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至28日,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在武漢舉行,來自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的31部話劇以"講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豐富多彩的形式登台演出。

10月17日,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進入第九天。當晚19:30,齊齊哈爾市劇團原創大型劇目《布克衛風雲》在武漢市湖北劇院大舞台上大放異彩,時長2小時45分鐘的戲劇精彩地展現了北方黑土劇的獨特風格,赢得了京楚觀衆的歡呼......
中國戲劇節是一個值得遊玩的好地方
中國戲劇節創辦于1988年,是全國戲劇界展示優秀戲劇成就的重要平台,每兩年舉辦一次,具有鮮明的群衆性和民間特色。截至2019年,中國戲劇節已成功舉辦16屆,具有規模大、規格高的特點。
第一屆、第二屆中國戲劇節在北京舉行,自第三屆以來,中國戲劇節在全國範圍内舉辦,并連同"中國戲劇梅花獎"獎。
在演出期間,中國戲劇協會将按照演出流程,組織國内知名專家和部分觀衆代表就演出進行座談會。除了戲劇研讨會外,電影節還計劃舉辦高峰論壇,圍繞新時代戲劇導演藝術與表演藝術的現狀和發展進行探讨,邀請了全國知名戲劇專家和一線創作人員參加,為戲劇的發展貢獻力量。
英雄城市朗誦新時代
今年,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在湖北英雄城——武漢盛開帷幕。湖北素有"戲田之省"之稱,武漢是曆史上著名的"劇場碼頭"。10月,31部"最好看"的戲劇在武漢的"遊樂碼頭"大放異彩。
該節日由中國文學藝術聯合會、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共産黨湖北省委宣傳部和武漢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在這場戲劇盛宴上,将有29場戲劇和2場邀請演出。31部劇目來自23個省、市、自治區,涵蓋平劇、昆劇、評論劇、豫劇、粵劇、黃梅戲、川劇、晉劇、彜劇、高家戲、花鼓戲、山東義子、楚劇、壯劇等14部戲曲,以及話劇、戲曲、兒童劇,涉及地區廣泛, 種類繁多,反映了戲劇藝術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在武漢博物館,"武漢戲曲'大碼頭'——武漢戲曲曆史文化特展"如火如荼,主辦方還在秦台大劇院和武漢劇院舉辦了移動展覽,讓觀衆了解過去和現在生活的"戲墩"。
"首次登陸武漢的中國戲劇節,也将用藝術向這座英雄城市緻敬!"中國戲劇協會秘書長崔偉說:"武漢作為一個曆史悠久的'劇場',有着非常深厚的戲曲文化傳統,觀衆對戲劇藝術有着極大的熱愛和特别高的鑒賞力。每個參展劇團都将以最精湛的藝術、最誠摯的奉獻,表達武漢市英雄的偉大精神,抗疫尊重。"
鶴城精品劇甩掉靖楚人
對于劇團和戲劇來說,入選中國戲劇節的舞台無疑是一種榮譽和肯定!本次劇目評選的31部劇本由省、市、自治區和中央直銷機關推薦報送,經中國戲劇協會專家評審組嚴格評審後評選。
其中,東部三省入選兩部劇目,分别是黑龍江省戲劇家協會推薦的齊齊哈爾市劇團的劇目《蔔奎風雲》和遼甯省人民藝術劇院的戲劇《北上》,這兩部劇均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
賀城話劇首次入選中國戲劇節舞台,齊齊哈爾市劇團歡欣鼓舞,全團上下大軍,為荊楚做準備。10月7日上午,一輛滿載表演道具的大卡車當晚出發,前往千裡之外的荊楚地球;13日,30多名演唱會劇組成員乘坐大巴前往沈陽,14日轉機前往武漢;17日上午,第十七屆中國戲劇節"一戲一推"——話劇《北威風雲》媒體釋出會在武漢劇院多功能會議室舉行。
在華人戲劇節的舞台上首次亮相,《北國黑土》吸引了不少媒體關注,記者也問了很多問題。齊齊哈爾市宣傳部副部長、市文化廣播電視觀光局黨組書記、黑龍江省戲劇家協會會長張志成、齊齊哈爾市劇團團長、全國演員艾平、黑龍江省戲劇家協會秘書長秦宏、電視劇《蔔奎風雲》編劇張明軒等參加了會見。 分别回答了《中國戲劇雜志》、《中國文學網》、《長江日報》、《武漢日報》和《武漢電視台》記者的提問,探讨了戲劇創作和黑土劇的發展。
17日晚,站在武漢長江大橋的橋上,黃鶴樓璀璨奪目。1900時,毗鄰黃鶴樓的湖北劇院被一群人照亮。本着文藝造福民的原則,本屆音樂節的最高票價為80元,最低票價為20元。該劇開場時,觀衆絡繹不絕,湖北大劇院兩層樓的觀衆絡繹不絕。
1930時,大幕拉開,大型原創劇《布克維風雲》在舞台上大放異彩。
壽公殉道的聲音經曆了一個世紀。馬占山手臂在河橋上的呐喊聲也震驚了全世界......一條"酒鄉",一批"來到鶴酒屋",一群移民,共同經曆了清朝末期、民國崛起、軍閥混戰、日俄入侵、在災難多發城市布克頑強生存。
作為《風吹布克維》的前傳,《布克維雲》以齊齊哈爾兩次外來入侵、兩次高潮的真實曆史為背景,展現了1900年騾子變遷、壽山将軍緻死、俄軍進城、"918事件"、馬湛山河大橋抗日戰争、日本入侵等30年來在布克韋老城, 顯示了北部邊境的變化和歲月的滄桑......
2個多小時的戲劇已經結束,見到所有閉幕演員都是觀衆熱烈的掌聲。武漢大學藝術學院大三學生張天舒拿着《蔔奎風雲》的宣傳冊,走上舞台,與演員合影留念,并簽名,"我出生在湖南,從未去過東北。今天是第一次欣賞華北話劇,《北威風雲》展現了邊疆的曆史、關東風格和人物故事,都讓我着迷,看得太上瘾了!"
《北威風雲》劇組在湖北劇場前合影留念。
來源|河城晚報
作者|毛傑 海東 馮濤
觀看編輯器|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