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繼秦朝後的大一統王朝,分為西漢、東漢共有29位皇帝,享國405年。
影視劇中人物形象劉邦
漢高祖劉邦是沛郡豐邑中陽裡(今江蘇徐州市豐縣中陽裡街道)人,平時不愛農業勞動,喜歡劫富濟貧,整天遊手好閑。到了青年時,(秦始皇隻比劉邦大3歲)秦始皇已統一了中國。他當上秦朝的泗水亭長,與郡縣的小吏關系非常密切。他為人仗義且胸懷大志。
項羽
秦末農民起義爆發,劉邦在沛縣起兵響應,稱沛公。後來加入項氏叔侄的反秦義軍,秦亡以後項羽封劉邦為漢王,再後來項羽和劉邦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争,在垓下之戰打敗了項羽,在定陶正式稱帝,仍用“漢”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
劉邦登基後,采用叔孫通的建議恢複禮法,設三公和九卿,任蕭何為丞相。采用與民休息、清靜無為、休養生息的黃老政策。并訂立了“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的誓言。
影視劇中人物形象的呂雉
劉邦挂後,兒子劉盈繼位,就是漢惠帝在位七年。但是在此期間實際是呂後掌權,呂後尊劉邦遺囑用曹參為丞相,沿用高祖劉邦的黃老政策,達到了“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的效果,但呂後任用外戚,打壓有功之臣,釀成了“諸呂之亂”。
呂後挂了以後,諸呂之亂被以周勃為領的大臣鏟除,迎立漢文帝劉恒。在文帝的皇後窦漪房的影響下文帝和兒子景帝繼續采取黃老無為而治的政策,恢複了多年戰争帶來的巨大破壞。這一時期史稱“文景之治”,是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第一個治世。
漢武大帝
漢景帝挂後,兒子劉徹即位,就是漢武帝。劉徹在位期間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強皇權首創年号,采納主父偃的建議,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諸候王的勢力,又以諸侯獻上的黃金成色不純為由,取消了百餘位列候的爵位,史稱“酎金失候”。
廢除了漢朝以“黃老學說、無為而治”的治國思想,積極治國。并采納董仲舒的建議,重用儒術。劉徹時期兼用儒、法、道、陰陽、縱橫等各家人才,但漢武帝對儒家的推崇,儒家思想得到重視,并在以後成為中國曆經二千年的主流思想。在軍事方面,積極對付漢朝最大的外患匈奴。
影視劇中人物形象
這期間漢朝先後出現了衛青、霍去病、李廣等牛人将領,終于擊潰匈奴,同時修建長城,收複河套并将河西納入版圖,又吞并南越、閩越、滇國、衛滿北韓等國,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數一的強國。
張骞出使西域
在外交上兩次派張骞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先後以兩位公主劉細君,劉解憂和親西域烏孫,達到了離間西域和匈奴,并開通了長安到中亞的絲綢之路,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劉徹晚年,發生了著名的“巫蠱之禍”太子劉據是以含冤而去。劉徹挂了以後,才7歲的劉弗陵即位,就是漢昭帝。登基之初由上官桀、金日殫、田千秋、桑弘羊、霍光5人共同輔佐。在公元前80年,爆發元鳳政變,漢昭帝誅殺了上官桀等陰謀權臣,隻留霍光繼續輔佐治國,史稱霍光輔政。
霍光遵循漢武帝晚年國策,對内休養生息,得以百姓安居樂業,四海清平。漢昭帝挂後,漢武帝孫昌邑王劉賀即位,史稱漢廢帝,因行為放縱被霍光廢了,霍光又迎漢宣帝劉詢即位。公元前68年,霍光去世。
漢宣帝是個好皇帝,在位期間關心民間疾苦借公田安置流民,免賦稅赈濟災民,并下诏扶助老人貧困百姓。經漢宣帝治理國家經濟得到恢複,國勢達到西漢極盛,四夷賓服、萬邦來朝,使漢朝再度迎來盛世,史稱“孝宣之治”。南匈奴臣服于漢朝,北匈奴郅支單于被陳湯斬殺,并發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時代強音。
漢宣帝挂了,漢元帝劉奭即位,西漢開始走向衰敗,外戚與宦官勢力興起。漢元帝挂後,漢成帝劉骜即位,成帝好女色,先後寵愛許皇後、班婕妤和趙氏姐妹(趙飛燕,趙合德),由于趙氏姐妹不能生育,就把成帝和其他妃嫔的子女都殺害了,史稱“燕啄皇孫”。成帝由于過度好色竟挂于溫柔鄉。
影視劇中人物形象趙飛燕
成帝挂後,劉欣即位就是漢哀帝,這哥們有斷袖之癖,與男寵董賢整天粘在一起不理朝政,甚至要把皇位都給董賢。公元前1年8月15日,漢哀帝去世。兩日後太皇太後王政君派王莽接替董賢成為大司馬,并迎接9歲的劉衎即位,就是漢平帝。
公元6年2月3日,年僅14歲的漢平帝病亡,王莽又立僅2歲的劉嬰為太子。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廢了孺子嬰的皇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漢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