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虧了鄒鎮長在村裡組織縫紉教育訓練班,讓我學到了發家緻富的手藝,現在,我可以一邊照顧年邁的婆婆和兩個上學的孩子,一邊做縫紉工作,不用出門每個月就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說起鎮裡的築巢引鳳、就業教育訓練工作,湖南省新化縣曹家鎮小洋村村民吳滿蘭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吳滿蘭口中的“鄒鎮長”名叫鄒玖霖,是曹家鎮黨委副書記、鎮長。1990年出生的她曾是新化縣最年輕的駐村第一書記,帶領山區貧困群衆通過大力發展電商産業脫貧緻富。成為鎮上司後,她繼續帶領廣大幹部群衆脫貧攻堅,探索出來的扶貧工作經驗被全縣推廣。2020年3月,鄒玖霖作為全國6名青年典型代表之一,受邀參加聯合國成立75周年青年大會,向世界講述中國脫貧攻堅的故事。2022年8月,她被評為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2018年,新化縣的脫貧攻堅工作正開展得如火如荼,當時已是2個孩子的母親、時任新化團縣委副書記的鄒玖霖主動請纓到新化最偏遠的奉家鎮秦人社群黨支部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秦人社群地處雪峰山脈,是新化縣殘聯和團縣委的扶貧點,雖然風景秀麗,但有兩個組交通不便,村民出門購物、辦事都要靠步行,孩子上下學來回需要走三四個小時。
“要想過上好日子,我們首先要修好進出社群的路!”由于缺乏修路資金,鄒玖霖在積極争取上級專項資金的同時,與社群幹部、扶貧工作隊員一道,走村串戶勘察地形,挨家挨戶講修路的長遠意義。山路彎彎,苦和累她都頂得住,但各類蛇蟲卻把這個城裡姑娘吓壞了。自此,她換下了心愛的裙子,穿上了登山服。
在鄒玖霖的宣傳發動下,村民們有的賣豬宰牛捐款,有的拆掉自家舊房讓地,紛紛出工出力投入修路工作中。3個月後,一條總投資60萬元、長5.85公裡、寬6米的通村路修通了。
有了這條路,村民們可以友善地進出社群。貧困戶奉祥,過去每天接送女兒上學放學要花4個多小時,現在騎機車隻要不到1個小時。他有了充足的時間發展養殖業,養了10多頭牛,很快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通過這條路,村民們把蕃薯幹、臘肉、壇子菜、幹竹筍等山裡人的土特産賣到了城裡,換來了可觀的收入。為了拓展土特産的銷路,鄒玖霖在湖南省電商扶貧平台注冊了“奉家山原味土特産”扶貧小店,并利用微信朋友圈幫助村民們賣貨。山裡的土特産貨真價實,很快迎來了如潮的訂單。鄒玖霖帶領扶貧隊員既當宣傳員,又當快遞員,電商營銷發展得紅紅火火。
2019年6月,鄒玖霖挂職爐觀鎮黨委副書記,分管脫貧攻堅工作,同時擔任雲溪片區的片區長。爐觀鎮有貧困村9個,貧困人口2361戶8137人,而在9個貧困村中,雲溪片區就占了6個,脫貧攻堅任務之重,可想而知。
為了帶領爐觀鎮的群衆盡快擺脫貧困,在鎮黨委的上司下,鄒玖霖推出了脫貧攻堅“周清單”,列出全鎮所有貧困戶和貧困邊緣戶、脫貧監測戶等重點戶的情況清單,每周一晚上召開例會梳理各村各戶的脫貧任務和存在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脫貧對策。
鄒玖霖從鎮村兩級挑選業務骨幹,組建脫貧攻堅業務小分隊,分赴各村、社群指導脫貧攻堅工作,幫助村民們解決脫貧過程中碰到的實際問題,被當地幹部群衆稱為脫貧攻堅“飛虎隊”。在2020年湖南省脫貧攻堅第三方評估中,爐觀鎮實作零問題送出,其工作做法被稱為“爐觀經驗”。
由于在脫貧攻堅中表現出色,2020年3月,經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準許,英語專業八級的鄒玖霖通過三輪面試入選中國青年代表團,參加聯合國成立75周年青年大會。後雖然因疫情原因未能出席,但她通過媒體和網絡視訊,将黨和國家“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铿锵誓言和基層扶貧幹部苦幹實幹、無悔付出、用心用情書寫的扶貧答卷,向全世界傾情展示,讓世界看到了中國行動,見證了中國力量!
2020年底,鄒玖霖被任命為曹家鎮黨委副書記,2021年1月當選為鎮長。上任伊始,如何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成為擺在鄒玖霖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曹家鎮緊鄰新化縣城,但是,既無特色産業,又無龍頭企業,更糟糕的是一些村民因為沒有就業管道整日沉迷賭博,人居環境髒亂差問題突出。
鄒玖霖将人居環境整治、禁賭等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通過宣傳發動、駐點示範、建章立制,動員黨員幹部帶頭參加,僅僅用了2個月的時間,全鎮人居環境徹底改觀,社會風氣為之一振,精神面貌煥然一新。2021年,曹家鎮被評為婁底市人居環境先進機關。
與此同時,鄒玖霖積極向市、縣争取職業教育訓練政策,成功舉辦教育訓練班20餘期,讓近2000名村民掌握了一技之長,上千村民實作了增收。緊接着,她利用“抓黨建促易扶”政策優勢,大力招商引資,積極争取“曹商回曹”,在婁底市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永靖社群着力打造200畝易扶産業孵化基地,現已有6家勞動密集環保型企業意向落地,預計投産後可幫助1500餘人就近就業,真正能讓易地扶貧搬遷群衆搬得進穩得住能緻富。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覺得鄉村振興大有可為。”現在,鄒玖霖正馬不停蹄地聯系對接市、縣有關部門,銜接優惠政策,為本地回鄉創業的企業家們創造良好條件,争取項目早日落地,徹底解決全鎮剩餘勞動力的就業問題,讓鄉親們都能在家門口上班,過上美好新生活。(黃心儀 黃首記 彭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