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上感應篇0012

    諸位同學,大家好!

昨天講到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下面給我們說了六樁事,也就是六句,每一句是一樁事情。

“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這兩樁事情介紹過了。今天我們看第三樁事情,“人皆惡之”。

        “惡”就是厭惡,換句話說,造惡的人,善人君子一定會遠離他,不會親近他。道教《玉樞經》裡頭有幾句話,它說假如一個人不能夠修善業,必定有這些鬼神來捉弄他,使他神魂颠倒,神智不清,無論他有多麼高的地位,有多麼大的财富,你冷眼觀察,他就不是個正常人。在古代末代的帝王,亡國之君,我們在曆史上看到很多,這種情形,心術不善,行為不良,善神吉星離開他去了,惡鬼惡神常常找上門來,是以他的行為會被世間人厭棄,這些都是事實,決定不能把它看作迷信。

今天這個世界,科學技術雖然相當發達,但是對于天地鬼神這一些事理,依舊非常模糊,勢必還要待科技再向上提升,才發現這個事實狀況,就會改變我們的看法。改變我們的行為。科技沒有達到這個水準之前,我們相信聖言量,諸佛菩薩,大聖大賢,不會欺騙我們的。他教化衆生有的是智慧,有的是善巧友善,為什麼要欺騙衆生?一切衆生如果發現釋迦牟尼佛一生講經說法裡面有一句是假話,騙人的,那他四十九年所說的,我們可以一筆勾銷,完全不相信他。世間古時候賢人君子,尚且能守住一生不妄語,何況佛菩薩大聖大賢。我們一定要記住,一定要明了。能夠相信聖賢人的話,這是我們的福報。

能夠依教奉行,我們決定得大善大利,從這些道理,古德教導我們,他說我們有遇到,人家對我們懷恨,欺負我們,我們在這種情形下應該怎麼辦?明理的人知道忍讓,我們以善心對待他。天神必定保祐我們,這個道理很深,不了解這個道理,不肯做,他要反抗,要反擊。我們世間人常講,世間人同情弱者,低姿勢的人總是容易獲得大衆的同情,天道也如是。存心善良的人,不與人計較的人,縱然受欺負,受侮辱,受迫害,也都能忍受,還是以一顆善良的心對待人。

那我們被人害死了呢?害死是福氣,害死升天,不在人間再受罪,死的時候天神來接引,那有什麼不好呢?可是欺負人的人,害人的人,天也會懲罰他。古人常講“天心仁術”這講天神,一般宗教裡面講上帝,這一些天道的善神,他都有受心,絕對不會懲罰悔過的人,一個人做錯事情要知道悔改,悔改就能夠得到諸佛菩薩的護念,得到天地鬼神的铙恕,他不再找你麻煩了。是以過去做錯了,沒有關系,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世法佛法論修行,沒有别的就是改過,我們每天檢討檢點,知過必改。知道過失,我常說,說了很多年,知道過失就是開悟,把過失改過來就叫做修行,要認真去做,要默默去做,你才得到諸佛護念,能天善神擁護,而後才真正能如過去章嘉大師教導我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感應道交,你就證明了。無論是我們有天賦,生而知之。我們愚癡,努力求學才知之,成就都是一樣的,是以我們自己應當要發奮,要努力。

作惡的人,世間人常講“公道自在人心”,我們對他何必多計較?是以這一念慈悲心,一念愛心,不但要永遠保持,還要叫它增長,佛法裡面基本的教義,教導我們要斷貪嗔癡,貪嗔癡是三毒煩惱。

傲慢是與生俱來的大煩惱,前面跟諸位講過,我癡,我慢,我貪、我愛,貪嗔癡慢是與生俱來的煩惱,如果不斷,決定出不了三界。如果不斷,念佛往生也受到嚴重的障礙,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一定要警惕的,人在世間短短數十寒暑,為什麼不做一個好人?這些年我們提倡“四好運動”,存好心,行好事,說好話,做好人。你一定得福報。吉兇禍福,是我們自己造作的報應,不是别人給我們的,決定是自作自受。

作惡,則有災、有殃、有禍害。作福,一定有吉、有善、有利。世出世間聖人給我們分析得太多了。不要看到别人作惡,好像他得福,日子過得很好,要知道,那是過去生中培的福報大,作惡必定折扣他的福壽。雖然折扣了,他還有餘福,是以他還在享福。他如果不造惡,他的福更大,他的壽命更長。

我們沒有天眼,沒有宿命。不知道他的過去,行善的人,現在生活很貧困,好像沒有得到好的果報,這什麼原因?過去世造的惡太多,這一生他受苦報,因為他行善,他的苦報已經改善了一些。這種加減乘除,我們肉眼凡夫沒有見到。可是你要細心去思維,仔細去觀察,也能看得出來。

下一句講“刑禍随之”,前面“人皆惡之”,這個報比較輕一點,“刑禍随之”這個報就重。“刑是刑罰”你觸犯國家的法律,國家有刑罰來制裁你,禍是大災、大兇。随是不離開你。

太虛真人告訴人說,“别人要以不善的心行來對我,給我一些災難、痛苦、我要承受。”而且我以善心,以善行對他。“福德之氣恒生于我”,這是自己修福、培福最好的機緣。要知道人與人之間相處,就是一個緣分,緣分有善緣、有惡緣。

早年我在香港光明講堂講經,我在那邊住過兩個月,這個講堂是壽冶老和尚建的,老和尚現在應該有九十歲了,還住在紐約。講堂上一副對聯,我記得很清楚,上聯講的是。“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下聯寫的是“兒女是債有讨債有還債無債不來”這一幅對聯把人生究竟是什麼回事情統統寫清楚了。人與人之間就是四個字,恩怨讨債還債。我們懂得這個道理,了解這些事實真相,無論跟什麼人相處,我們很清楚,很明了,就是這麼個關系,如果有恩,希望這個恩再加厚,如果有怨,怨要化解,這是智慧。這是真正的受用。我們欠人家的債,歡歡喜喜還人家,别人欠我們的,一筆勾消,不要了。你說多省事。常常存這個心,就是好心。常常行這些事,就是好事。由此可知,善福自己修的,自己得受用。禍福自己造的,自己不肯接受這個道理。不肯接受這個事實。人有恩于我,看他在小小不如意時,就忘恩負義了。人有怨對我,念念在懷,總想報複,欠人家的債不還,人家欠我的,想盡辦法去逼債,這是造罪業。這個罪業必定在三途。你跟這些冤家債主,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這是愚癡,這是佛法裡面講的“可憐憫者”。我們學佛學到哪裡去了?連這些道理事實真相都不了解,我們如何自求多福!

福報不是佛菩薩給我們的,不是上帝給我們的,也不是天地鬼神給我們的,是自己求的。種善因一定得善果,你造不善因,必定有不善的果報,這是教給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怎樣做人,怎樣處事待人接物。

《華嚴經》裡面有一段話,說到我們這個世間是五濁惡世,現在可以說是濁惡到極處。濁就是污染,不但現在地球有嚴重的污染,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許許多多的人在這裡研究讨論,怎麼樣防止污染,改善生活環境,他們想得沒錯,可是這樁事情,能不能做得圓滿呢?肯定不能。為什麼我們這麼肯定說他不能?因為佛經上講得很清楚,依報随着正報轉,正報是什麼?正報是人心。從正報就污染了,現在很少人提到,我們今天思想被污染,見解被污染,這是一切污染的根本。迷惑颠倒。我們的精神被污染,已經達到非常嚴重的階段,還沒有被人普遍發現,還沒有被社會重視,這很不幸。

佛陀的教誨,聖賢人的教導,第一樁大事情,就是教我們修清靜心。是以心清靜,身就清靜,身心清靜,我們生活環境就清靜。許許多多同修見到我,都很羨慕我很健康,好像看不出衰老。問我什麼原因?沒有原因,我生活跟大家一樣,過得非常簡單,但是我懂得一個道理,心清靜,身就清靜。

如何修清靜心?

讀經、念佛、講經。

諸位要曉得,讀經、念佛、講經是親近佛菩薩。天天親近佛菩薩,一天不讀經,一天不念佛,一天不講經,跟佛菩薩就遠離了。佛像供在面前,沒有用。我們要跟佛菩薩心心相印。精神結合在一起,才得諸佛護念。

這個世間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嗔癡慢,自然就放下了。問題是你每天跟誰做朋友,跟哪些人在一塊?我大部分的時間,跟佛菩薩在一起,你們同學曉得,從前館長在世的時候,我感她的恩,我還要用一部分的時間去陪她,她歡喜到哪裡去我一定要陪她去玩,陪她去玩時,我用功還是沒有間斷。我念佛,我身上還帶者經本,許多常常跟我在一起的同學們都知道,現在館長往生了,我全部的精神都在讀經,因為我還要講經。講得雖然很熟了,還是要讀。不讀,怎麼能夠深入?經益永無止盡,深廣無盡。古人講“百讀不厭”,那是講世間典籍,佛經從初發心到如來果地,都念不厭,都念不倦,一遍有一遍的悟處,一遍有一遍的受用。超凡入聖,這是一個法門,一個方法。我們就知道,世間什麼人最有福?天天讀經的人有福,天天跟佛菩薩在一起過日子的人這個人有福報。佛菩薩對人平等,我們為什麼不親近?佛菩薩從來不拒絕一個人,縱然是造作五逆十惡的人,佛菩薩也不會怪他。隻要他肯親近佛菩薩,回頭是岸,我們了解這個道理。曉得事實真相,就應當發奮,應當趕快回頭,跟佛菩薩為侶,加入佛菩薩的俱樂部,你說這個多自在!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