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感統失調的“前世今生”,家長必看!

作者:希望島特殊教育

家長注意了!

有12歲以下的娃——無論男娃、女娃,都要注意了!

這篇文章要認真看看了!

首先,“感統”是什麼?

感統,即“感覺統合”,是人類智慧的基礎;是人這一生,一切能力發展的根本!

劃重點!

其次,“感統”的作用?

是人體作戰指揮部,是人體機器總開關!

隻有經過感覺統合,神經系統的不同部分才能協調整體作用,使個體與環境順利接觸;沒有感覺統合,大腦和身體就不能協調發展。在人類遺傳基因中,都有感覺統合的基本能力。

每個寶寶生下來,就擁有這項能力,但是這種本能必須在嬰幼兒時期與環境的互動中,在大腦中身體不斷順應反應下,才能高度健全的發展。

——看清楚了嗎?弄明白了嗎?

感統失調的“前世今生”,家長必看!

那麼,什麼是“感覺統合失調”?

是大腦功能失調的一種,也稱為“學習能力障礙”。這是在1972年,由美國南加州大學臨床心理學專家愛爾絲博士創導的感覺統合、即“感統”理論。

再次劃重點!重點!

感統失調,通俗的說法是:“兒童大腦在發育過程中,出現輕微的障礙。”通過藥物治療、配合康複訓練能糾正。

也就是說:感統失調并不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病症。孩子智力正常,隻是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無法呈現。12歲之前的孩子,通過訓練很容易糾正感統失調現象,一旦超過12歲就會定型,無法改變。

——驚悚!

感統失調的“前世今生”,家長必看!

造成感統失調的原因——可對号入座

感統失調的“前世今生”,家長必看!

一、生理原因(先天性的)

1、因胎位不正引起的平衡失調;

2、早産或剖腹産造成幼兒壓迫感不足;造成觸覺失調;

3、懷孕期間不正确的吃藥和打針,對幼兒造成傷害。

感統失調的“前世今生”,家長必看!

二、環境及人為原因(後天性的)

1、兒童活動範圍小,家長對幼兒過度保護,事事包辦;

2、父母太忙碌,悉心輔導少,造成幼兒右腦感官刺激不足;

3、孩子出生後,沒頭經過爬行階段就直接學習走路,産生了前庭平衡失調;

4、父母或保姆不準孩子玩土,玩沙,害怕弄髒,進而造成幼兒觸覺刺激缺乏;

5、過早地使用學步車,使幼兒前庭平衡及頭部支撐力不足;

6、父母要求太高,管教太嚴,人為造成孩子壓力太大,兒童自由活動時間太少造成精神上的傷害,産生拔苗助長的挫折等等。

感統失調常見表現——再次對号入座

感統失調的“前世今生”,家長必看!

感覺統合失調的表現:

1、固執于某些物件,要時刻抱着才有安全感。比如破玩具,舊的毛巾等。

2、讨厭被觸摸。讨厭理發、洗澡。

3、愛打架。愛發脾氣動手打人。

4、視覺系統發育不良,看書時跳字或漏字,多字或者少字等,不能流暢閱讀。

5、情緒敏感:幼兒會表現出緊張、孤僻、害怕陌生環境、過度依賴父母以及脾氣暴躁、任性調皮等症狀,不能和其他人和睦共處。

6、前庭神經功能障礙:注意力不集中、好動不安、平衡功能障礙、易跌跤。

7、聽覺不良:對别人的話聽而不聞,經常遺忘事情,丢三落四。

感統失調的“前世今生”,家長必看!

其中較為頻繁發生的兩大類:

01

前庭覺功能問題

1、愛玩旋轉的凳椅或遊樂設施,旁人看暈了,孩子不暈。

2、喜歡固執的旋轉或繞圈子跑,不暈不累。

3、明明看到了障礙物(桌椅、行人、柱子、門、牆),還是會撞到。

4、行動、吃飯、畫畫時,雙手不協調。

5、手腳笨拙,容易跌倒。

6、爬上爬下,跑進跑出,不聽勸阻。

7、不安亂動,東摸西扯,不聽勸阻,處罰無效。

8、喜歡惹人、搗蛋、惡作劇。

9、經常自言自語,重複别人的話。

10、分不清左右方向,鞋子衣服常常穿反。

11、自己的東西亂擺亂放,不知道收撿。

(看看以上的表現,那些在公共場合被旁人側目指責的“熊孩子”,是不是都“中招”了?)

1、上課注意力難以集中。專注力差。

2、書寫速度慢,字迹不規則。書寫時咬牙切齒、過分用勁。

3、容易因為“非智力因素”引發上課分神、做小動作、不聽老師指令、搖頭晃腦、影響旁邊同學……等。被老師斥為“害群之馬”,進而引發家長群起而攻之,導緻孩子從小自信心喪失,走入社會遇到困難極易沮喪。

02

本體覺功能問題

…… ……

絕不是危言聳聽!

早發現!早幹預!早康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