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灣灣的“邦交國”沒了,都怪大陸給的錢多?

灣灣的“邦交國”沒了,都怪大陸給的錢多?

前段時間,烏鴉給大家講了洪都拉斯解除同台當局“邦交”,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後,台灣方面網絡輿情的一些反應。不過很多朋友表示,對洪都拉斯這個國家本身還是不太了解,今天烏鴉來談一談。

之前烏鴉已經挨個“點名”過不少台當局的(前)“邦交國”了,縱觀下來不難得出一個感受:“夫妻相”不是騙人的,隻要還跟台當局的“邦交”綁定一天,就怎麼看怎麼不像一個“正常國家”,而且其中多數國家“長得很像”——國情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灣灣的“邦交國”沒了,都怪大陸給的錢多?

從洪都拉斯這個國家的狀況,同樣可以描繪出台當局(前)“邦交國”的群體畫像,尤其是其所在的中美洲傳統“親台”圈的樣貌。

1

洪都拉斯共和國,位于中美洲北部,北臨加勒比海,南瀕太平洋的豐塞卡灣,東、南同尼加拉瓜和薩爾瓦多交界,西與瓜地馬拉接壤。國土面積11.2萬平方公裡,大緻相當于湖南省,人口大約1011萬。

灣灣的“邦交國”沒了,都怪大陸給的錢多?

在4-7世紀的時候,洪都拉斯西部是瑪雅文明的中心之一。在1502年,哥倫布到達此地後洪都拉斯開始與外界接觸,但也引來了侵略者。1524年洪都拉斯被西班牙入侵後成為殖民地并劃歸(西屬)瓜地馬拉管轄。

灣灣的“邦交國”沒了,都怪大陸給的錢多?

三個世紀後的1821年9月15日,洪都拉斯宣布獨立,但是之後政權更疊極為頻繁。從1821到1978年的157年時間裡,共發生137次政變,平均1年多點就會發生一次,是以一直沒有穩定的發展環境。

結果就是洪都拉斯成為拉美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農業是國民經濟主導産業,工業基礎較為薄弱。2022年GDP296.57億美元,人均GDP僅為2831美元,2016年時該國60%的家庭日收入少于3.8美元。

灣灣的“邦交國”沒了,都怪大陸給的錢多?

(洪都拉斯每年約有10萬難民試圖跨過美墨邊境進入美國)

而與此伴生的是嚴重的社會問題,中美洲“北三角”的洪都拉斯、瓜地馬拉、薩爾瓦多三國,社會問題高度雷同。

首先是暴力犯罪。2018年危、薩、洪三國的國内謀殺率(每十萬人)分别為22.5、52和38.9,始終是世界上兇殺率最高的幾個國家。而這還是近年來它們紛紛采取強硬政策導緻謀殺率下降後的數字。這三國在這一資料上曾經達到的最高峰值分别為 45.4(2009年)、105.2(2015年)、83.8(2011年)。

灣灣的“邦交國”沒了,都怪大陸給的錢多?

其次就是毒品問題。毒品販運被認為是暴力犯罪背後的最大推手。根據美國方面最新的估計,最近二十年中,南美生産的可卡因有93%是通過中美洲走廊/墨西哥走廊流入美國的。而洪都拉斯的問題尤為嚴重,多名前總統本人或其親屬均涉及毒品犯罪。2018年11月,洪前總統埃爾南德斯的弟弟胡安·安東尼奧·埃爾南德斯在美國邁阿密因販毒罪被捕,而其本人也被指收受販毒集團的賄賂。

灣灣的“邦交國”沒了,都怪大陸給的錢多?

(洪都拉斯前總統埃爾南德斯)

再有就是幫派林立的問題。據統計,“北三角”地區有大大小小550多個幫派,成員總數6萬多人。

不難看出,這幾方面的嚴重社會問題是密切關聯,互為因果。而根源就在于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不興,人民缺乏有效的謀生手段,自然出現大量的非法存在。

而在地緣關系上,“臨近美國”,不是“背靠大樹”,反而純屬是挨着一顆吸血的毒瘤。美國為了控制好自己的“後院”,建立了一個叫做“美洲國家組織”的機構,表面上是為了加強美洲地區國家的合作,實際上就是利用該組織控制美洲國家,颠覆“不聽話”國家的政權。

“離天堂太遠,離美國太近”這句話,雖然整個拉美都通用,但南美終歸有點距離,中美加勒比地區那是真正的“美國家門口”,受的影響最大。

灣灣的“邦交國”沒了,都怪大陸給的錢多?

(美洲國家組織旗幟)

比如之前尼加拉瓜選出左翼總統奧爾特加後,美歐居然直接不認同該結果,而是要求尼重新選舉,這讓奧爾特加十分憤怒,不僅沒有參加美國主導的美洲國家峰會,後來更是退出了美洲國家組織,直接不跟美國玩了。

如此背景下,這些國家往往會出現政府躺平得過且過,當買辦之外隻為自己牟利,百姓在貧困線下掙紮的局面,政變頻繁、暴力橫行、毒販猖獗,普通群眾要麼選擇出逃要麼隻能生存在艱難困苦之中。

灣灣的“邦交國”沒了,都怪大陸給的錢多?

(洪都拉斯群眾)

2

咱們前面提到的“北三角”也好,洪都拉斯各個鄰國也好,幾乎全員都當過或正在當着台灣當局的“邦交國”。就在洪都拉斯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之後,台當局僅剩的13個“邦交國”中,仍有6個集中在中美洲。可謂一大絕景。

這一方面是美國對這一地區的強力控制,進行政治幹預的結果。另一方面,是台當局“金元外交”攻勢曾經對中美洲國家的國情“效果拔群”。

灣灣的“邦交國”沒了,都怪大陸給的錢多?

“金元外交”,簡單來說就是花錢買。每年固定的時間給對應國家直接“打錢”,以此維持雙邊的關系。但是由于是花真金白銀去買,台灣當局沒有那麼大的财力去買大的國家,畢竟要價太高,玩不起,隻能去買那些“小國”。而中美洲這些既容易被美國控制,國民經濟一塌糊塗完全沒有正常“造血”能力,花錢數額又可以承受的國家就成了主要的目标。

灣灣的“邦交國”沒了,都怪大陸給的錢多?

(中美洲的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尼加拉瓜、貝裡斯、瓜地馬拉等國,都是或曾是台當局“邦交國”)

比如洪都拉斯與台當局保持“邦交”關系時期,台方每年要給洪5000萬美元的“援助”。而洪都拉斯在台這些“邦交國”中還算是比較大的國家,什麼帕勞之類的小國所需的資金更少,選擇這樣的國家來發展“邦交”,畢竟錢花得少,那年頭的台灣還能承擔得起。

但是“金元外交”推行至今日,逐漸走進“死胡同”。

灣灣的“邦交國”沒了,都怪大陸給的錢多?

其中一大問題是不斷增長的“攀比”。2021年,立陶宛在台灣問題上挑釁中國時,台當局忙不疊地派遣了一大波人跑到立陶宛,想要拉它成為自己的“邦交國”。當時台灣方面給出的條件是“援助”立12億美元,然後進口大量立陶宛朗姆酒,但是即便如此,最後立陶宛也隻是在台灣搞了一個代表處。

不過這件事後來傳到了洪都拉斯方面的耳朵裡,令其十分不爽。因為立陶宛隻是一個領土面積隻有6.5萬平方公裡,人口不足300萬的小國。洪都拉斯的領土是立陶宛的2倍,人口更是3倍有餘,而每年台當局給的錢卻隻有區區5000萬美元。相比台方一次性甩給立陶宛的12億美元,相當于給洪20多年的援助,後者作為多年“邦交國”自然感到心裡不爽。

更何況,洪都拉斯這麼窮,而立陶宛比較富有,按道理來說,給洪都拉斯的應該更多才對。

灣灣的“邦交國”沒了,都怪大陸給的錢多?

(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爾巴街景)

是以洪都拉斯藉此要求台當局把每年的“援助”提高到1億美元,并減免部分貸款。說實話,這個價格很“公道”,因為洪都拉斯在并未與大陸建交的情況下每年與後者的貿易額都有約16億美元,按照10%的關稅額來計算,每年收取的關稅就有1個多億。而洪為了維持跟台當局的“邦交”,無法享受與大陸建交的正常貿易,這個損失那比1億再翻三倍都不止……

但是台當局拒絕了。并不是因為出不起這個價,令他們恐懼的是是以産生的連鎖反應。當時算上洪都拉斯在内,台當局有14個“邦交國”,洪都拉斯還不是其中最大的一個,最大的是巴拉圭,領土面積有40多萬平方公裡。洪都拉斯要價1億美元,巴拉圭是不是應該要求更多的援助金額,其他的瓜地馬拉等國同樣要求翻倍也是很合理的要求吧?養活一個洪都拉斯可能還算小事,一旦這十幾位都開始攀比上,那就是台當局根本負擔不了的無底洞了。

3

那這種吃錢的“無底洞”、懂王口中的“糞坑國家”,跟咱們建交難道不會變成中國的負擔嗎?

這就得說到台當局“金元外交”無以為繼的另一個,也是更根本的原因了。

現代國家的發展,隻靠“輸血”式地直接給錢,已經不好使了。君不見像海地這樣,全世界掏錢也養不活它,最後居然能把五大善人全都逼反,一緻痛罵其政府的腐敗無能。

灣灣的“邦交國”沒了,都怪大陸給的錢多?

(能讓中方措辭如此嚴厲,也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前面咱們也說到,洪都拉斯曾經反手跟台當局要價1億,但這錢就算它能讨來也是“虧”的,因為跟大陸發展正常貿易就幾倍于這個數,這還沒算上更進一步合作能夠在基建、資訊化等領域推動國民經濟高品質發展這些事。

台當局的“金元外交”,就像持續給一個瘾君子提供毒品,說是“幫”他,實際隻會讓後者對此産生依賴,繼續躺着抽大煙,抽完了再伸手要。而真正救他的方法應該是幫他戒毒,找個正經營生,逐漸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灣灣的“邦交國”沒了,都怪大陸給的錢多?

是以不難了解為什麼但凡當了台當局的“邦交國”,絕大多數畫風就都不正常——你不斬斷這條“毒品供銷鍊”,永遠是廢人!

洪都拉斯這樣的國家固然稱不上物産豐盈,但其境内的的咖啡、香蕉等農産品,以及金、銀、銅、鉛、鋅等自然資源,都具有比較優勢。不論是同中國發展經貿關系,還是其自身國民經濟的發展潛力,都絕不是一潭死水。

大陸對于台當局的“邦交國”,一直都是采取這樣的經濟化解方式,沒有也無必要像台當局那樣依靠“金元外交”。

灣灣的“邦交國”沒了,都怪大陸給的錢多?

(圖源見水印)

直接掏錢的“競價”換來的外交關系注定不會穩固,台當局豁出去掏更多的錢弄不好哪天又翻臉了;從另一個角度說,大陸跟台灣方面是在“競價”,但比的不是誰給的錢多,是誰能促進對應國家的發展,這一點上對岸的“價碼”确實沒有任何競争力,台當局的(前)“邦交國”們這樣的大賬是不難算明白的。

是以對于台當局在拉美的這些“邦交國”,我們也積極地以“一帶一路”以及“海上絲綢之路”來穿針引線加強與其關系。

到2019年的時候,拉美有19個國家與中國簽訂了“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這其中就包括了台當局(前)“邦交國”巴拿馬、多米尼加、薩爾瓦多等國。

灣灣的“邦交國”沒了,都怪大陸給的錢多?

(3月26日,秦剛外長同洪外長雷納簽署建交公報)

例如薩爾瓦多2018年8月同台當局“斷交”并與大陸建交後,貿易增長極為迅速。2020年,中薩貿易額約11億美元,而到了2021年,雙方貿易額達到17.3億美元,同比增長55.9%;到了2022年,中國已經超越歐盟成為薩爾瓦多第三大進口來源地。

這帶來的直接利益,以及長遠利益,都遠非台灣方面那點“金元外交”給的錢可比,西瓜芝麻怎麼選這是沒有任何疑問的事。

這活不僅是台當局幹不了,連當“老大”的美國也幹不了。美國數十年來的去工業化,已經使美國變成了一個依靠金融吃飯的國家,不僅對原材料的需求不振,在農産品及能源某些方面美國還是出口大國,中美洲這些國家想當一個正常發展經濟的國家,美國不光幫不上忙,反而可能是同賽道的競争對手。在不久的将來,中國必然會成為拉丁美洲最大的貿易夥伴。誰是更好的合作夥伴一目了然。

灣灣的“邦交國”沒了,都怪大陸給的錢多?

(廢棄的美國工廠)

從這個意義上,越來越多國家推動“去美元化”也好,促成沙伊和解也好,台當局“邦交國”逐漸“清零”也好,這都是當今世界格局出現的同方向的變化,也許,見證曆史的時候,為期不遠了。

參考資料:

彭赫:小國的脆弱性分析

顔武:洪都拉斯,百姓緣何紛紛出逃

袁東振:從拉美政治傳統變遷透視洪都拉斯 “6·28政變”

新華每日電訊:解洪都拉斯危機繞不開憲政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