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明王朝鐵血宰相——張居正的情色事、政績事及出行事

大明王朝鐵血宰相——張居正的情色事、政績事及出行事

誰才是千古第一名相

宰相一職,從秦武悼王二年(公元309年)設立以來,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曆史。

那麼近二千年的漫長的歲月中,如果讓我選出一位勇于改革、政績卓著、手段狠辣,而又最富傳奇色彩的宰相的話,那麼,我第一個就會把張居正推薦給大家。

完全可以這麼說,張居正同志既是一位改革家,又是一位政治家,既有改革家的無畏與堅定,又有政治家的執着和靈活;張居正同志既是一位大帥哥,又有兒女情長的可愛情懷。

有人說張居正貪财,那就看看他死後,查抄他們家的“抄單”:現銀十一萬兩,黃金三千兩。

這些錢财對于一個内閣首輔來說,對于那樣一種帝國專制制度來說,你認為多嗎?

也有人說,海瑞同志就清廉。要我看,海瑞才是最大的貪官,是的,你沒看錯。

一般人貪的是金銀,海大人貪的是他的名聲。

為了自己的名聲不能有一點污染,他可以棄人情于不顧,他可以逼死自己的妻女,可以讓同僚們望風而逃。

試想,在那一種體制下,要名聲一塵不染,你除了是個怪人,除了不幹事,不擔責任,你還能幹什麼?

老百姓需要的是過上好日子,國家需要的是圖強變革,海瑞能做什麼?他又做出了哪些政績?

恐怕隻能挂起來,當個需要衆人學習,但又沒辦法學習的所謂“模範”罷了。

大明王朝鐵血宰相——張居正的情色事、政績事及出行事

張居正同志的情色事

張居正同志是個大帥哥,這在史書上都有記載。

這樣一位帥氣、有才、又身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高位的人,哪個美女不愛呢?就是連死了丈夫的李太後,也對我們張大人投來了愛慕的眼光。

當然,這在正史上是沒有記載的,但,很多知名的曆史學家都這麼說:要是這李太後和張大人沒有一腿的話,他們是絕對不信的。

正史上沒有,野史、民間史可不管你這一套,都給你整得明明白白的。

民間一直流傳着這麼一幅對聯:艾自修,自修勿修,白面書生背虎榜。張居正,居正不正,黑心宰相卧龍床。

從字面上看,這對聯就是張居正同志與李太好相好的最好證明。那麼,艾自修是何方神聖呢?

野史上說:張居正考中進士那一年,有一個同學叫艾自修,跟他同年考的進士,結果,小艾同學落榜了。

後來,張居正和這個老同學見面的時候,開了個玩笑。張大人給他老同學出了個上聯:艾自修,自修沒自修,白面書生背虎榜。

這小艾同學看了,那心裡窩火啊,你張居正考上了,就美了?不但不安慰一下你老同學,還拿人家開涮,太不厚道了。

小艾同學看在眼裡,也記在了心上。

大明王朝鐵血宰相——張居正的情色事、政績事及出行事

很多年以後的一天,當了地方官的小艾進京,順便去張同學家拜訪。

進去之後,門人說,張大人在後花園賞花。小艾同學就跑到了後花園。

剛進了後花園的門兒,影影綽綽中,隻見一個身影在假山後面一閃,就不見了。

小艾揉了揉眼睛,這分明就是我老同學嘛,忙跑過去一看,隻見地上有一個地洞,一個石闆剛剛蓋上。

巧的是,這個石闆剛好壓住了張居正袍子的一角,艾自修反應快,當時抽出寶劍割了一截袍子就跑了。

事後,小艾同學又進行了秘密探查,發現這個道地直通李太後的卧室。

是以,報仇的機會就來了。小艾同學靈光乍現,20年沒對出來的下聯也就對出來了:“張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龍床”。

這就是有名的“黑心宰相卧龍床”的故事。

如果說上面這個故事可信度不是太高的話,那麼,下面的這事情,可就是千真萬确的了。

話說有一次,适逢李太後三十歲生日。

這一天的翰林院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隻見從蔚藍色的天空中飛來幾隻罕見的白色燕子。張居正同志看在眼中,内心的波瀾已被白燕的翅膀輕輕觸動,于是揮筆寫就《白燕詩》一首,獻給李太後,其中的幾句是這樣寫的:

“白燕飛,兩兩玉交輝……有時紅藥階前過,帶得清香拂繡帏”。

成雙成對的兩隻白燕子,從我階前的花叢飛過,把我院子的花香帶到你的繡帏(閨房)。

雖然不能說這詩暖昧,但我們都能看出來,這明顯就是一首情詩嘛。詩裡面包含了如濤濤江水、連綿不決的豐富情感,隻是表達得非常含蓄而已。

人們都說,美女配英雄,那麼位高權重而又帥氣逼人的張大人身邊,怎麼會少得了美女陪伴呢?

大明王朝鐵血宰相——張居正的情色事、政績事及出行事

如果要追究這些美女的來源,我們不得不說說戚繼光同志。

戚繼光同志是抗倭民族英雄,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戚繼光是張大人一手提拔起來的,你可能就不十分熟悉了。

是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江湖上打打殺殺,不是打遊戲,不是你掌握了遊戲規則,就可以一個人大殺四方的。

再有能耐的人,也得有發現你的伯樂。張居正同志就是發現戚繼光這匹千裡馬的伯樂。

朝中有人好作官,在張居正同志的大力支援下,戚繼光才得已把他的抗倭良策毫無顧及的一個個落實。

為了報答張大人,戚繼光同志也是費了一番苦心的。

為了把禮物送出去,戚同志安排人把裝美人的轎子擡進了宰相府,他和張大人之間,也進行了一次特有意思的談話。

談話先圍繞着張大人的工作展開。

戚同志說,大人您這工作越來越忙,可要注意身體啊。

張大人表示,年紀大了,身體不如以前那麼指哪打哪,那麼精力充沛了。

這時,戚同志就說,大人您可得注意養生啊,我聽說這易經六十四卦中,最吉利的就是泰卦,泰卦的卦相是乾在下而坤在上,也就是女在上,而男在下,這是大逆。

從另一個角度講,大逆就是大順,生生之道,也就是道家的養生之道,采陰補陽之道。

如果控制有度,采陰補陽能對一個人的身體發揮最大的滋補作用。也就是說,女人就是男人最好的補品。

聽了這一段話,各位,您就說,戚同志的這篇論文寫得精彩不精彩吧。

有了以上這個鋪墊,就該兩位美女出場了。隻見兩位嬌娃,深眼碧瞳,睫毛修長,鼻梁高聳,身材更是凹凸有緻。

張大人一眼就看出,這倆人是波斯美女,還是個雙胞胎。當場就表示非常滿意,高興笑納了。

大明王朝鐵血宰相——張居正的情色事、政績事及出行事

張居正同志的政績事

改革有改革的辦法,有的先易後難,有的先啃硬骨頭。有的革故鼎新,有的鼎新革故。

有的還沒幹,就先把改革口号喊了出去,先狀狀膽;也有的,隻幹,不說。

你可能會問,難道,上面的這些做法不一樣嗎?

是的,真的不一樣。

我們都知道王安石,他的變法就失敗了。敗在哪裡了,我覺得,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王宰相太理想化了。

改革還沒有推行,王宰相就把口号喊了出去,亮明了态度: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不足法。在那時的環境下,這個就是有點大逆不道了。

而且,王宰相的變法,就先從最難的财政改革入手,也遭到了大多數人的反對。

張居正同志就聰明多了。他沒有那麼多的口号,他不做表面文章。

成與不成的,我先幹起來再說,甚至隻幹不說。他也沒有那麼多的改革方面和那麼多的硬措施。

張居正同志的改革,說白了,其實就抓了兩個方面:

大明王朝鐵血宰相——張居正的情色事、政績事及出行事

第一,推行考成法,加大對官員的考核力度。各級各類官員,年初,你要制定工作目标,制定好後,統一報吏部稽核,然後,你就要對照目标,一天一天的,認真推進。

半年有小考,年終有大考。到了年底,非特殊情況,比如天災、人禍什麼的,除了以上兩個方面以外,你說,你沒完成任務?對不起,你可以卷鋪蓋卷走人了。

此法的真正推行,有效提高了各級官老爺們的辦事效率,一些光吃幹飯不幹活的官老爺,被清除出了官僚隊伍。

第二,落實一條鞭法。原來的土地面積數字,隻能作個參考。全國上下,一律重新丈量農田面積,你有多少農田,就交多少稅,而且,隻收一種稅。

種田稅、徭役稅、人頭稅等等,統統并入農業稅。

推行一條鞭法,極大的增加了國庫的收入,讓大明帝國的國庫開始富足起來,有了錢,增兵啊、抗災啊,就都不再是問題了。

可以這樣說,張居正同志完全憑借着義無反顧、死而後已的決心和勇氣,以一已之力,把大明王朝這架快要趴窩的發動機,給修好了,而且至少又延長了五十年的運作壽命。

大明王朝鐵血宰相——張居正的情色事、政績事及出行事

更讓我由衷敬佩的,是張居正同志那種奮不顧身的愛國愛民之心。

以張居正同志的智慧,他死後,有人對他反攻倒算,把他的棺材挖出鞭屍,他的家被查抄、他大兒子被逼上吊,他會預計不到嗎?

讓我們聽聽他在推行“清田”之前,與吏部尚書王國光的一段對話吧。

王國光說:實施“清田”政策,你可是與天下所有缙紳大戶為敵,這後果你想過沒有?

張居正答道:為朝廷、為天下蒼生計,我張居正早就作好了毀家殉國的準備,雖陷阱滿路,衆鑽攢體,又有何懼?惟其如此,方能辦得成一兩件事體。

是啊,在常人眼中,你張居正身為皇帝的老師,權力熏天。好好在位子上坐着,喝喝清茶,時不時地到下面巡查一番,喝點小酒,和各級官員們打成一片,讓他們說你個好,這不香嗎?

同時,隻要手再伸長一點點,下面八代以後的錢就都弄出來了。你死後,各級官員會很懷念你,說你的好,結果呢?你非得這麼幹,不是自找苦吃嘛。

張居正同志不是僅僅忠于皇帝、忠于皇權,而是無限忠誠于這個帝國的偉大事業和百姓利益,把它擡到比自己、自家利益高得多的位置,義無反顧的向前沖鋒,這正是我最佩服張居正同志的原因吧。

大明王朝鐵血宰相——張居正的情色事、政績事及出行事

張居正同志的出行事

人無完人,這是一條真理。

張居正同志也是如此,前面說過,比如好色啊,還有下面說的,好面子等等。

但我始終認為,相對于他的權力而言,這些都不足挂齒。身為宰相,隻要你真的為天下蒼生辦事,你吃點、花點,享受點,那又算得了什麼。

在這一點上,我特别瞧不起道光這個皇帝。

他為了标榜自己節儉,一件龍袍能穿八年。

八年還穿不破,怎麼辦,拿剪子挑破一個洞不就行了嗎,我就是要讓大臣們看看,我有多會過日子。

其實,他真的錯了,他穿舊龍袍不但省不了錢,反倒費了好多銀子。

因為太監把龍袍挑破,還得找天下第一的裁縫把它補好,要用最好的絲線,要用最好的布料。你說,你道光幹點正事不好麼。

扯遠了,咱言歸正傳。

張居正出行的這頂大轎子,是他老爸去世後,他赴湖北奔喪時乘坐的,需要32個轎夫擡。

轎子内有卧室、會客廳和廁所。裡面有兩名服務員随時伺候。

随從的侍衛中,有戚繼光同志統一安排的鳥铳手,就是在轎子前面清道、擺譜用的。

鳥铳在當日尚屬時髦的武器。張居正的這頂轎子,可想而知,一有裡外套間,二有随侍人員,三有廚房廁所,估計應該比現在17座的考斯特還要大,是以必須動用32個轎夫來擡,這恐怕不僅是中國,在世界上也是數一數二的大轎了。

要知道,在古代,哪一級的官員,穿什麼服裝、服裝上的圖案、帽子,坐什麼轎子等等,那都是有統一規定的。

32人擡的轎子,隻有皇帝出行才能用。而且,平時還不能用這麼多人,隻有在皇帝舉行祭天大典、皇帝和皇後婚禮時,才能乘用。

大明王朝鐵血宰相——張居正的情色事、政績事及出行事

張居正同志的這頂轎子顯然是超标了。

從北京到湖北江陵,一千多裡路的行程中,“五步一井,以清路塵,十步一廬,以備茶竈”。

為了使這頂巨無霸式的大轎暢行無阻,有的路要拓寬,有的橋要加強,可謂勞師動衆,驚擾官民。

我看過熊紹政先生所著的曆史小說《張居正》,我的了解,張居正同志之是以這麼做,應該有一點賭氣的心理在作怪。

古時候,官員死了父母,按規定是必須辭官回鄉丁憂的,時間是三年。

但當時,改革剛推行不久,有太多的政務需要處理,皇帝又小,從大局利益考慮,從心裡說,張居正是不想用三年的時間的。

但,又不好意思直接說出來。這事,李太後是支援他的,當然小皇帝也是支援的。

但是,君臣們堅決反對,認為不回鄉丁憂,是大逆不孝,你張居正必須回去,守滿三年的孝。

一邊支援、一邊反對,兩面的勢力對抗上了。

讓張居正感到失望透頂的是,他最看好最支援的三個學生也紛紛上書,表示你張居正趕緊走人,還辱罵諷刺他,氣得張首輔給學生跪下,就差自殺了。

李太後和皇帝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嚴重的後果,就是對反對的人,扒了褲子打他們幾十大闆。

大明王朝鐵血宰相——張居正的情色事、政績事及出行事

據統計,當時,打死打殘有十幾個人。

最後的結果是,放張居正三個月的假,回鄉丁憂,三個月之後,必須回來。

張居正的心裡苦,心裡委屈啊。

但再苦、再委屈,也不能這麼超标超配啊。

我在想,要是當時有電動車就好了,就可以不用這麼超标了。

比如說,有一輛廣汽豐田第五代智能電混雙擎的雷淩汽車,那就低調多了,也友善多了。

這款車以先于時代的驚喜感,帶給乘車人更電動化、智能化的優選體驗。

張居正同志,也許不是一個人們所說的,傳統意義上的好人,但他絕對是一個好宰相,絕對是一個千古第一的好首輔!

大明王朝鐵血宰相——張居正的情色事、政績事及出行事
大明王朝鐵血宰相——張居正的情色事、政績事及出行事
大明王朝鐵血宰相——張居正的情色事、政績事及出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