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朋友圈裡看牧野的照片,第一印象是"生狠辣"。攀岩、攀冰、登山、滑雪、平帶、潛水、跳傘、滑翔、戶外運動等遊戲,僅此一項就足以讓人羨慕不已。他以非職業球員的身份四處旅行,幾乎全年都在午休。前一天,他在阿爾卑斯山揮舞着冰雹,第二天他準備出發前往挪威峽灣,與虎鲸一起潛水。夏天來了,攀岩、潛水、跳傘,在冬天,滑冰成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
2018年,牧野離開了他在班夫中國的第一手團隊,加入了"守護者荒野"志願者關聯平台。CSO首席戰略官的崛起被他稱為"首席便便官"。說起起源,海因每次帶領團隊到天山、三江源等雪豹調查項目前線,做的最多,就是爬上岩石接縫收集"大貓"的糞便和毛發。
從戶外圈子到野外保護圈,從戶外文化推廣者到雪豹保護志願者,功能和身份屬性可能看起來不同,但牧野想做的事情并沒有改變。
他說,戶外運動包含着人們與自然交流的方式,而野外前線的工作讓他看到了"戶外"的更廣泛含義,最根本的愛還是自然,想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非常赤裸裸。
牧野和他的同伴們在加拿大班夫的落基山脈攀登冰面。本文由受訪者提供
新聞:從戶外圈到野外防護圈,你的人生軌迹和職場軌迹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牧野:小時候,我還是個很瘦的孩子,直到十二歲以前,身體都不是很好,屬于什麼就不可能有的那種。高中接觸戶外運動後,身體慢慢好轉,從登山、登山、露營開始,逐漸發展成重裝上陣的徒步,比如7、10天的無人區路線。接下來是進一步接觸攀岩,登山,潛水和跳傘等子領域的戶外活動。這個過程可以說是被自然引導,一步一個腳印,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培養,掌握了更多的技能,也變得更加自信和堅定。很多人認為我去哪裡和做什麼都很危險,但事實是,戶外運動告訴我,恐懼起源于未知,正是因為我經常外出,我變得更加嚴格和有計劃,現在我把這些态度帶回了生活。
我的事業和生活都與戶外運動息息相關。大四時,我志願加入世界自然基金會世界自然基金會,參與老河溝林場改造生态保護項目。畢業後,我在戶外行業工作了幾年,主要工作是品牌管理和市場管理。在後來的這段職業經曆中,通過分析國外趨勢和研究國内市場環境,我意識到"戶外"是中國消費者的一種趨勢,而不是一種生活方式。很多人買了裝置卻沒有去野外,才發現一套防風雨衣,一雙登山鞋穿了十年還不錯,是以這部分消費者并不像國外消費者那樣樂于更新戶外裝置。當時,我覺得我應該做一些對戶外文化發展真正有幫助的事情,是以我選擇創業,參加班夫山電影節和國際海洋電影節中國巡演項目。
事後我想出一些精力去做公益事業,于是在2018年初作為志願者參加了"守護荒野"和"野疆"共同贊助的雪豹保護志願者行動,與西瑞、雅雅一起,第一批自然保護演員從戶外改造,到山上去工作, 收集、布照相機,做動物痕迹調查和資料記錄,這樣就毫無征兆地成為"守護荒野"的成員。
在新疆戈壁拍攝變色龍沙蜥時,小家夥伸手到牧野的懷裡,用一種精神抖擻的眼神看着遠方。
澎湃新聞:你現在的公開身份是"守護荒野"首席便官,怎麼解釋這個詞?具體有哪些功能?
牧野:項目現場的物種監測(痕量調查、樣本采集、社群通路)一直是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具體而言,"鏟子官員"這個名字被用來發現和收集動物糞便,通過痕迹安排紅外錄影機,并通過通路社群的土着人民來了解當地人與自然的共存。說出意思,我想服務荒野,同時驅使更多的人和我一起行動。
"守護荒野"團隊有七名核心成員,西瑞和亞亞負責項目在新疆的核心内容,并與各種NGO合作。我的基地在北京,負責專業教育訓練、一線志願者團隊的組建和北京本地資源的對接,以及分别在上海、重慶、廣州等地從事志願者系統管理、衍生品開發及不同項目交易工作的幾個小夥伴。
青海三江源是世界上最富貓的地區,保護荒野的團隊在清晨的溝渠裡發現了豹子剛剛留下的腳印,是以徒步進山探索。
新聞:您能簡要描述一下您是如何籌集資金,建立團隊以及開展野生動物觀察和保護項目的嗎?哪些活動已經在進行中?
牧野:"守護荒野"是一個共享志願服務的平台,服務于國内各個NGO的保護(污染防治、垃圾收集、物種保護),大部分資金來自行業基金會項目申請、公共募捐,還有一小部分是我們自己的公共募捐項目。正是此次"野生新疆"啟動的"野生公立學校"項目更新版,"野生新疆"聯合主辦的奚瑞和亞亞,于2012年參加了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态與地理研究所馬明老師的黃金雕塑監測項目,看到了環境加速變化,想做一些可能有用的事情, 然後建立新疆物種調查保護項目,作為非政府公益保護社群的抓手。在與内地公益和環保機構的不斷學習和接觸中,他們了解到用觸發相機記錄中國野生雪豹的可能性,并着手從烏魯木齊河開始進行痕量調查,并在接下來的三年中逐漸擴大研究區域和瀕危物種, 組建一支追逐動物的志願者隊伍,朝着保護西部高山生态的保護方向前進。
到2018年,"野生新疆"志願者團隊已經積累了不少成果,也為基金會和企業提供了有針對性的資金來源。《守護者荒野》此時更新出現,啟動了"雲守護者志願者同伴發展計劃"。主要目的是讓更多熱愛自然、想要保護自然的人投入時間和精力,卻又不能自力更生地保護自然。它定位為一個志願者動員、教育訓練管理并伴随成長的平台,可以讓各行各業的志願者以各種技能服務公益保護行動,同時也能引起圈外的關注。我們認為,這個方向非常值得做,也是必要的。
牧野和秀瑞在東天山項目現場設定了觸發錄影機,來到鋪設點,迫不及待地看到錄影機記錄下來的動物圖像。
2018年3月,守護荒野正式啟動,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引進了數百名志願者,其中包括40名核心志願者。我們的雪豹調查已按計劃進行了10多期,目前正在為春季的新一輪工作做準備。此外,我們還參與了由山水保護中心、中國勺口、野生中國、世界自然基金會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貓科動物保護聯盟等機構主辦的多項地方保護和研究項目,以及三江源自然觀測節、國際水獺大會等大型生态保護活動, 它們建立系統的速度比預期的要快。但是,距離雲守護者的目标還有一段距離。
除雪豹外,該平台還針對高山生态系統物種開展了一系列調查和保護項目。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守護荒野"公衆号,資訊量比較大,也歡迎加入我們的"狂雲保護"計劃。
項目現場的一隻雪豹是"犁坑",它們的标志性行為是掩蓋自己的排洩物。
新聞:志願者如何花24小時在野外進行動物追蹤調查?告訴我一些讓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對吧?
牧野:做研究是一項特别有趣但有點困難的工作,我們需要挖掘一些資料空白的區域,尋找動物的線索,然後實時記錄下來。如果遇到重要的痕迹,還要在現場做初步判斷分析,做出下一步的決策。當營地在晚上建成時,資料複制和處理工作通常立即開始。
其中一個更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發生在天山項目現場。我帶了幾個志願者到新區拿相機,那天我看到大群的馬鹿和北方山羊,雪豹的主要獵物,甚至聽到了雪豹的叫聲。我們沿着野獸之路一路攀爬,腦子裡裝滿了雪豹可能的路線選擇。山上的路越來越陡峭,積雪很厚,我們沒有帶上攀岩防護裝備,我們不得不在雪地裡快速放下兩點。回到營地,又餓又冷,油箱幾乎燒壞了,連水都喝不飽,小隊緊急決定在附近山上撿一些枯枝,火化雪,烘幹衣服,暖手和腳,然後才能入睡。三個月後,兩台相機記錄了一隻新的雪豹,我給她起名叫"狂怒"。
有一次,我和西裡船長一起進了一條溝裡,那裡曾經有偷獵者,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料來源。所有擺放的扳機攝像頭在途中都被偷走了。我們倆一路走到溝裡最深的泉水,沒有一個找到,互相看了半天。我們缺少的不僅僅是我們捐贈的幾台相機,還有本季雪豹的照片。我們猜測是誰幹的,我們擔心黑豹的安全。
第一次,興奮的雪豹的牛群玩起了角色扮演,也可以看出雪豹的體型和人類的比較。
新聞:我聽說,除了動物痕迹調查,你還會對高山生态系統進行抽樣調查,這些收集到的資料最終會以什麼形式轉化,呈現給大衆?
牧野:這部分資料、資料将送出給行業總監單一科研機構作進一步分析,比如雪豹項目我們有雪豹中國保護網。2018年雪豹中國保護網釋出了中國第一份雪豹報告,向公衆講述了中國雪豹的現狀,在哪裡,知道多少,有多少空白區域,我們還需要做哪些工作,等等。我們自己也組織不時向公衆開放的線下分享活動,并通過各機構的微信公衆号披露項目進度和分階段結果。
新聞:您需要為頻繁的實地工作增加哪些知識和技能儲備?成為志願者的要求是什麼?
牧野:首先是學會尊重自然,以及如何盡量減少工作和生活中對自然的負面影響。二是學會保護自己,要補充基本的野外生存技能,包括運動技能和急救技能。另一個是為你想去的地方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對你可能看到的物種進行初步研究。
我自己的知識儲備方法一般是從背景知識,到相關領域的資深教師進行咨詢,通過閱讀,查找資訊來補充自己的資訊庫。重要的是要提醒自己要不斷回歸自然并在實踐中學習。
我們對志願者的要求并不複雜。有技能,有一定的能量盈餘,有決心參與野生動物保護。雲衛者計劃現在由Guardian Wilderness提出,鼓勵志願者利用他們的閑暇時間和專業知識,例如在現有社會屬性下發推文,編輯,設計海報以及參與野生動物保護項目。遠端工作,無需前往項目現場。從我們的角度來看,也是一種"圈外"為大衆傳播、量做積累的方式。
内蒙古的夏季花季是最好的飛行季節,牧野在克齊與同伴一起練習滑翔傘。
澎湃新聞:關于普及和提升國内人民的生态保護意識,你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牧野:我相信愛自然是人的天性,是骨頭裡的東西,就像DNA源代碼一樣。隻是城市生活逐漸讓我們離自然更近了一步,包括地理距離和心理距離。是以,在考慮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之前,你應該首先考慮如何讓人們回到與自然共存。
我相信,通過各種戶外活動,人們會享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和興奮,讓他們合乎邏輯地想要保護這個美麗。我自己加入Better Blue"Infinity Deep Blue"潛水員海洋保護聯盟的态度也是如此,這種轉變是由内心驅動的,做出自然選擇,而不是在道德上要求你必須完成的事情。
此外,森林,沙漠,海洋和荒野對于城市人口來說是遙不可及的。是以,在推廣生态保護理念時,有必要讓每個人都意識到城市生态系統就在身邊。我們可以開始了解和學習城市和周圍的生态系統,關注周圍的花鳥,參與城市生态系統的改善。
各機構現在正在倡導公衆參與生态調查。從機構的角度來看,進行研究和研究的從業人員有限,需要調查的領域如此之大,物種如此之多,以至于公衆參與通過自學成為公民科學家,并協助機構調查和保護自然生态。我認為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熱愛自然的朋友可以通過公民科學家計劃獲得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他們的愛好,使生活變得豐富而有意義。
最後,希望你們能學會和我一起參與,成為一名守護荒野的公民科學家,在守護家園的同時,獲得幸福的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