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币萌研究院] 投研報告 - Celer Network (CELR)01 項目簡述02 項目解讀03 經濟模型04 團隊/融資05 項目分析

[币萌研究院] 投研報告 - Celer Network (CELR)01 項目簡述02 項目解讀03 經濟模型04 團隊/融資05 項目分析

CryptoArt: [Martin Lukas Ostachowski] Chain Linking

↯ 内容來源:微信公衆号:币萌

↯ 本投研報告由币萌研究院釋出,報告内容僅供參考,切勿作為投資建議或投資依據。

↯ 文中所涉資料均截至 2021/4/6,可能與發文時的實際情況有所偏差,請自行驗證。

01 項目簡述

Celer Network 是一個專注 Layer2 技術、解決區塊鍊擴容問題的項目,目前已提出多種擴容方案,2019 年在以太坊上實作了通用狀态通道擴容方案,并提出狀态通道标準,近期重點在于實作基于 Optimistic Rollup(後期或轉 ZK)的 DeFi「原地擴容」方案 Layer2.finance。

關鍵詞:Layer2, DeFi

官網: https://www.celer.network

推特: https://twitter.com/CelerNetwork

電報: https://t.me/celernetwork

文檔: https://celer.network/docs/celercore

部落格: https://blog.celer.network

代碼: https://github.com/celer-network

02 項目解讀

2019 年 8 月,Celer 上線了基于以太坊主網的狀态通道網絡,是以太坊上的首個通用狀态通道,并基于這套網絡開發了一個小遊戲對戰平台 CelerX( https://celerx.app ),目前在全球已經獲得了 100 多萬使用者,這些使用者進行了 2000 萬場遊戲,交易金額達 2000 萬美元。2020 年上線了基于 Cosmos SDK 的狀态守衛者網絡(State Guardian Network),這一條專用側鍊解決了狀态通道的狀态托管問題。

Celer 一直在探索各類 Layer2 擴容方案和與之相關的配套設施,近期的重點在于實作基于 Optimistic Rollup (後期或轉 ZK)的 DeFi「原地擴容」方案 Layer2.finance,另外還上線了 Celer cBridge,利用狀态通道技術,讓資産在所有支援 EVM 的 Layer1 和 Layer2 以及 Layer2 和 Layer2 之間自由流通。

2.1 Layer2.finance

2.1.1 設計背景

Rollup 是近期受到較多普及且被社群廣泛認同的 Layer2 技術方向,湧現出了 Optimistic Rollup、ZK Rollup 等多個方案,目前主流的觀點是打造一個與以太坊 EVM 相容的 Rollup 擴容鍊,現有的 DeFi 生态皆可部署遷移到這條 Rollup 鍊上。但這存在着一些問題。

  • 單個 Rollup 的擴容效果是有上限的,但如果使用多條 Rollup 又會影響 DeFi 的可組合性,是以這隻能作為一個短期應急方案;
  • Rollup 的技術架構和使用者互動更加複雜,開發者進行協定開發、使用者進行操作都很困難;
  • DeFi 協定所依賴的配套基礎設施(如預言機等)遷移到 Rollup 上,又會面臨各種安全性挑戰,進而影響 DeFi 協定的安全性。

綜合來說,Rollup 鍊和以太坊主鍊始終是分立的,即使相容 EVM,也難以在短期内達到主鍊的安全性和操作便利性,且能夠提升的性能也有上限。對于普通使用者來說,出于 Gas 方面的考量,這或許是一個無奈的選擇;但對于巨鲸來說,大額資金互動無需考慮 Gas,選擇 Layer1 更加穩妥。兩方勢力的分立選擇,會使 Rollup 鍊和主鍊的流動性割裂,極大的降低 DeFi 的市場效率。

2.1.2 技術方案

Layer2.finance 在設計理念上與傳統 Rollup 方案有本質不同,Layer2.finance 不會将 DeFi 協定本身遷移到 Layer2,而是建構了一個類似去中心化中介的模型,使用者将資金存在 Layer2 鍊上,并且通過特殊的 Layer2 交易(transaction)形式,指明自己的資金希望被放在哪個 DeFi 協定中去。

具體而言,在 Layer2.finance 的 Rollup 鍊上,「交易(transaction)」不再是「A 給 B 發錢」,或者直接的智能合約函數調用,而是一個資金配置設定指令,例如「我想放 100 USDT 到 Compound 協定中去」。

Layer2.finance 的 Rollup 架構,實作了一個無需信任的「資金配置設定指令彙總」功能。例如在兩個小時内,有 10 個 Layer2 使用者陸續發出了「我想存 X USDT 到 Compound」的交易指令,Layer2 Rollup 将所有這些交易彙總,直接将 10 人的 USDT 一次性配置設定至 Compound,即實作 Layer2 到 Layer1 的函數調用。這樣就能将原本的 10 次交易簡化為 1 次交易,每個使用者平攤的 Gas 僅為原來的 1/10。同理,當有更多人參與聚合時,平攤的 Gas 就會更少。

在這個過程中,使用者需要先向 Layer2 Rollup 存入資金,以進行操作。使用者資金分為以下三種狀态:

  • 閑置資金:使用者存入後沒有進行任何操作的資金。
  • 已承諾資金:已發出交易指令(資金配置設定指令)但未被執行的資金。使用者有意在某個 DeFi 協定或政策存入資金/提取資金時,距離實際執行有一段時間的延遲,延遲期間這些資金處于「已承諾」狀态。
  • 已配置設定資金:已執行資金配置設定指令的資金,這部分資金以 stToken 的形式呈現,與 Compound 中的計息代币 cToken 類似,這些帶有收益率的 stToken 可用于贖回基礎流動性,并将收益返還至閑置資金。

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使用者是将 Layer1 的資金存入 Layer2,成為 Layer2 Rollup 上的閑置資金。使用者發出交易指令後,Rollup 出塊節點在 Rollup 鍊上彙總這些交易,當彙總了足夠多的交易,使每筆交易平攤的 Gas 費用較低時,或者是等待了一定時間後,出塊節點就會在 Rollup 鍊中生成一個區塊,将每個使用者賬戶狀态的狀态根(stateRoot)釋出到 Layer1,并将彙總的使用者資金配置設定到 DeFi 協定或政策中。Rollup 出塊節點是一個邏輯概念,最終将成為去中心化的 Celer 狀态守護者網絡(SGN),以確定能夠對抗審查并增加 Rollup 鍊的安全性。

前文提到,使用者在發出資金配置設定指令後,距離實際執行有一段時間的延遲。目前 Layer2.finance 的 1.0 版本基于 Optimistic Rollup,「執行延遲」是確定在轉移資金之前最終确定總資金配置設定建議的挑戰時間視窗,相比傳統的 Optimistic Rollup,Layer2.finance 的挑戰期可以從數周縮短為數小時。未來 Layer2.finance 會計算遷移至 ZK Rollup,ZK Rollup 的狀态根有效性不需要挑戰期,是以資金移動延遲取決于區塊時長。

2.1.3 技術特點

Layer2.finance 的特點主要在于以下幾點:

  • 降低 DeFi 參與成本:通過聚合使用者資金進行彙總交易,可以大幅降低單個使用者的 DeFi 參與成本,而且參與者越多、均攤成本越低;
  • 保持可組合性:Layer2.finance 對 DeFi 協定進行原地擴容,無需進行任何協定的遷移,不會影響到 DeFi 的可組合性,也不會産生流動性分散;
  • 可疊加擴充。如果後續單個 Layer2.finance 鍊無法滿足大量的交易需求,則可以增加新鍊來疊加擴充;
  • 靈活的DeFi分片。除了可擴充性之外,還有很多原因可以啟動多個 Layer2.finance 鍊,例如不同的批處理配置,不同的政策風險特征(無論風險高低)等等。這有效地實作了 DeFi 生态系統中的功能性分片。

2.2 Celer cBridge

目前加密世界正在邁向多鍊時代,各個鍊有着不同的運作邏輯和資産類型,互相之間的價值轉移非常困難,例如 Rollup 鍊向主鍊轉移資産就需要動辄數周的時間,而在不同 Rollup 鍊之間轉移資産則更加費時費力。

Celer cBridge 是一個支援高速低成本的跨鍊支付網絡,是基于 Celer 的狀态通道産品,該系統已經過具有百萬使用者遊戲應用的實戰測試。使用者可以通過 cBridge 在任何 Layer1(如以太坊、Cosmos、Polkadot)、以及不同 Layer2 (如 Optimistic Rollup、ZK Rollup、和側鍊)之内或之間進行價值轉移。

2.3 發展現狀

目前 Layer2.finance 處于系統審計的最後階段,官方已啟動測試網( http://ropsten.layer2.finance )。測試網期間有三項競賽活動,總共設定 32000 美元獎金。

[币萌研究院] 投研報告 - Celer Network (CELR)01 項目簡述02 項目解讀03 經濟模型04 團隊/融資05 項目分析

在社群熱度方面,目前 Celer 的推特粉絲數量為 4.2 萬人,電報群組使用者量為 1.9 萬人,熱度較高。

03 經濟模型

3.1 基本資訊

代币名稱:CELR

發行總量:100 億 CELR

代币配置設定:

  • 币安 Launchpad:7.34%
  • 私募輪:18.97%
  • 種子輪:14.08%
  • 團隊顧問:2.08%
  • 營運及生态建設:6.12%
  • 挖礦獎勵:30.06%
  • 創始團隊:20.81%

代币解鎖流通時間線如下:

[币萌研究院] 投研報告 - Celer Network (CELR)01 項目簡述02 項目解讀03 經濟模型04 團隊/融資05 項目分析

3.2 價格資訊

注:下方資訊來源于 CoinGecko

目前價格:$ 0.076

目前流通量:56 億 CELR

目前流通市值:$ 4.2 億

流通市值排名:# 161

曆史最高價:$ 0.1(2021/3/28)

曆史最低價:$ 0.0009(2020/3/13)

上線 CEX:币安、OKEx、Gate.io、MXC 等

上線 DEX:Uniswap

04 團隊/融資

4.1 核心團隊

Celer 的核心團隊畢業自 UC Berkeley、MIT、UIUC、Princeton、上海交大、清華等名校,且均為計算機專業相關的博士,均具有比較豐富的工程經驗。以下為 4 位聯合創始人的履曆資料。

[币萌研究院] 投研報告 - Celer Network (CELR)01 項目簡述02 項目解讀03 經濟模型04 團隊/融資05 項目分析

Mo Dong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槟分校(UIUC)計算機科學博士及助理研究員,Veriflow 的創始工程師和産品經理,緻力于網絡形式驗證。他是将算法博弈論應用于協定設計的專家,并教授數百名已畢業學生的全棧智能合約課程。

Junda Liu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科學博士,2011 年加入谷歌建立資料中心網絡基礎架構,2014 年成為 Project Fi 移動服務的創始成員。安卓開源項目(AOSP)技術負責人,該技術在超過 15 億台裝置上運作。

Xiaozhou Li

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及助理研究員,2016 年在 Barefoot 任職軟體工程師,該公司已被英特爾收購。

Qingkai Liang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網絡博士,麻省理工實驗 LIDS 助理研究員。他的研究專注于網絡系統中出現的各種學習和控制問題,尤其是對抗網絡中的線上學習算法,這些技術已成功應用于 Raytheon BBN Technologies 和 Bell Labs。

4.2 技術顧問

[币萌研究院] 投研報告 - Celer Network (CELR)01 項目簡述02 項目解讀03 經濟模型04 團隊/融資05 項目分析

Christos Kozyrakis

斯坦福大學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教授,ACM 和 IEEE 的研究員,曾在谷歌、英特爾等多家知名公司擔任過研究或咨詢職位,長期關注安全和節能的分布式系統。

Alan Mishchenko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科學家,專門研究為設計自動化建構快速且可擴充的工具,并開發用于邏輯綜合和形式驗證的計算有效方法。

Shoucheng Zhang

斯坦福大學實體學教授,是美國藝術與科學研究院和美國國家科學院的研究員,于 2013 年創立了丹華資本并擔任董事長。

4.3 投資機構

Celer 的早期投資機構為 Pantera Capital、DHVC、FBG Capital、STABLE(MakerDAO 和 L4 聯合成立的基金),目前官網披露的投資機構及戰略合作夥伴如下圖所示。

[币萌研究院] 投研報告 - Celer Network (CELR)01 項目簡述02 項目解讀03 經濟模型04 團隊/融資05 項目分析

05 項目分析

目前以太坊頻繁擁堵,DeFi 使用者量不斷攀升,Layer2 擴容是當下業内關注的焦點。Celer 在 Layer2 領域入場較早,是最早實作狀态通道方案的項目,在技術上有成功的經驗。近期 Celer 轉向 Rollup,提出了「原地擴容」的概念,推出Layer2.finance最新擴容方案,在一衆 Layer2 項目及 Rollup 方案中具備獨特的競争優勢,能夠在保證安全性和易用性、不損失 DeFi 可組合性、避免流動性分散的前提下實作較好的擴容效果。

在團隊實力方面,Celer 的核心團隊有較強的技術實力和豐富的工程經驗,投資機構及合作夥伴陣容豪華,在産品開發和落地應用方面有保障,目前 Layer2.finance 已啟動測試網,預計很快就能正式上線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