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預防性維護程式

作者:健康開心快樂自信
預防性維護程式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目的

為了保證工廠各生産裝置、設施在完好、高效、低耗的狀态下正常工作,避免裝置、設施遭受不應有的磨損等損壞進而給産品帶來食品安全風險、避免因地面、牆壁、頂棚等建築物的不良維護對産品的食品安全産生危害,同時能夠延長裝置設施的使用壽命,發揮潛力,最終保證産品品質安全和生産任務的完成,特制定本程式。

2 範圍

适用于中天集團下屬所有食品級工廠或者工廠中的房間。

3 職責

3.1 質檢部負責食品安全相關維修材料的備案、日常維修的監督檢查,以及發生污染時組織對産品安全性的評估。

3.2生産部負責裝置的預防性維修、日常維修保養及維修的具體執行。

3.3各部門負責本部門内裝置的日常維修保養。

4 定義

預防性維修:為降低裝置器具失效的機率或防止功能退化對食品安全或産品品質造成影響,工廠按預定時間間隔或按規定準則實施的維修和保養。

5 制度

5.1 裝置和設施

5.1.1 建築物和裝置的結構和構造必須完成所需的修理,保持良好狀态。

5.1.2工廠必須具備相應的維護程式和維修保養計劃,優先進行可能對食品安全性、合法性和品質造成影響的維修保養。必須在維修保養計劃中規定的期限内完成以上修理。

5.2 預防性維修

5.2.1 工廠必須建立相應的預防性維修計劃,可以将該計劃涵蓋在總體的維修保養計劃中,預防性維修計劃是針對可能會影響産品品質和食品安全的維修項目;

5.2.2 工廠需按照預防性維修計劃的時間期限進行相應的維修項目,并進行相應的記錄;

5.2.3 預防性維修計劃中涉及食品接觸面的維修項目結束後,需要質檢部食品安全員進行确認并簽字;

5.2.4 預防性維修計劃中若涉及大型關鍵裝置,維修項目需要分解至可維修的各個部件,便于跟進維修進度并确認結果。

5.3 日常維修

5.3.1各工廠中的房間負責日常維修保養的計劃提報,食品接觸面等高清潔要求的維修,提報工廠中的房間需對其必須的食品安全要求提出要求及說明;

5.3.2 各工廠中的房間需對新購入裝置進行相應的評估,在使用前制定出合适的維修保養計劃;

5.3.3質檢部及食品安全小組日常檢查中發現的需維修保養處,責任工廠中的房間需按要求進行整改,并根據實際情況,确定其是否需加入到長期的維修保養計劃中;

5.3.4機修工廠中的房間在例行維修保養時,可根據對裝置設施的了解提出需要增加的維修保養項目,經工廠中的房間主管及相關上司評估後,确認是否實施或加入到長期維修保養計劃中;

5.3.5 所有日常維修中涉及到食品安全接觸面的項目,特别是會影響産品食品安全性狀的維修項目,維修後需由質檢部食品安全員進行确認并簽字。

5.4 維修保養材料和相關工具部件零件的要求

5.4.1機修工廠中的房間負責制定與食品接觸面可能有接觸的維修保養材料清單、材料說明及用途清單,經食品安全小組評估,食品安全小組組長審批後即可使用;如需使用未列入清單的材料則需向質檢部提報說明及用途清單,經食品安全小組長審批後可正式實施并列入清單,質檢部需對相關檔案進行備案;與食品接觸面無關的維修保養材料由工廠中的房間自行管理;

5.4.2食品接觸面的任何維修包括臨時性維修必須由可用于食品接觸面的食品級材料構成,如墊片、與産品接觸的濾網、油漆、防鏽漆、管道、容器等;應避免使用薄膜塑膠袋、生料帶、非食品級油漆、石墨墊圈、玻璃等容易掉毛、掉渣、掉皮、易碎、易溶解在産品中或與物料發生化學反應的維修材料;不能将膠帶、鐵絲、線、紙闆、木制、塑膠和其它臨時性材料用于永久性維修。紮帶可以用于正常維修材料;

5.4.3墊片、密封圈等與食品接觸面有接觸的材料,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分别滿足耐高溫、高壓、不易碎、不易掉渣、不與接觸物料發生化學反應等要求,并要以固定的頻率清洗與更換。用過的或受損的/破舊的墊片墊圈要丢棄掉以免在無意中被再次使用。新墊片墊圈在使用前一定要清洗,剪裁切割下來的墊片墊圈需要保證剪切光滑無毛刺防止異物帶入,并在使用前進行清潔;

5.4.4精密過濾器後的成品或原輔料、氣體的輸送管路需采用不鏽鋼材質,對碳鋼材質的食品接觸面管路要定期檢查材質變化和生鏽情況,必要時進行清理或者更換;

5.4.5維修保養用工具材質也要符合食品安全要求,在進行食品接觸面維修時,不能使用木制把手工具、易掉渣、易碎、與物料發生化學反應等的維修保養工具;

5.4.6維修保養用工具除打磨用工具外,工具上不可有尖銳刺狀物或可對食品接觸面造成劃痕的刺狀物;

5.4.7 高清工廠中的房間的維修保養工具最好保持專用,工具箱内保留清單并定期檢查;

5.4.8 采購裝置易耗零部件如接觸食品的傳送帶,刷子和刮片時,盡量保證顔色與産品不同能形成鮮明對比,且需定期檢查/監控其磨損和損壞的情況;

5.4.9維修保養用潤滑油按《食品級潤滑油衛生使用規範》執行。

5.5 維修保養前清潔要求

5.5.1維修前首先應檢查現場是否有任何污染源,如存在污染源必須清理後方能進行維修工作;

5.5.2維修前需對裝置周圍産品、原輔料、特别是産品裸露裝置裸露等食品接觸面等進行初步評估,并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確定維修期間産生的粉塵、潤滑油等對食品接觸面等不産生污染;

5.5.3對食品接觸面的維修保養,維修人員要按不同工廠中的房間的清潔要求進行防護,分别采取如戴發套、鞋套、手套、穿防護服等防護措施;

5.5.4維修保養人員及工廠中的房間人員要確定維修工具、待用零件等的清潔,必要時要采取消毒措施;根據各工廠中的房間清潔級别不同,各工廠中的房間或維修工廠中的房間需準備不同的維修工具,原則上維修不同清潔級别區内的維修工具不得混用;

5.5.5外協維修人員的清潔防護由申請維修工廠中的房間及機修工廠中的房間共同監督實施,確定不帶入外來污染物。

5.6 維修保養過程中的清潔要求

5.6.1如離心機等體形較大的裝置,在維修保養前需準備專門的墊闆或支撐,以保證在維修保養時不被地面或其它物品污染;如為專用裝置,需有明确辨別及規定的完好存放點;

5.6.2要保證維修過程中手套的完整性,如有破損需在确認已找到完整破損手套後方可結束維修;

5.6.3對維修過程中造成的食品接觸面磨損,要通知裝置所在工廠中的房間主管并制定相應措施,防範其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出現;

5.6.4如需轉移到工廠中的房間外維修的食品接觸面裝置,則需對需維修處及維修現場進行必要的防護及清潔,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5.6.5維修人員在生産區域或生産裝置上工作時,必須遵守相應的人員衛生操作規範,做好相應的身體防護和腳底防護,維修過程中産生的垃圾必須盡快清理掉。

5.7 維修保養後清潔要求

5.7.1維修保養結束後,維修人員及裝置所在工廠中的房間人員要共同确認裝置内無任何雜物殘留,工器具及零件數量核對準确,如有數量不一緻時則要封鎖該區域,直到找到為止;可以采用對照工具和零件詳細清單來核對并在記錄上簽字确認所有零件和工具已被核對的方式(應記錄任何丢失的零件、工具或裝置部件,并立即通知管理人員)。 維修保養後裝置上不能有污漬油漬或多餘的潤滑油;

5.7.2維修保養後,工廠中的房間需對裝置設施進行驗收,保證滿足生産及食品安全要求後方可再次使用;

5.7.3維修後需立即進行現場清潔,必要時要進行CIP清洗或消毒殺菌;由于清潔作業時有可能危及食品安全,相關人員要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必要時需質檢部人員參加驗收,不合格時需繼續清潔,直到合格為止。

5.8 維修保養人員的要求

5.8.1維修保養人員要參加裝置原理、食品安全等相關知識教育訓練,考核合格後方可上崗;

5.8.2外協維修保養人員需接受相關教育訓練後方可上崗,并按工廠中的房間規定執行維修過程的防護措施,由維修工廠中的房間及工程維修部共同監督外協維修保養人員是否按要求操作;

5.8.3各工廠中的房間人員也要對維修保養知識進行學習,如有異常情況及時上報;

5.8.4 維修保養人員需參加體檢獲得健康證才可以上崗,外協維修人員需進入高清區域或者需接觸産品和食品接觸面時需要提供健康證後才可以上崗工作。

5.9 臨時性維修

5.9.1不能将膠帶、鐵絲、線、紙闆、塑膠和其它臨時性材料用于永久性維修。如果用于緊急維修, 必須注明日期并盡快更換為永久性維修。維修材料和方式需保證不會影響到産品的食品安全,必要時需質檢部确認;

5.9.2工廠中的房間應對臨時維修建立記錄,并在日常巡檢中檢查未解決的臨時維修的完好性,如有異常情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5.9.3維修的材質等其它要求按5.1至5.8執行。

5.10 零散品管理

5.10.1 高清潔工廠中的房間和任何産品裸露區域必須要保證沒有未緊固、缺失的零部件,或不在清單内的零部件或工具。若發現任何零部件工具缺失,需要馬上安排查找,必要時追溯上次檢查後的産品進行檢查确認;

5.10.2 包裝工廠中的房間内線上頻繁使用的工具部件需要固定起來,避免進入産品;

5.10.3 圖釘(大頭針)訂書針,推針和回形針等微小部件不允許在高清區域和産品裸露區域使用,易折斷的刀片比如美工刀在所有生産儲存區域均不能使用。

6 生效及修訂

6.1本制度自簽發之日起生效,既往制度中如有與本制度抵觸之處,按本制度執行。

6.2本制度由質檢部負責制定和解釋,并不定期核查,必要時進行修改,以確定本制度的切實可行。

7 相關檔案和記錄

《維修保養計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