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ML5移動開發即學即用(雙色)
王志剛 等編著
ISBN978-7-121-15685-4
2012年3月出版
定價:59.00元
16開
372頁
内 容 簡 介
HTML5是取代HTML4的新一代Web技術,盡管正式标準還沒有釋出,但實際上已經被廣泛應用于各智能移動終端裝置上,而且絕大部分技術已經被各種最新版本的浏覽器所支援。本書逐一剖析HTML5标準中包含的最新技術,全書分11章,詳細介紹了HTML5新标準中提供的各種API,同時附上了相關的應用執行個體,友善讀者直接掌握這些API的使用,且大部分可以直接應用于自己的HTML5程式中。
前 言
自從1993年網際網路工程工作小組(IETF)釋出了最初的HTML 1.0版本以來,期間經過了多次版本更新,現在廣泛使用的最新正式版本是1999年12月釋出的HTML4.01,至今已有11年了。對于日新月異,分秒間都可能發生變化的IT世界來說,10多年前可以說是很久以前了。盡管全世界的程式員開發出了各種各樣的技術來擴充HTML4的功能,但這個“古老的”HTML4标準越來越顯示出其技術局限性,Web世界呼喚一個嶄新的标準來取代這個“古老的”HTML4标準。新的HTML5标準可能于2012年正式公布。在這之前,在各種最新版的Web浏覽器(如FireFox 3.6及以上、Opera10.5及以上、GoogleChrome3及以上、Internet Explorer 9、Safari 4及以上)中已經支援大部分HTML5新标準中将要包括的内容了。尤其是在近年熱賣的各種智能終端裝置,如iPhone、iPad、Android手機等對HTML5的支援更迅速、更徹底,這是因為HTML 5在開發各種智能手機應用以及智能移動網站時具有巨大的優勢。
本書内容
全書分11章,詳細介紹了HTML5新标準中提供的各種API,同時附上了相關的應用執行個體,友善讀者直接掌握這些API的使用,且大部分可以直接應用于自己的HTML5程式中。
第1章是HTML5的概要,詳細介紹了各種浏覽器以及智能終端裝置中對HTML5API的支援現狀。
第2章介紹HTML5新标準中最受關注的功能之一——圖形/圖像繪制技術Canvas。盡管現在在Canvas中隻能繪制2D圖形/圖像,但随着技術的發展将來完全可能取代Flash等技術。抛棄各種類似于Flash的插件正是HTML5新标準的目标之一。
第3章介紹CSS的最新版本CSS3。編寫CSS3樣式單,能簡單實作許多CSS2無法實作、或者實作起來很困難的效果,結合本書附錄C中關于CSS3的動畫實作方式的内容,讀者可全面了解CSS3的具體應用。
第4章介紹在網頁中繪制矢量圖形的技術——SVG,幫助讀者學習另一種不同于Canvas的圖形繪制技術。
第5章介紹HTML5中另一種廣受關注的API,即Video&Audio。在HTML5中隻需要使用<video>/<audio>标簽就可以實作視訊/音頻檔案的播放,同時可以通過JavaScript腳本對其播放進行控制。
第6章介紹HTML5新标準提供的拖放功能。不僅可以輕松實作畫面控件的拖放,還可以結合File API将桌面檔案直接拖入到網頁中,本章詳細介紹了關于拖放功能的各種知識。
第7章介紹在HTML5中脫機實作Web應用程式的方式。脫機Web應用程式不僅允許使用者在Internet環境中通路其網頁,也可以在無法連接配接Internet時通路相應網頁。
第8章介紹HTML5新标準中特色的雙向通信(用戶端與伺服器)解決方案——WebSocket。有了WebSocket技術,伺服器端不再被動的接受用戶端通路,還可以向用戶端主動發送資訊。
第9章介紹HTML5新标準中特色的多線程模式Web Workers。使用Web Workers後,将畫面中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運作的處理放在背景執行,前台畫面不再像原來的網頁一樣,當進行耗時的處理時,畫面隻能“凝固”不動。
第10章介紹兩種儲存資料的API——WebStorage與Web SQL Database。Web Storage類似原來的Cookie與Session,而使用Web SQL Database後,就可在JavaScript中直接操作資料庫了。
第11章介紹在智能終端中受歡迎的定位功能GeolocationAPI(當然普通網頁中也能使用它),以及将Geolocation API與Google MapsAPI進行結合的具體應用。
本書閱讀支援
本書可以作為HTML5開發的工具書以及HTML5入門學習讀物,書中所有的源代碼都可以從本書的支援網站(http://www.softechallenger.com)中下載下傳。
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王中元副教授以及上海電力學院計算機與資訊工程學院的江友華副教授負責編寫了本書中的部分内容。另外,朱蕾、羅偉、黃建峰、朱至濂參加了本書部分章節的審校及協助編寫工作。在此特别感謝我父母在本書編寫過程中的大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