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揚大唐國威,隋炀帝和唐太宗未能滅掉的高句麗,唐高宗三年就滅了

作者:非正常曆史研究室

隋唐時期,在北韓半島上出現了三個政權,分别是高句麗、新羅和百濟,這可不是周邊的遊牧民族建立的王朝,而是實實在在的農耕文明,這三個國家長期處于三足鼎立的狀态,互相沖突重重且不斷爆發戰争。

揚大唐國威,隋炀帝和唐太宗未能滅掉的高句麗,唐高宗三年就滅了

大唐軍威

不過這三個政權自古以來就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一直小心翼翼的對中原王朝稱臣納貢、接受冊封,但從隋文帝時期開始,高句麗就開始挑戰隋朝宗主國的地位,甚至出兵遼西,南征新羅和百濟,不斷擴張,挑戰中原王朝的藩屬國制度,自然引來了隋朝的進攻。

揚大唐國威,隋炀帝和唐太宗未能滅掉的高句麗,唐高宗三年就滅了

北齊時期的高句麗

從隋唐開始的幾代帝王先後進行了多次遠征,但幾乎都是無功而返,尤其是隋炀帝三次征讨,結果不僅沒削弱對方,反而留下大量物資壯大了高句麗,也成為隋朝由盛轉衰的拐點,到了唐朝,唐太宗也出征高句麗,但未能徹底滅國,反而到了唐高宗時期才徹底滅掉,為何戰功赫赫的唐太宗未能滅掉,反而是唐高宗完成這次戰争呢?其最大的原因就是高句麗的帶路黨,因内讧徹底葬送了高句麗。

高句麗的前世今生

西漢末年,在遼東的扶餘人朱蒙建立了一個政權,因在漢朝玄菟郡高句麗縣境内建國,是以被稱為高句麗,到了南北朝時期,高句麗改成高麗,其君主也被中原王朝冊封為高麗王,而這個高麗也後日後的王氏高麗沒有一點關系。

揚大唐國威,隋炀帝和唐太宗未能滅掉的高句麗,唐高宗三年就滅了

漢朝玄菟郡

作為藩屬國,高麗(下面都簡稱為高麗,因為隋唐時期史書都用簡稱)一直對中原王朝稱臣納貢、接受冊封,但随着國力的不斷發展,到了隋文帝的時候,一直猥瑣發育的高麗開始挑戰隋朝宗主國的地位,不斷擴張自己的疆域。

早在隋文帝時期,隋文帝就發兵三十萬想要滅掉高麗,但因為瘟疫流行、糧草不繼等問題個還沒交戰就損失大量隋軍,隻好撤兵,到了隋炀帝時期,隋炀帝連續三次親征高麗,其中第一次就出動百萬大軍,後面人數也不少,但三次遠征全部铩羽而歸,且留下大量物資,反而壯大高麗的勢力。

揚大唐國威,隋炀帝和唐太宗未能滅掉的高句麗,唐高宗三年就滅了

隋朝時期高句麗已經非常強大

唐太宗的仁義出征

唐朝建立後,高麗一反常态,遣使上表,奉唐正朔,在國内頒行唐朝曆法,而唐高祖也分别對高麗、新羅和百濟進行了冊封,但到了武德末年,高麗不僅頻頻阻撓新羅和百濟從陸路對唐的朝貢,甚至還多次出兵侵襲新羅和百濟,此時的唐太宗剛剛繼位遭受渭水之恥,大唐的心腹大患是突厥,唐太宗不願輕啟戰端,隻能進行調解三國關系。

礙于大唐的顔面,高麗表面上一副謝罪與和解的姿态,暗地裡一直秣馬厲兵、積極備戰,甚至在大唐和高麗的邊境線修築一千餘裡的長城,唐太宗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因為此時唐朝主要經略的地方和西域,暫時騰不出手來關注遼東局勢,等時機成熟後再征讨高麗。

揚大唐國威,隋炀帝和唐太宗未能滅掉的高句麗,唐高宗三年就滅了

初唐時期高句麗

貞觀十六年(642年)十一月,高麗内部發生政變,東部總督淵蓋蘇文殺了國王高建武,擁立高建武的侄子高藏繼位,自己卻把握朝政,成為高麗的實際掌權者,淵蓋蘇文的弑君篡權無意給唐太宗一個出兵的絕佳借口。

但就在唐太宗準備出兵的時候,内部發生了儲君危機,朝政不穩,同時剛剛對漠北的薛延陀悔婚,搞不好還得先和薛延陀幹一架,是以征讨高麗隻能先擱置一下,否則會陷入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畢竟是要滅國的。

貞觀十七年(643年)九月,百濟與高麗結盟,百濟出兵攻占新羅四十多城,新羅危在旦夕,要求大唐出兵,唐太宗先是調停,但調停失敗,最終唐太宗準備禦駕親征,讨平高麗!

貞觀十九年( 645 年)春,唐太宗指令房玄齡留守長安,太子李治監國,禦駕親征,但高麗是農耕文明建立的政權,建立諸多城市,想要滅國必須一個城一個城的進攻,一個一個的拔掉高麗境内的釘子,而且為了攻心,唐太宗指令軍隊時刻保持仁者之師的形象,對攻占的城市百姓不僅不掠奪财物,還要好吃好喝地招待,給唐軍後勤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揚大唐國威,隋炀帝和唐太宗未能滅掉的高句麗,唐高宗三年就滅了

唐太宗指令軍隊時刻保持仁者之師的形象

貞觀十九年( 645 年)六月,唐軍攻打到到白岩城下,城主孫代音表示要投降,唐太宗自然滿口答應,而且承諾對城内百姓秋毫無犯,對此李勣不太答應,畢竟将士們冒死攻城就是為了攻下後在城裡劫掠,現在反悔,将會極力打擊唐軍的積極性。

唐太宗也明白士氣的重要性,但已經答應了,但士兵也不能虧待,于是自掏腰包從自己的庫房裡拿出錢财犒勞士兵,至于城内百姓,還送了食物,甚至獎賞80歲以上老人,至于守軍,唐太宗還給他們發錢發糧,讓他們自由回去,當然目的就是為了宣傳大唐的仁者之師形象。

按照唐太宗的想法,自己以仁者之師的形象出現,高麗的軍民們應該乖乖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但高麗就不,尤其是新城、安市、建安這三座大城,唐軍始終未能攻克,打到九月份,唐太宗看局勢不利,準備繞過安市,先攻建安,甚至還有人建立直接突襲烏骨和平壤,但在勸說下放棄這個計劃。

揚大唐國威,隋炀帝和唐太宗未能滅掉的高句麗,唐高宗三年就滅了

一個城一個城的攻打

畢竟沿途的城市沒被攻占,大軍長驅直入很容易被切斷後勤,當年隋炀帝就是這麼幹的,遼東沒攻下就派出九路大軍直驅平壤,擔心後勤被切斷,他們隻能自帶幹糧行軍,等到了平壤的時候,一看平壤城如此堅固加上吃的都沒的,直接軍心渙散,一觸即潰。

貞觀十九年( 645 年)九月,唐軍的後勤到達了極限,再攻打下去可能就會崩潰,畢竟唐太宗這種打法也實在太消耗錢糧了,加上天氣開始寒冷了,不得已唐太宗隻能撤退了,但臨走之前,唐太宗還是帶點東西回去,不然白跑一趟不是,在攻打的城市中,唐太宗帶走馬匹、铠甲、兵器不計其數,還俘虜七萬多人。

揚大唐國威,隋炀帝和唐太宗未能滅掉的高句麗,唐高宗三年就滅了

南韓電視劇《帝國的早上》完全死憑空捏造的形象

同時唐太宗也知道無法鲸吞高麗,是以在拔城不利後,開始采取襲擾戰術,派騎兵破壞對方糧食生産,導緻對方經濟崩潰,也讓高麗實力開始衰退,為唐高宗滅高麗打下了基礎。

高麗内亂,唐高宗徹底解決遼東問題

到了唐高宗時期,雖然想征讨高麗,但隻是将滅亡高麗定為一個長期的戰略目标,畢竟前幾年蘇定方圍攻平壤失敗,也讓唐高宗明白高麗隻能繼續唐太宗時期的疲敵之計,況且這時候唐高宗進行封禅大典,高麗太子高福男居然也來湊熱鬧示好,可能想而知此時的唐高宗還沒有明确滅亡高麗的計劃。

乾封元年(666年)淵蓋蘇文去世,大兒子淵男生、二兒子淵男建、三兒子泉男産開始内讧,都想執掌大權,而這一次也是一個偶然的事件,畢竟當時他們還沒有撕破臉,尤其是淵男生出巡的時候,他将兩個弟弟留守平壤,沒派自己兒子駐守,可見當時沖突并沒有太多。

揚大唐國威,隋炀帝和唐太宗未能滅掉的高句麗,唐高宗三年就滅了

扶餘人淵蓋蘇文

但掌權者身邊從來不乏小人,都想依靠掌權者一步升天,尤其是淵男生出巡的時候,有人告訴他留守的淵男建、泉男産說他們大哥想要殺了他們,不如先下手為強,但淵男建并未理睬,恰好出巡在外的淵男生身邊也有人說他的兩個弟弟想要奪權,于是淵男生就派個親信回去看看,恰好這個親信還被淵男建、泉男産看見,腦補了一系列劇情後,直接上演一出兄弟阋于牆的大戲。

在外的淵男生明顯打不過有城有後勤的兩個弟弟,直接選擇邀請大唐出兵幫他打弟弟們,當然一開始唐高宗是不信的,畢竟哪有這麼好的事情,結果淵男生三次遣使表明心迹之後,唐高宗才徹底相信,當然信任的基礎上是淵男生派自己兒子送出了一份大禮,這就是他兒子獻城(名字就是如此)将“國内等六城十餘萬戶,書藉轅門,又有木底等三城”等等送給唐朝。

揚大唐國威,隋炀帝和唐太宗未能滅掉的高句麗,唐高宗三年就滅了

淵男生占領的地方

唐高宗面對這種機會他怎麼能錯過,立馬派李勣和薛仁貴帶領大軍殺入高麗,與淵男生彙合,并且封他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遼東大都督、玄菟郡公等等一系列頭銜。

揚大唐國威,隋炀帝和唐太宗未能滅掉的高句麗,唐高宗三年就滅了

薛仁貴

要知道國内城是高麗三都之一,有大量貴族留守,是高麗北方城市中地位最高的一座,也是唐軍多次無法攻克的城市,現在這座城市以及十餘萬戶人口全部交給唐軍,可以說給高麗北方防禦線撕開一個大口子。

至于重要的烏骨城也被淵男生占據,當年唐太宗征讨白岩城的時候,從烏骨城前來的高麗援軍就有一萬多名,可見這座城市的重要性,現在也在唐軍的手上,可以說泉男生的獻地給了高麗防禦體系緻命一擊。

有了淵男生這種級别的帶路黨,唐軍後面的戰鬥進行了無比順利,比如當年唐太宗始終無法攻克的新城直接投降,看到軍心渙散的高麗,唐軍打的要多順利有多順利,薛仁貴帶着三千兵馬就去攻打扶餘城,不僅成功攻陷,順帶着周圍四十多個城池都望風投降。

總章元年(668年)九月,李勣兵臨平壤城下,當年蘇定方圍困半年都無法攻克的都城李勣一個月就搞定了,至于城内王公貴族早就看大勢已去,紛紛前來帶路,先是淵男産帶着傀儡國王投降,後是着淵男建的心腹打開了城門,至此高麗正式滅亡,也解決了中原王朝東北的一大隐患。

揚大唐國威,隋炀帝和唐太宗未能滅掉的高句麗,唐高宗三年就滅了

李勣這為老将最終滅了高句麗

當然也幸虧有了淵男生這種級别的人帶路,這才從内部攻陷了高麗,畢竟在這種内讧以及外敵的情況,高麗滅亡之前,依舊組織了二十萬大軍反擊,好在唐朝此時将星雲集,也是大唐強盛時刻,這才徹底滅了高麗。

可見如果沒有淵男生,唐高宗想要滅高麗還得花上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也可以說唐高宗能完成唐太宗未能完成的事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碰到了高麗内讧的好時候,畢竟堡壘都是從内部攻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