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加快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綜合交通體系。今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要求“有序建設城市交通智慧管理平台,加強城市交通精細化管理”。
江蘇省利用物聯網、大資料、智能化平台,提高城市交通線安全風險監測預警能力,探索城市交通的智慧化管理方式。
近年來,我國全力推進建設更高水準平安交通,智慧交通發展步伐加快。江蘇省探索以智能化手段加強城市交通精細化管理,提升安全風險監測預警能力。記者就此進行了走訪。
釋出實用資訊
快速路會“說話”
在張家港市弘吳大道快速路,道路兩邊的交通資訊釋出屏引起記者注意,螢幕上醒目标示着能見度、道路狀态、車流量、路線建議等實用資訊。
張家港市建立智慧交通系統,由道路兩旁傳感器收集沿線氣象參數、道路狀态等資料,算法平台結合天氣情況、起始點和分流節點車流量等計算分析,并将路網情況、替代路線等資訊實時釋出,疏導駛入快速路的車輛,提高快速路使用率的同時,保障路況安全穩定。
“請立即駛出快速路,停止危險駕駛行為。”張家港市智慧交通系統指揮中心的大螢幕畫面顯示,一輛汽車在兩車道間穿梭,呈“S”形行駛。系統認定這是危險駕駛行為,通過廣播提示警告。據介紹,智慧交通系統建立了路況分析和預警模型,可以監測危險駕駛行為并及時警示提醒。
去年6月以來,江蘇省應急管理廳加強道路交通安全風險監測,組織排查整改城市主次幹路中央隔離帶、側分帶、路段出入口兩側以及杆件影響行車安全視距等問題,全省共排查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3093處,已整改2685處。
“推進省級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建立工作,我們将城市安全風險監測預警作為評價的重要内容,并在動員部署、資料稽核、現場評議等過程中重點突出城市生命線工程建設内容,加強道路交通安全風險監測。”江蘇省安委辦常務副主任、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沈仲一說。
擁有智慧支座
高架橋更“抗壓”
無錫市景雲立交,一根根高架獨柱墩聳立在中線,支撐着高架橋梁,看上去與其他地方并無二緻。當地從業人員卻說:“别小看這些支座,它們是有聰明‘大腦’的。”
仔細觀察,獨柱墩四周有不少“小黑盒”,原來這是實時荷載力學傳感器,對橋梁整體受力情況進行監測。
為更好預防公路橋梁事故的發生,無錫市認真梳理短闆和不足,2019年底以來,加大對市政橋梁的養護管理和加強維修力度,對市政橋梁進行數字化更新,實作“觀、管、防”的立體綜合管控。
在無錫市市政設施管理中心中控室内,從業人員輕點滑鼠,景雲立交的畫面和資料出現在中控大屏。橋體承受的壓力值,經過處理,以折線圖形式呈現,實時更新。
“出現壓力預警,請技術員調出監控排查。”系統發出提示,從業人員調取路面情況比對檢查,發現一輛公共汽車和大貨車同時通過,緻使橋面壓力陡增。
車輛超載影響橋梁安全。“以往橋梁健康安全監測聚焦使橋梁結構縱向變形的力,忽略橫向變形和橋梁支座的受力情況。智慧支座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通過對支座受力配置設定、結構狀态進行監測和研究,更全面保障橋梁安全。”無錫市市政設施管理中心副主任吳敏紅說。
近年來,江蘇省住建廳更新城市橋梁資訊管理系統,将省内1.4萬餘座城市橋梁資訊納入資料庫,及時掌握各地日常巡查與隐患整治等情況。
建設智慧平台
及時監測預警
去年7月,台風“煙花”過境南京。何時降速運作?何時必須停運?南京地鐵集團基于氣象預警服務平台,依據各個站點區段的氣象資料及時調整營運狀态,保障了地下軌道交通在極端天氣下的安全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