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科技發展中,機器人、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無人機、區塊鍊等已經成為了衆人皆知的亮點,現在讓我們在2019年以及之前的曆史發展中們展望2020以及未來機器人技術變革與市場之變化。
10、“活體”機器人帶來的恐懼與實作關鍵
2020剛剛開始不到兩周,美國研究機構就給我們(人類)帶來了震撼:1月13 日,美國研究人員以單個細胞為材料制造出一款“活體”機器人,這種可程式設計有機物可以向指定目标移動,被切開後還能自我修複。
如果真的能“制造”活體機器人,那未來所有的科幻都将變為現實,但其實,活體機器人最關鍵的地方在于:能否打通生物與計算科學這任督二脈。目前的生物學就像基因一樣,雖然似乎觸及到了人類生命秘密的核心,但是遠遠不能用二進制來表示。
也許,量子計算實作的那一天,能夠用計算科學去演化生物科學,但是也許需要換一種體系架構。
是以,所謂的“活體”機器人短時間内不足為慮,無需過分驚慌,況且目前還隻是論文理論階段。
9、機器人的自我意識
2019年機器人行業讨論最多的危機之一是機器人的自我意識,如果機器人擁有了自我意識,相當于成為了“人類”,有了屬于自己的大腦和思維,那對人類的威脅可想而知,這也是科學家們一直緻力限制的“倫理”。
但是,我們認為,在目前的計算機器人範疇中,機器人還不太可能擁有自我意識。因為,二進制機器人永遠都屬于數字生命,哪怕出現偶爾的Bug,也能修複。
8、波士頓機器人能否突破成為另一個AlphaGo
說到機器人,波士頓人形機器人是不得不說的主角,它已經給了我們好幾次驚喜。
從2018年底的後空翻和三連跳,到2019年晨跑、花式搬箱子、過獨木橋、360°翻跟鬥。
似乎波士頓機器人離爆發越來越近,但是似乎總是差那麼一點,還不能達到與AlphaGo引爆AI浪潮到大面積落地應用的地位。那麼2020,波士頓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呢?但願不再是那些花花綠綠的動作了。
7、兒童機器人的持續問題
兒童機器人在2018年火爆了一年,是因為整體陳本得到了大大的下降,可是經曆一波山寨野蠻式生長,似乎再也找不到方向,除了優必選等少數品牌還有聲音外,其他基本走的是默默無聞的低端路線。
這是中國特色,或者說深圳華強北特色的悲哀,隻管拼價格,搶市場。不注重品牌,沒有深入的研發和持續而長久的規劃。導緻曾經火爆的兒童機器人昙花一現。
曾經得到百度重視和支援的AI兒童機器人也基本上被百度放棄,轉向了AI智能。
兒童機器人其實最大的核心在于教育與AI,教育是人類永恒的市場,AI也是可以有這無限的進化與追求,可是,一手好牌,卻沒法繼續打下去。
6、AGV自動化倉庫将成為主流
可以說,快捷的電商已經普及到發達國家和比較發達國家了,能成為消費者的最愛,最重要的一點是其物流。而進入2019,同時經過2019年AI與AGV的融合發展,AGV已經成為各大電商自動化倉庫的标配,從美國的亞馬遜,到中國的天貓、京東等一線電商平台,隻要是涉及到有一定規模的自營倉庫,基本都會部署AGV,而且是與AI、智能倉儲深度結合的AGV。2019年初機器人網曾探訪的無錫村田,一個幾千平米的電池倉庫都采用了AVG,當時廠房說在2019年還将繼續規模化。而同時AI四小龍曠視科技高層透露,他們早就與國内一流電商平台進行了深度合作,可以在幾萬平米的倉庫中隻需十來個管理人員,其餘全是自動化AGV。
而從網易考拉二三線電商平台的部署來看,AGV已然成為電商倉儲行業的标配。

未來,随着更多定制化方案的推出和市場的推進以及價格的普及化,在2020年以及接下來的三年内,各類倉庫都将自動化、标準化、智能化,也就是AI-AGV化,AI倉庫将成為倉儲行業未來5年的主流。這也将是AI行業與AGV行業的爆發期。
全世界最厲害的電商除了亞馬遜,就是中國了,面對這麼龐大的市場,又有多少AGV産品與企業呢?機器人網為此整理了國内外AGV企業的一些資料:
以下是國内部分AGV機器人企業融資事件彙總
國外部分AGV機器人企業在中國市場戰略布局
5、協作機器人将成為工業4.0的一部分
随着協作機器人在中國市場應用的鋪開,可程式設計的協作機器人将逐漸成為未來智能工廠的标配,進而減少大量的勞動力,使工廠更加智能化、高效化。這也将成為中國工業4.0程序中的一部分。
其中,據統計,丹麥的優傲在全球已經賣出4萬多台,在中國市場占有40%以上。然而全球最先進的十大協作機器人(排名不分先後)依然沒有中國制造:
- 安川Motoman的MH12
- 優傲機器人的UR系列
- ReThink Robotics的Baxter和其年輕的獨臂“兄弟”Sawyer
- Pi4的WorkerBot
- Nachi Fujukoshi的MZ04e
- KUKA的LBR iiwa
- Kawada Industries的Nextage
- F&P Robotics的Rob1R
- Bionic Robotics的BioRob
- ABB的YuMi
4、服務機器人遍地開花
在AI的浪潮下,中國的服務機器人終于找到了應用落地的基石,其中要包括各種餐廳服務機器人以及炒菜機器人。在服務機器人方面,一個最新快速崛起也比較出色的公司是獵豹移動。
酒店服務機器人、圖書館機器人、餐飲行業機器人已經取得了實際的應用成果。
其中,獵豹移動,在工具行業整體下滑及國内廣告行業疲軟的态勢下,實作總收入9.2億,其中移動娛樂業務收入達5.32億,同比增長6.9%,AI機器人業務收入達3475萬,同比增長88%;同時本季度公司實作Non-Gaap淨利潤4.9億,同比增長152%。
而餐飲明星海底撈的服務機器人的鋪開,将為2020年服務機器人市場開啟新的思維。
兩輪平衡車的蛻變與野心
在消費機器人領域,最惹人注目的當屬九号機器人推出的兩輪平衡車S-Pod。
S-Pod的創新讓人眼前一亮,擺脫了以前那種隻是年青一代耍酷娛樂的平衡車,這種處于小汽車與電動車之間的設計确實是一大創新。
它不僅可以平衡以往各地政府對平衡車的安全擔憂,更是平衡了消費者的舒适性考慮。而另一方面,這種形态的平衡車,似乎是一種理想的城市低速交通工具。能否打破市場與安全平衡,掀起一股城市新代步之風,就看九号機器人的政策與野心了。
可惜的是,S-Pod要2021年才能正式上市,恐怕在一年之内,估計有很多類似的産品就會打破這個市場的平衡。
九号機器人成立于2012年,2014年獲得小米、紅杉、順位等資本共同注資8000餘萬美元。
3、機器人平台化
對于商業來說,以往人們說,一流企業做标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産品。
但是,當商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這種格局似乎也在發生改變,真正偉大的企業已經着眼于平台的搭建,而不僅僅是标準而已。
其中,英偉達釋出全新Isaac SDK,希望建立統一機器人開發平台。
2019年12月18日舉辦的GTC CHINA 2019大會上,英偉達(NVIDIA)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宣布了全新版本的Isaac(應該取自艾薩克·牛頓)軟體開發套件(SDK),建立了一個統一的機器人開發平台,提供更新的AI感覺、仿真、操控功能。
Isaac SDK套件包括提供應用程式架構的Isaac Robotics Engine,預先建構的深度神經網絡模型、算法、庫、驅動程式和API Isaac GEM,用于室内物流的參考應用程式,以及提供導航功能的Isaac Sim(首個版本)。
英偉達表示,全新的Isaac SDK可以大大加快研究人員、開發人員、初創企業和制造商開發和測試機器人的速度,使機器人能夠通過仿真獲得由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感覺和訓練功能,進而可以在各種環境和情況下對機器人進行測試和驗證,進而節省成本。
2、與AI結合,機器人擁有智慧“大腦”的局限性
在AI爆發前,機器人還僅僅是自動化機器人,自從AlphaGo圍棋戰以後,機器人也被注入了AI大腦,擁有了智慧。
機器人與AI的結合,是大勢所趨,勿須多加分析,隻是,未來的機器人有多智慧,目前看來總是繞不開目前的有限科技模式,除非有新的“計算”模式誕生。
1、機器取代人還是統治人
機器人,機器人,人類發明機器人的最終目的是要在某些領域代替人類不能做(能力)到或者做不到(效率)。
2018年6月,富士康創始人郭台銘表示:富士康将于5年内裁員80%,如果做不到,那麼10年肯定可以。
時間已經過去1年多了,據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富士康員工數量約66.7萬多,相比2018年的80多萬,已經減少了約16%。如果和2012年相比(員工數量超過120萬),富士康員工數量已經接近腰斬。
很顯然,富士康由機器替代員工的計劃,是在穩步推進中的。
其實不止富士康,很多企業都正在或計劃使用用機器代替員工,比如2015年東莞就誕生了當地首個“無人工廠”,廠裡10條生産線的全部工作都由機械臂承擔,而每條生産線隻需3名勞工負責巡檢。
英國智庫牛津經濟咨詢社前不久發表一份研究報告,預測機器人2030年将取代全球2000多萬個制造業就業崗位,促進整體經濟産出,同時加劇社會不平等。這一預測強調,自動化和機器人會産生經濟效益,大量取代低技能崗位,導緻社會和經濟壓力增大。報告說,随着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别技術發展和機器學習能力提高,機器人已在制造業領域取代超過100萬個就業崗位,正進一步走向服務業。
未來,機器取代人,在某些人工領域,确确實實是要發生的。這也是人類發明機器人的初衷。
但是,對于機器人可能統治人的擔憂,在二進制計算模式的數字機器人時代,應該不可能發生。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