一次,我走得更遠,也走得更艱苦。我的目标是澳洲墨爾本大學電子工程系通信工程專業,這學校還不錯,在亞太地區綜合排名第七。

初到國外,我有些擔心是否能順利完成學業,班上的中國人不少,而且大都來自國内前十的名校,有的甚至是在國内考上了碩士研究所學生後再出國深造的。相比他們,我年紀偏大,顯得有些信心不足。我認為我的數學、基礎課已經有多年不曾溫習,而他們都不曾間斷過學習,學習起來肯定比我輕松。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幾個學期下來,在認識的同學裡面,反而是我的總成績最好。我認為這主要歸結于以下幾點:首先,自學考試為我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衆所周知,國外的課堂講究的是獨立思考,上課沒有課本,老師隻會提個大概而不會去講一些細節,而考試和課程設計卻又依賴于細節知識,正确的學習方法是在參閱大量資料的基礎上自己去思考。如此一來,我的自學能力便對我的幫助很大。其次,國内的高校擴招已經到了一個相當的規模,客觀的說,全日制教育品質也良莠不齊,自考生完全應該樹立信心,不要在心理上有矮人一截的感覺。要知道學習講究方法與投入,隻要這兩項你都真正做得很好,那就絕不可能比别人差。

這次出國,除了系統的學習了專業知識,我最大的收獲就是重新拾起了少年時代的愛好——理科。工程科學的基礎是理科,而國内理科學生就業困難,是以聯考後大家都會去學相近的工科。但任何高層次的科學研究都需要非常紮實的理論基礎,在國外我更深刻感受到了這點。澳洲各大公司都優先招收數學專業學生而大學裡數、理專業學生也可以跨讀工科類專業但反之則不允許。我現在所在的電子工程系從主任到進階教授幾乎全是數學專業畢業,另外相當多的老師是

實體

專業,而真正是電子類專業的教師反倒微乎其微。為了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又開始了自學,前後用了一年的時間大緻按比數學系稍低而比

實體

系稍高的要求複習加深或自學了數學分析、排隊論、複變函數、向量分析、數理方程等八門數學課程和電動力學這門基礎課。應該說,自學這些課程為我真正融會貫通專業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盡管我花了大量時間在基礎知識上,但最終我在專業課的學習上事半功倍,進而取得了很好的分數。

在國外的這段時間裡,除了學習上的努力,生活上也非常艱苦。我需要在兼顧學習的同時料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在這期間我還學會了買菜做飯,對我而言這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和鍛煉。相比以前國内有父母照顧的日子,這段時間的感覺就是想家、想家、更想家。我更加深刻得體會到親情的寶貴與家庭的溫暖,這是我出國後最難忘的感受。是以,碩士畢業後,我決定回國工作或在國内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十、寫給考生也寫給自己

我曾經是一名“自考生”,為了少年時代的夢想也許将來還會再去讀一個自考的數學學位。我是數百萬計自考生中很平凡的一個,我知道更多自考生有着極其艱苦的求學曆程。在此謹将我求學生涯中的一些經驗與體會寫在文章的最後,希望能夠鼓勵新考生同時也激勵自己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huang/archive/2006/04/04/366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