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程式員接私活經驗

(一)項目确立

一年前,CSDN的外包頻道,一家貿易公司尋求開發業務系統。我注意到這家公司和我正好在一個城市,索性就跟了一帖,寫了點簡要的個人開發情況,當然最重要的是附上了自己的手機号碼(當時CSDN外包頻道還不限制這個資訊的)。第二天就接到那家公司總經理的電話,這讓我多少有點意外,電話中,雙方客套兩句後,約定好周末面談。

和以往面試一樣,我帶上個筆記本(上面有以往開發的項目示範版)按照約定好的時間,準時去洽談。地點是在對方的辦公室,一進會客室,給我第一感覺整齊、清新、優雅、綠色;窗外則是甯靜的半島和微瀾的海浪,心情頓時感覺非常暢快。

電話中那位非常紳士的總經理,年紀大概45歲左右,我們的談話直奔主題。我先簡單介紹了一下自己的情況(工作和開發經曆),用筆記本示範自己以前開發過的兩個類似項目情況,他則不時地提幾個關心的問題。然後,他簡單地将自己公司的需求告訴我,并把現行的系統的主要功能示範給我看了看。

整個談話過程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最後時刻說的話:“我看了你以前開發的系統示範,認為你完全有能力開發我們的系統;我也不打算再尋找其他人來面試,因為我的時間不允許我這樣做。你如果覺得剛才我們談到需求内容和開發價格都合适,那麼我們就此開始合作。”

我是個程式員,他是個商人,我們的合作就此開始。 

正文:(二)需求确定1

有了第一次的面談,我對這家公司的整體印象不錯。說起來,我以前去過不少公司(自己工作過的公司或談項目去過的公司),尤其是從事貿易的公司,還是第一次見到辦公室這樣讓人感覺如此舒服的。

簡單說一下我需要開發的系統,其實并不複雜,就是一個典型的貿易系統,主要功能是管理公司的産品、客戶資訊,然後給客戶報價、生成合同、給廠家下生産單等等。當然,這每一個子產品中都會有很多特定的需求,例如,産品的價格組成,當某些價格組成發生變化時,系統需要自動更新到所有可能産生影響的部分去。

(那位非常紳士的總經理,為了叙事友善,給他取個名字吧,就叫Gentleman吧)

Gentleman把他們現在使用的系統,發了一份給我,在我看來這個系統簡直就是一個學生的實習作業。無論從系統的性能上,還是操作的界面上,邏輯的條理性上,都存在很多的問題。但就是這樣的系統,Gentleman居然使用了近7年的時間,這讓我感到很驚訝,甚至于難以了解。而Gentleman經常在需求的溝通過程中,提到他們原先的系統如何如何實作,我心中總是會非常不舒服,覺得拿這樣原始而粗糙的系統來與即将開發的系統相提并論,我認為是對我的輕視或者說低估。

對了,需求中有個重要的部分,那就是資料同步。因為Gentleman長期定居在國外,每年隻回國兩次,每次大概一個半月,平時他都是通過IM和Email來管理他的公司。

正文:(三)需求确定2

我用2天時間,把他們原先的老系統的所有功能,都'學習'了一遍,在自己大腦中已經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輪廓。其實行業軟體,大家隻要熟悉其業務流程,就會感覺非常簡單。因為從程式實作上來看,主要工作就是資料庫的表結構設計,以及相關前台界面的操作合理性。

Gentleman在他回CA國之前,約我再見一次面,并給我發來一份他自己整理的需求文檔(20頁左右)。因為我白天要正常上班,而他的返程機票已經訂好,是以我們隻能約定好晚上見面。這次,他約我的地點是一家五星級酒店的自助餐廳。用他的話說,他不知道該去哪合适,隻知道這個地方吃飯還比較自在,他喜歡這的環境。這家自助餐廳給我留下的印象,就是用餐的外國人比中國人多,當然Gentleman給我的感覺也有點像個外國人,隻是和我說話的時候還是用中文而已。

我們邊吃邊談系統的需求,他把自己需求檔案中描述的内容,再給我講述一遍。而且講得非常仔細,生怕我有不明白地方。其實他說的大部分内容,對于一個有8年開發經驗的程式員來說,完全沒必說得這麼細緻。當然,我也不打斷他的思路,隻是默默地聽着,因為我不想讓他以為我很狂妄。我看着他認真的神情,思想反倒有點走神,腦子裡尋思這一個問題:我什麼時候能像他這樣工作和生活?

就系統的需求,我們聊了大概有3-4個小時,從自助餐廳到酒店大廳的會客區。Gentleman想把他所有能想到的想法和問題都告訴我,因為他明天就要飛回CA國,這半年内,再也沒有這樣好的溝通機會了,畢竟Email中的描述隻能停留在字面上。

那夜,我回去後,腦子裡并沒想任何系統需求,隻是一直在想:我什麼時候能像他這樣工作和生活?

正文:(四)系統整體設計1

需求大緻上了解以後,我開始着手系統的整體設計工作。

首先,從應用角度上來看,這個系統是準備在一家30人左右的公司運作,而且Gentleman需要在自己的筆記本上安裝一套系統,并與國内公司這邊進行資料同步。另外,他們公司在每年的春秋廣交會期間,都會帶産品去參展,期間有5-6台筆記本需要使用系統,以便随時給客戶報價。是以說,各個資料庫之間的同步,是這個系統的一個非常重要内容。

其次,我開發系統有個習慣,即在完成系統功能的同時,比較注重界面的設計。這個習慣,也讓我在這個系統上多花了30-40%的時間(Gentleman對于界面并未做任何要求)。但我認為是必要的,我們程式員在寫程式的時候,都使用IDE工具,我個人的感覺,如果這個開發工具非常醜陋或看起來别扭,在開發系統的時候,是會非常不舒服的。同理,業務人員每天都是使用這套系統來工作,如果系統的界面非常差,操作起來很别扭,那工作簡直就是遭罪。

還有,系統的整體架構。我沒有采用以前開發過度系統架構,雖然這樣能節省我很多時間。但我仔細考慮了一下,由于這個系統對于時間要求并不緊迫,而我也想積累更多的系統架構,是以最終決定在原架構的基礎上做許多更新改良,以便更試用于這套系統。

(不少程式員開發系統,是一套架構多處使用。我認為如果時間不是很緊張的情況下,完全可以設計更好的方案。這樣在接下一單項目的時候,就可以有更多更好的系統示範給客戶看)

系統的功能就像人的五髒六腑,界面則是人的長相和外衣;長相雖然不影響身體健康,但絕對影響找對象,呵呵,是以說,界面是個不大不小的問題。

正文:(五)系統整體設計2

Gentleman回CA國後的一個月内,他仍然每周都給我發過來最新的系統需求,其中有專題性質的(例如:某處的價格算法,以及價格調整的系列影響),也有系統整體性的需求調整。我則有條不紊地地分析着每份需求檔案,從這些需求檔案中,我能感覺到Gentleman對這個系統的期望值很高,因為他不僅是在提需求,甚至是在做程式設計工作,哪些部分需要加按鈕,這些按鈕完成什麼功能,具體某個字段是下拉清單顯示,還是彈出視窗等等。

在此期間,我并未急于做實質性的業務程式開發工作。我從Gentleman的衆多需求檔案,逐漸整理和設計出系統的幾個核心表結構,在這幾個核心表結構還沒有相對穩定之前,我是不會寫一行業務程式代碼的,這是原則。當然,我的程式架構的改進工作是一直在同步進行的,因為程式架構部分和業務程式部分幾乎是平行的,隻需要在架構中考慮到幾處重要的StatusBar和ProgressBar,以及系統的整體顯示風格即可。

(即便如此,在後續的開發過程中,還是出現了需要調整核心表結構的情況,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随着核心表結構的設計過程,我的腦海中正在一步步地形成整套系統的資料脈絡(主業務資料流和輔助資料流)。與此同時,Gentleman經常在發送新需求檔案的同時,詢問系統的進度情況。而此時的系統進度隻是在我腦海中,在一份資料庫表結構檔案中(我沒去寫非常詳盡的設計資料,因為一個人的系統沒必要把過多的時間放在文檔上,文檔工作是對于協同開發小組比較重要的),我無法讓Gentleman感覺進度的情況。我隻是告訴他正在做系統的設計工作,我也沒發送改進好的程式架構給他看,我認為把一個半成品給對方看,還不如不給對方看。

Gentleman很了解我的工作,雖然我的目前的工作彙報隻是停留在口頭上。噢,又忘交代了,Gentleman在成為商人以前是學計算機專業的,不過,我至今還不知道他是否當過程式員。

中間插一讨論篇《程式風格》,本篇與這個項目開發有些關系,但并不納入到正文中。 

歡迎各位程式開發高手積極讨論一下。

讨論篇1:程式風格

程式是什麼?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看法,比較經典的論斷是 程式=資料+算法。資料是一套系統的核心,他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好比人民的溫飽問題。算法是什麼,算法是系統的引擎,算法的好壞優劣決定了程式執行的效率。但随着現在硬體技術的提高,很多程式員已經淡化了算法的重要性,以完成功能為标準,這是可悲的事情。

依我的看法,程式不光是資料+算法,那隻是程式的行體部分;程式還需要有風格,這才是程式的神态部分。隻有形神兼備的程式,才是一個優秀的程式。程式風格又包涵哪些内容呢?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設想一下,如果一個閉月羞花的美女,出口就是髒字;如果一篇行文灑脫的文章,字确寫得東倒西歪;如果一座雄偉的山峰,上面确寸草不生。那樣是不是很煞風景?

程式風格是什麼?程式風格就是一個程式中,在資料内容以外所展現出來的内涵,它表現在程式的各個方面。從使用者的角度:主要展現在程式的整體顯示風格(顔色基調、圖示風格、字型大小)和互動風格(資料組合方式、功能區劃分、操作流程);從程式開發者的角度,它包括項目的管理、源檔案的組織、代碼的風格、注釋的寫法。

對于一個人的項目,程式的風格就取決于你的個人風格。程式員在鍛煉開發技術水準的同時,應該同時培養你的程式風格。

恭候拍磚! 

正文:(六)Coding 1

程式的風格和核心資料庫表基本确定後,我開始了系統的子產品設計和編碼工作。我的基本思路是,按照程式子產品的重要性,逐個子產品實作。單個子產品的設計和編碼同時進行的,完成好一個子產品,就發送給Gentleman稽核,以子產品程式為交流載體,友善雙方溝通。

夜晚22:00後,靜夜孤燈下,一杯水,一個人。時而低頭沉思,時而握筆繪圖,時而指走鍵盤,這就是我平時工作的畫面。一行行代碼,一個個畫面就這樣躍然螢幕上。

系統中最先做到是産品管理子產品,大家可能會認為這樣的子產品應該是比較簡單的。是的,如果隻是實作建立、編輯、删除功能的話,肯定很簡單,但我确故意要将簡單的東西複雜化。廚師的水準高低,不在菜上,而在于做菜的功夫上。

我在實作産品管理子產品時,考慮到很多問題。如何将主貨号和詳細貨号關聯?主貨号中的哪些字段應該與詳細貨号中的相同,兩者之間應該怎麼顯示和編輯最合理?程式實作的過程中,哪些子產品可以共用,哪些字段需要備援?編輯某個貨号的時候,應該怎麼顯示其他貨号的詳細内容作為參考?怎麼讓業務員輸入最少的資訊即可完成操作?

上面這些問題,有Gentleman提到的,更有Gentleman沒提到的。我認為系統的開發過程,就像一段外語的翻譯過程,有人是直譯,有人是意譯,孰高孰低,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至于其中多付出的勞動,雖然隻有自己知道,但同樣可以展現在你的勞動成果中。

在我的觀念中,開發系統不僅僅是為了開發而開發,應該再提升一個高度,至少要讓自己滿意。後來證明我的思路是正确的,Gentleman對于我的程式實作方式,很滿意,或者說贊賞。以至于他總是說我聰明,能準确地了解他的意圖,并恰當地實作出來。具體展現在他的需求文檔中,以往那些瑣碎的、近似設計的描述少了,他隻提他想要的結果,具體實作他已經不用操心了 - 這正是我的目的。

我和Gentleman的關系,開始有點像Partner了。

正文:(六)Coding 2

自從編碼開始後,項目開發工作似乎進入了正軌。

這套系統的編碼過程中,有一個十分麻煩的地方,那就是貨号價格的變化,需要更新多非常多的地方。這些都是Gentleman在常年的工作中總結出來的,他心中非常清楚。他隻要一看這些價格數字,就能知道哪些是正确更新後的,哪些是未更新的。可我在短時間内确是很難做到的這一點的,是以,我單獨寫了一份價格更新對照表,雖說整理着份檔案花了不少時間,但磨刀不誤砍柴功,這份檔案在後續的工作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是以,我認為在開發過程中,對于那些容易混淆或需要非常仔細的地方(例如:本系統中的各種價格組成、公式、更新對照等),應該單獨寫份文檔作為項目參考資料(這份文檔一定要準确無誤),即便是一個人開發系統,也有必要。就像Windows API參考文檔一樣,當程式需要調用具體API函數的時候,隻要查一下參考文檔就可以了,完全沒必要去記住那些具體參數,因為短時間内去記住那些參數,是不現實的。随着開發的過程,對于那些經常調用的部分,自然就熟悉了。

編碼的過程,是對設計的逐漸修正的過程。設計時了解不準确的部分,在Coding的過程中,都會逐一發現。

很多人羨慕一個人開發系統,其實一個人開發系統的優勢和劣勢同樣明顯。優勢在于整個開發中,省卻了所有的開發溝通時間,因為整個系統(哪怕是非常細小的環節)都了然于胸;劣勢就是孤單,遇到任何技術問題都必須自己一個人去解決,解決問題後的快感也沒人分享。

這個劣勢在後續的開發中,給項目帶來了一點問題。

正文:(六)Coding 3

編碼的工作是辛苦的,遠沒有程式設計時的天馬行空,需要的是嚴謹的工作态度、良好的編碼習慣和相對完整的開發時間。對于Part-Time開發者來說,很多人覺得非常辛苦,主要是因為沒有完整的開發時間。

項目的開始階段,一般開發者都能保持相對高的開發熱情,但一旦進入編碼的中期,這種熱情支撐下的開發進度就開始疲态盡顯。我也是遇到了同樣的問題,項目進行了3-4個月左右的時候,開發進度明顯比預期的低了很多,就連大洋彼岸的Gentleman也能明顯感覺得到。

Gentlman開始有些着急了,經常在Email中詢問開發進度(其實就是催促開發進度),并主動提出快速開發獎勵。我非常清楚Gentleman的心思,首先,他是想在下一次的廣交會之前使用上這套新的系統,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其次,他是認為我目前的系統開發品質比他原先預期的要好,是以很樂意提高開發費用。面對相對優厚的額外獎勵(這是Gentleman高明的地方),我也很想提高效率,但由于種種原因我很難進入快速開發狀态。

多說兩句當時的情況,權當為自己開脫吧。其一,項目進展到3-4個月左右的時候,我老婆正到預産期,我可愛的女兒來到了這個花花世界;其二,在去年轟轟烈烈的A股牛市中,我這新股民懷着快速發财的夢想,在5500點的高位殺入了大量的資金,結果虧損嚴重,緻命的是這些資金有大部分不是自己的存款。這讓我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幾次出現失眠的情況。僅此兩點,大家就可想而知我當時的狀态了。

心态上無法進入工作狀态,時間上無法保證開發時間,一個人的戰鬥,孤立無援,我把項目帶入到了最艱難的境地。 

正文:(九)Coding 4

面對Gentleman的額外獎勵,我深感慚愧,雖然内心很想加快開發進度,但當時的心思确又很難聚焦到項目開發上來。這樣渾渾噩噩的狀态大概延續了一個月左右,項目的開發進度比預期已經差了一大塊。我幾次想在Email中告訴Gentleman我的痛苦,但炒股導緻的心理失衡問題,怎麼能讓他去承擔後果。我問心有愧啊!

即便在如此情形下,程式的代碼品質還是我把握的第一要素。要麼不寫,要寫就一定要保證品質,我絕對不會做殺雞取卵這樣的事。盲目上線帶來的一定是後續更大量的補救工作,同時也會影響客戶的信心。這一點,應該也是Gentleman欣賞我的地方之一。

随着春季廣交會時間的日益臨近,Gentleman已經感覺到項目無法在此之前完成,但他表現得非常大度。不僅沒有過多地責怪我,相反還繼續鼓勵我,額外獎勵依然有效,隻是要求我全力把程式開發好。Gentleman的做法,讓我非常感動,我時常自己在問自己:如果我不能及時調整好心态,不能堅持把項目開發好,對得起Gentleman這樣的好人嗎?

我的名言:生命就是折騰與被折騰的過程。

這渾渾噩噩的一個多月,其實就是我個人心态的築底過程,而這心态鑄底成功的因素中,我清楚,有Gentleman一份功勞。伴随心态的調整成功,項目開發也重新步入正軌。當然Gentleman也從CA國飛回到本市,開始籌備公司的春季廣交會的展覽。

準确的說,此時此刻,系統的編碼工作已經完成了80-90%

正文:(十)資料庫選型

個人項目中,心理層面的問題需要自我調節,技術層面的問題同樣隻能獨自解決,下面就寫點技術問題。

在這套系統的資料庫選型中,我是經過一番思考的。從我個人技術熟悉程度上來說,是對DB2和Sql Server比較熟悉。但對于30人規模的中小型公司,沒必要選用過大的資料庫,Oracle、DB2這類首先被PASS掉了,在Sql Server、MySql、Sybase ASA中,MySql中,到底應該選用哪個呢?

可能很多人認為Sql Server應該是首選,最初我也在重點考慮它。但是Sql Serverd資料庫,部署起來有點麻煩,考慮到Gentleman是長期在國外生活,在系統開發的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對資料庫的結構進行調整。是以,資料庫一定要便于打包和部署。其次,考慮到資料同步問題,因為這個系統最終資料庫的部署,是需要在公司本部放一個中心資料庫,另外幾台筆記本上各放一個遠端資料庫。而這些資料庫之間,要能夠非常友善的進行資料同步。此時Sybase的Mobilink同步技術就進入了我的視線。(在這個項目之前,我并未做過資料同步方面的工作)

綜合上面兩個主要問題,我最終選擇了 Sybase Asa 資料庫,這款資料庫,非常友善部署。更新資料庫的時候,隻需要直接替換資料庫檔案和日志檔案就可以。而且我從Mobilink的資料中了解到,它是基于偶連接配接的同步技術,專用于中心資料庫與多個移動資料庫的資料同步的解決方案。我心想:Mobilink技術簡直就是為我們這種應用而設計的。

同為Sybase的産品,ASA資料庫理應與Mobilink無縫銜接。

讨論篇2:技術與應用

很多在校的學生和入行的新人,總是最關心開發技術,而且最關注流行技術。就好像流行時裝一樣,看哪些語言或工具流行,就學哪樣,有甚者把市場主流的應用開發語言都學了個遍。其實大家會發現一個問題,即便學習了所有的開發語言,仍然不可能就此成為開發高手,因為他們學到的隻是外在功夫,而非内功。

關于技術的内功和外功問題,大家隻需要在開發的過程中,稍微用心體會一下,就可以找到練内功的方法。寫代碼的時候是不是頻繁 Ctrl+C 和 Ctrl+V ,而不去琢磨複制過來這段代碼或算法的基本原理?函數中的參數設定,是否僅僅滿足功能就可以,還是需要預留下某個擴充?哪些功能代碼可以抽象成一個類來實作,而非在程式中到處Copy同樣的代碼?等等!

(書法作品中一筆一畫即能展現深厚的功底,想成為行家,就應該在程式的每個地方有自己的心得)

同樣的程式,從客戶角度,他們關注的側重點是完全不同的。依據我的開發經驗,客戶基本上不關注系統采用的技術架構,哪怕你說得天花亂墜,那最多隻是談價格的一點小資本而已。他們關注的是系統功能,能否設計出他們認為最快捷、最安全、最實用的系統。“落後”的技術,同樣有廣闊的生存空間。因為對于客戶,适用的就是最好的。

一個人做項目的時候,請記住:技術不是越新越好,而是越适用于項目越好,越熟悉的技術越好。在技術上你站得越高,項目的成功率就越高。(想學習和鍛煉新技術,最好請到其他的項目組中學習,因為一個人的項目,新技術意味着無數未知的問題)

恭候高手拍磚!

正文:(十一)項目中期收款

Gentleman回國後的這一個多月時間,幾乎一直在忙于春季廣交會的事情,很少和我聯系。隻是約定等他從廣交會回來後,讓我去他那領取部分項目款。

(在第一次面談的時候,Gentleman就問過我項目收費方式的問題。現在一般公司的付款方式是361方式,即30%作為項目啟動款,60%在項目驗收後付款,10%的尾款最後在确認系統運作正常後付清。而我給Gentleman的答複是,項目開發前我不收任何款,等系統基本成型後(即客戶可以認同開發品質和效果後)付60%的項目款,正式上線運作後,再付40%的項目款。

我之是以采取這樣的收款方式,首先,我對自己的開發實力有信心,相信客戶在見到系統後,會樂于付款;其次,我考慮對方是一家公司,而我是個人開發者,讓對方提前把錢付給個人,這其中的風險明顯大于付給一家公司。而我關心的是項目款的多少,并非付款時間。)

這次,我們見面的地點是Gentleman在本市的House,我按照約定好的時間準時到達。他的房子位于本市一段黃金海岸線上,從室内就能看到浩瀚的大海,總面積約有160平米,價值至少兩百多萬。屋子以淺色調為主,家具并不多,顯得非常整潔。用Gentleman的話說,他常年定居在CA國,這房子基本是空着,隻是回來的時候住這,是以陳設簡單了些。

我們的話題,始終圍繞着房子,而并沒有說太多關于項目的事情。那天,我才了解到,Gentleman在做生意之前,也是工薪族,居住在一套30平左右的老房子中。後來公司逐漸地發展壯大,他家的房子也随之換了三次,地段一次比一次好,面積一次比一次大,而他現在在CA國的家,是一棟獨門獨院的木房子。

從Gentleman家出來的時候,我已懷揣着剛收到的項目款,心中雖說有幾分成功的喜悅,但同樣有幾分抹不去的惆怅。

正文:(十二)意譯的煩惱

在整套系統開發的過程中,我一直采用‘意譯’的模式,對Gentleman所提出的需求進行改進設計,但也有例外的情況。系統中有一個子產品是給工廠下生産通知單,在這個子產品的處理上,就出現了問題。

公司目前的做法是依據合同中的産品數量,給工廠下達生産。一份合同由多種貨物組成,每種貨物的訂購數量和外銷價是不同的。實際工作中都是将一種貨物中所有的訂購數量都制定一家工廠生産,當時,我從邏輯角度上分析,認為存在這種可能,即一種貨物分交給兩家以上的工廠生産。

是以我在設計中提出了改進子產品的設計思路,并彙報給Gentleman,他當時的反應顯得有些猶豫。因為現在的實際工作中是不存在這樣的情況的,如果系統能實作到這種程度,肯定是更靈活,是以他就準許了我的設計思路。

這個子產品的設計和實作過程中,由于要實作到同一種産品配置設定給多家工廠,并且訂購數量要動态配置設定和回收。是以需要考慮到情況就複雜了很多,時間自然也多花了N倍。最終實作出來的效果是非常不錯的,操作員可以清楚地看出每份合同下達的生産通知單,以及每種産品的生産數量。

但以上所認為到的程式最佳實作效果,都僅僅是我個人認為的狀态。當把這個子產品拿到具體業務員那測試操作的時候,問題就顯現出來了。他們都反映麻煩,第一,從思路上和現狀有點差别,感覺别扭;第二,在操作步驟上又多了一步操作,耽誤時間。最後,Gentleman在考慮再三後,讓我把這個改進子產品功能去掉,依舊實作最原始的需求。

後來我總結此次教訓,雖然子產品的功能更靈活、更強大,但客戶隻需要他想要的,改進子產品一定不能成為畫蛇添足。

正文:(十三)測試之痛1

程式編碼工作逐漸接近尾聲,接踵而來的就是功能測試、子產品測試、內建測試、系統測試等。對于系統測試,開發人員大都不願意去做的,因為這是一項既繁瑣、又無成就感的工作。

一套沒有經過嚴格測試的系統,就像一匹沒有缰繩的野馬,誰也不知道它發飙的時候,會跑到什麼地方去。再繁瑣的工作也要做,初步的功能測試和子產品測試工作自然是由我自己來完成。可我發現個問題,我隻要輸入一些資料到系統中,開始做測試工作,就會自然地進入到一種自我欣賞系統的狀态中,一圈資料測試下來,隻能找到少量的程式錯誤。

Bug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程式錯誤,例如:由于資料邊際校驗不強而引起系統異常當機,程式顯示不正确等;第二類是算法錯誤,即程式中某些資料的計算方法不正确,或資料更新不完整。對于第一類錯誤,我還好測試些,畢竟出現問題後,一目了然。但對于第二種錯誤,我根本無法察覺,例如一套産品的最終價格是58,我很難直接判斷出這個價格是正确計算結果,還是有問題。但對于有豐富經驗的業務員來說,他們是很容易做到的,因為這些價格他們太熟悉了。

考慮到我在測試過程中很難發現第二類錯誤,是以就和Gentleman商量,看能否找人來協助我做這部分的測試工作。(當時我以為Gentleman的日子過得很潇灑,身在國外,遙控公司,自己則周遊列國,好不自在。)而他也沒含糊,一口就答應下來,我真是喜出望外。

其實我的想法僅僅是,讓他找個心細的業務員來做系統的測試工作,但出乎意料的是,他居然親自上陣,自己一個人來做測試工作。 

正文:(十四)測試之痛2

Gentleman是一個辦事認真仔細的人,他每次測試完一個子產品後,都會詳細地記錄下錯誤的具體情況(效果、他估計的原因、在什麼資料輸入流程下出現錯誤等等),然後發一份錯誤報告給我。有時為了描述一個錯誤,需要要寫上百字,并配以螢幕截圖。我見過他在電腦上輸漢字,基本上是二指禅的功夫,輸入速度非常慢。是以我可以想象,他在做完測試後,敲上一篇上千字的錯誤報告需要多少時間。而且,後來我從Gentleman那也證明了自己的猜測,他花在寫Email的時間,遠多于測試時間。

雖然我多次建議Gentleman将測試工作交由下屬去做,但他一直都沒有同意。他說,系統的需求和設計過程,都是他全程參與的,換了誰都沒有他這麼清楚。其中有很多地方都是與原系統不相同的,如果換由其他人來做測試的話,是測試不出問題來的。他堅持測試到基本可用的狀态,再交由其他人來做後續測試。

我真的為他這種認真的工作态度所感動,是以他每次發送新的錯誤報告後,我都會盡快把這個錯誤修改好。我們就這樣合作,他一有空就測試程式,然後把錯誤報告發給我,我将修改好的程式發送給他,他最後再做一次錯誤修正後确認測試。為了我們的測試能基于相同資料,我們之間還經常交換資料庫,固定以某段資料為測試基礎。初略估計,這個測試階段他的工作量應該是我的2-3倍,因為大部分的Bug,都很容易修改,隻有少量幾個需要調整較多的地方。

看着系統一天比一天強壯,這種感覺真的很美妙,就像練健美的人看着自己的肌肉越來越發達,喝酒的人感覺自己酒量越來越大一樣,都是很享受到事情。

同時,Gentleman也基本上切換到新系統下工作了,隻是用老系統來查以前的資料。因為有了新系統的比較後,他已經無法忍受老系統的低效率了。

正文:(十五)測試之痛3

系統經過Gentleman和我的多次測試和修改後,健壯性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在測試期間Gentleman想從CA國飛回來,專程為系統上線前做最後的實戰測試。我是不贊同的他這麼做的,當時正好趕上萬衆矚目的北京奧運會,他的簽證上也遇到了些麻煩,是以也就順利成章地取消了這一臨時計劃。

雖然Gentleman自己沒回來,但他專門安排了他的助理(本文中稱呼為MissLee)來協助我做上線前的最後測試工作。我和Gentleman協商後,制定的計劃是:測試資料庫放在MissLee的電腦上(以後再配備專用的資料庫伺服器),首先在營銷部的5台電腦上安裝用戶端程式。即本套系統先由營銷部來做實戰測試,因為他們的業務中使用到的子產品最多,資料所走到流程也最全。當系統測試沒有問題後,再全面推廣到公司的所有機器上,這個過程預計2-4周。

系統安裝到營銷部後的那些天,他們馬上就有很多資訊回報。依據Gentleman的要求,營銷部所有的回報意見都統一發到MissLee那兒,再轉交給Gentleman本人。Gentleman和MissLee會對這些資訊回報進行分析,例如:哪些意見是非常正确的,系統的确需要在某處添加資料項、添加功能或資料導出。然後他們會整理好,發送Email給我。我越來越覺得Gentleman真是個Good Partner,他的事先安排,讓我的工作井然有序,而不是面對嗡嗡作響的各種嘈雜意見,這應該是很多人值得學習的地方。

當然,這期間系統也有很多'莫名其妙'的錯誤,例如,他們在導出一份報表檔案的時候,進度條總是停在30%處就不動了。而我在自己的電腦上,和Gentleman的電腦上都測試不出這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大多是因為,産品庫中缺少了某些産品的圖檔啊,或金山詞霸的自動取詞功能引起系統中特效按鈕顯示不正确等等)。類似于這種情況的問題大概有五六次,我都是需要及時到現場測試,然後逐一排查原因,最終找到問題所在。

解決這些疑難雜症的話說起來很輕松,但在實際找尋錯誤的過程中,沒有交流,隻有自己一個人琢磨。都是在結合程式源代碼的基礎上,仔細排查錯誤,這個過程既曲折更痛苦,需要相當的開發經驗。以至于後來Gentleman開玩笑,說我無所不能,在我這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

經曆了半個多月的系統測試後,營銷部人員,也由最初的對系統很不放心,到享受系統帶來的高效工作。

讨論篇3:項目之上的情感

在本文前面的若幹節中,我已經多次提及Gentleman身上的特點,認真仔細,善待員工。原本我以為他平時的工作很輕松,可後來才知道,他每天工作都在十小時以上。國内與CA國有八個小時的時差,這邊白天上班的時候(他那就是17:00-01:00),他基本上都挂在IM上,随時與公司這邊保持着聯系,而且還要處理大量的客戶Email。

現在回想起測試階段,我把大量的測試工作都交由他來做,真是于心不忍。系統安裝到營銷部的時候,MissLee和其他同僚也都說Gentleman非常辛苦,希望系統能給他減少負荷。我當時心中就在想一個問題,當今社會,有幾家公司的員工會這樣為老闆說話?大家為什麼會這樣向着老闆說話?如果Gentleman身上沒有特殊的品質,員工又是會怎麼樣?看到了這些,我就不難了解,為什麼一家30人不到的貿易公司,每年的貿易量卻能達到2000标箱以上。

這封Email之後,我能明顯感覺出我們的關系更親近了,已經超出項目範疇了。一個人的成功不可能是偶然的,Gentleman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在後續的Email中我直言,項目的收入對于我來說是次要的,能跟着成功男士學習優秀的品質對我來說更為寶貴。

系統從一開始設計的時候,就有資料同步的需求,即公司區域網路的電腦都通路中心伺服器的資料庫,而各台筆記本都通路本機上的分資料庫,兩者是完全同構的資料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