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龍頭企業做引領 産業叢集供資源 AI研發應用加速落地

作者:南方都市報
龍頭企業做引領 産業叢集供資源 AI研發應用加速落地

廣州·宏太智慧谷。

龍頭企業做引領 産業叢集供資源 AI研發應用加速落地

雲從科技研究院大模型算法資深專家邱淩峰。

龍頭企業做引領 産業叢集供資源 AI研發應用加速落地

廣州市非通用語種智能處理重點實驗室主任、廣東省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廣外資訊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蔣盛益。

龍頭企業做引領 産業叢集供資源 AI研發應用加速落地

中世數字經濟研究院(廣州)執行院長、中大軟體工程學院實驗中心副主任戴欣。

人工智能(AI)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

去年11月ChatGPT釋出,今年3月GPT-4上線,且性能顯著更新,時隔不到四個月,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受到行業内外高度關注,也引起了專家學者們思考。

近年來,随着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在區域建設、産業應用、技術研發等方面邁入發展“快車道”。聚焦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産學研用融合發展,南都記者近日對話相關領域的專家及院士。

A

布局

人工智能區域建設格局分明 加快智能算力建設

算力、資料、算法被認為是人工智能三大要素。

“人工智能的發展理念在于發展強大的算力,”4月6日,在廣州·宏太智慧谷、廣州天河軟體園管理委員會主辦的《伯樂大講壇第23期“ChatGPT為何能夠狂飙”》活動上,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自動化學會副理事長、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陳俊龍談道。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算力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也成為布局建設的焦點。

2019年以來,工信部和科技部在全國開展了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和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強化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條件支撐,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和産業融合發展。在大灣區,深圳、廣州先後獲批建設先導區與試驗區,陳俊龍說:“先導區與試驗區中都有在做算力中心。”

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等8地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進一步規劃出10個國家資料中心叢集。算力、算法、資料、應用資源協同的全國一體化大資料中心體系完成總體布局設計,“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東數西算”工程是指通過建構資料中心、雲計算、大資料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将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優化資料中心建設布局,促進東西部協同關聯。

随着“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啟動以及資料中心叢集的建設,帶動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大灣區的國家資料中心叢集落戶在韶關,去年在韶關舉行的首屆灣區算力大會上,就有30個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約1200億元。

陳俊龍提到,“土建工程、IT裝置制造、資訊通信、基礎軟體,還有‘東數西算’傳輸過程中涉及的相關伺服器等産業,都需要資料中心來支撐,又因為大灣區是國家算力樞紐節點,那麼,其中的城市和布局在城市中的企業,就會設立資料中心去跟韶關平台對接,再促進資料中心叢集建設。”

資料中心與産業互相促進,大灣區人工智能算力建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僅在2023年3月,大灣區多地成立人工智能智算中心,如粵港澳大灣區國産信創智能算力應用示範中心3月28日在深圳揭牌;3月21日,歐亞科學院(中國)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基地算力經濟研究院在松山湖國家高新區成立“AI智能算力中心”等。

此外,近年來,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以下簡稱為“廣州超算”)、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等超算平台,以及廣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台、“鵬城雲腦”等智算平台紛紛落地,為大灣區科研院所與産業融合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區域建設格局分明、智能算力建設加快,進一步帶動人工智能産業布局,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高品質發展按下了加速鍵。

B

研發

推進科研院所建設 攻關卡脖子核心技術難題

随着ChatGPT和百度的文心一言等生成式人工智能爆火,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到落地産品化受到行業内外高度關注和讨論。

“對于人工智能發展,我認為業界很多時候炒概念多過實際把它的應用價值真正挖掘出來。想技術應用真正能夠落地,還是要稍微趨冷一下,後面有機會再真正發展起來。”中世數字經濟研究院(廣州)執行院長、中大軟體工程學院實驗中心副主任戴欣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表示:“大灣區目前的技術應用體系,跟文心一言他們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他認為,本質上的差距是原創性核心技術的差距。

如何加快跟進、縮小差距?戴欣建議,除了自主研發,研究人員還可以快速模仿跟進成型的研發産品技術,“對于開創技術研發的原創體系,不管是人才隊伍還是機制,還是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但正在加速發展了。”

另外,從硬體方面來看,發展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計算機算力,這也就意味着需要大量的晶片、存儲體系等。戴欣表示,“我們現在面臨一定的卡脖子問題,尤其是晶片,大量依賴外國進口,這對人工智能發展很不利,目前國内很難自主研發高精尖晶片。”

為實作人工智能基礎處理器自主研發,大灣區不斷推進鵬城實驗室、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省實驗室等一批國家、省、市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

“在大灣區人工智能科研主要有兩個布局。”廣州市非通用語種智能處理重點實驗室主任、廣東省計算機學會副理事長、廣外資訊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蔣盛益對南都記者表示:“一個是廣州的琶洲實驗室‘琶洲算谷’,另一個是深圳的鵬城實驗室‘鵬城雲腦’,都是專門研究人工智能的。”

據介紹,“鵬城雲腦Ⅱ”使用的是自主可控的國産AI晶片,采用高效能計算體系結構,AI算力處于國際先進水準,并建立了支援千億參數超大規模AI模型的并行訓練平台,支援了“鵬程·盤古”“鵬程·神農”“鵬程·大聖”“鵬城-百度·文心”“悟道2.0”等一系列AI大模型訓練,支撐了智能交通等場景的實際應用。

C

效果

産業集聚效應顯現 人工智能應用加速落地

除了科研院所,大灣區内還形成了以華為、騰訊等龍頭企業為引領,雲從科技、雲天勵飛、佳都科技等骨幹企業為支撐,産業叢集也提供了強大科研力量與資源支援,人工智能從研發到應用産品加速落地。

“産業體系中的研發大多是以落地應用為牽引的。“蔣盛益表示,廣東省人工智能産業聯盟就是個比較顯性的産業叢集。據悉,2018年,廣東省人工智能産業聯盟在廣東省經信委、省科技廳的指導下,由廣州無線電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電子資訊行業協會聯合華為、騰訊、TCL集團、科大訊飛、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人工智能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投資服務機構等共同發起成立。

該産業聯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科研、行業應用、産品落地等方面融合持續發力,搭建人工智能産學研用合作平台,“比如說在金融領域,随着移動支付發展,他們研發了銀行的智能裝置。”蔣盛益提道:“聯盟裡還有在算力領域有實力的企業,比如浪潮集團,還有一些規模比較大的計算機裝置供應商。”

總部位于廣州南沙的人工智能平台公司雲從科技被稱為“AI 四小龍”之一,孵化自中科院,其自主研發的跨境追蹤、3D結構光人臉識别等AI技術均處于業界領先水準,在多領域逐漸實作成熟落地應用,其中智慧金融領域已覆寫六大國有銀行在内超過400家金融機構,智慧治理領域已服務于全國30個省級行政區政法、學校、景區等多類型應用場景。

從決策式人工智能發展到如今爆火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雲從科技在不斷研發和應用探索。雲從科技研究院大模型算法資深專家邱淩峰對南都記者表示:“決策式是告訴你這個事情該不該做,比如人臉識别,人工智能會告訴你照片裡的人是不是你想知道的身份。我們過去做了很多決策式的。”

對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方面的探索,邱淩峰分享道,“我們現在也在做基于生成式模型應用場景的探索,通過相關場景的資料标注和模型微調等工作,可以讓通用的大模型轉變為行業專家。”邱淩峰還表示,經過驗證,以後類似ChatGPT應用場景落地不一定需要特别大的參數模型,也能得到不錯的效果,“給了我們一些振奮的感覺。”

此外,邱淩峰還分享了資料敏感應用場景的探索,這些場景(政務、銀行、公安等)對資料的安全性要求很高,要求算法模型能夠私有化部署,“大模型的開發需要足夠的資料、算力以及技術積累,我們正在開發自己的大模型,以滿足客戶的私有化部署要求。”

助推人工智能科技産業變革,大灣區龍頭企業積極投入人工智能研發與應用。蔣盛益還談道:“在深圳規模大的企業,比如順豐,在人工智能應用是有一個比較大的投入,還成立專門機構來研究物流配送。”

D

人才

培養科創人才 促進人工智能走向産業化

科創需要人才,《中國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白皮書》顯示,目前人工智能行業人才缺口高達500萬人。為促進人工智能從理論走向産業化,大灣區高校正在推進人工智能領域相關學科建設,不斷培養專業科創人才。

“像在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澳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大灣區高校裡是有相應科研團隊的。”蔣盛益談道:“其中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南沙校區(簡稱為‘港科大廣州’)在人工智能算法研究,尤其在自然語言處理方面比較有影響力。”在人才培養方面,港科大廣州首批開設人工智能、資料科學與大資料技術、智能制造工程等三個大學專業,2023年開始招生。

不過,高校人工智能科研成果到産品化,蔣盛益認為這不是一個短期就能夠見到效果的,“學校和産業想實作對接,這與管理機制有關系。職業院校與産業對接相對密切,因為職業院校專業課程的設定可以随時去修改,比如現在市場上面有新的需求,那麼就可以設定相應專業,或者是加入原來專業裡。但是在大多數普通大學院校裡,課程培養設定,不能随意去改,或者最多隻能夠改幾門課,對于新的市場需求就很難有主動。”蔣盛益說道。

值得留意的是,為吸引和留住人工智能專業科創人才,拓寬高層次人才儲備,大灣區不斷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在落戶、教育等方面給予支援。邱淩峰表示,“廣州正在給更多科創人才更多的機會,對人才越來越重視了,比如說南沙人才政策。“據悉,南沙區對高層次人才落戶給予豐厚的安家補貼,為區内科研院所和“四上”高新技術企業的科技人才子女提供優質教育服務,給予一定數量的廣州市人才綠卡申請資格。

此外,3月9日,廣東省啟動首次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才職稱評價工作,為粵港澳大灣區人工智能高品質發展儲備人才支撐。

采寫:南都記者 李芷琪 實習生 黃俊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