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娘舅”離開一年了,上海滑稽界用研讨會和專場紀念他

記者 潘偉

"老淘氣的男孩,藝術界并不老松。著名行為藝術家李繼松先生離開我們近一年,這在漫畫界是一個巨大的無法彌補的損失。2020年12月11日,上海搞笑社群齊聚一堂,通過李九松藝術研讨會緬懷上海人"老爺爺"。與上海單腿戲曲藝術遺産中心主任、搞笑人物王偉剛寫了一篇《藝術不是老松》的文章,以紀念40多年的合作夥伴。

“老娘舅”離開一年了,上海滑稽界用研讨會和專場紀念他

李久松

與研讨會同時,12月13日将在上海舉辦紀念性特别展,展示李繼松滑稽的行為藝術"藝術世界不是老松"。紀念演出由市文化聯盟、市音樂藝術家協會、上海獨腿戲曲藝術遺産中心聯合舉辦。上海著名搞笑演員王偉剛、姚偉爾、闫仁龍、陶德興、顧竹君、舒悅、錢偉、陳亮、潘前衛、曹雄将齊聚特别會議。而"老姑娘"小太太領銜的"老太太舅舅"組的主演們也會來演出,談起自己心中的"老太太舅舅"。此外,李久松的弟子、杭州趣味藝術劇場館長董其峰也專程前往上海演出。

在李繼松的藝術研讨會上,幾乎所有上海漫畫的前輩都來了。王偉剛、姚永爾、毛馬達,除了李璜松在上海人民搞笑劇團的很多老同僚,還有他的很多同僚和朋友,我們記得李久頌在漫畫藝術之前的一生,為人們而生。

"我記得九城曾經問我,'我死後,每個人都會哭嗎?"我很難回答這個問題。究其原因,是他一生都在從事漫畫藝術,在舞台和銀幕上塑造了很多荒謬的藝術形象,老太太叔叔、小三毛等等,這些都是激起人們大笑神經的經典人物,想想這些,誰會像雨一樣流淚?但是,生死終究是殘酷的時刻,誰能笑出來呢?難題一直困擾着我,現在,我想我找到了答案:是弘毅大師李叔通的話——悲傷與快樂的交集'。"

“老娘舅”離開一年了,上海滑稽界用研讨會和專場紀念他

王偉剛、李久松

這是王玉剛為紀念李久頌寫的一段話,他說:"我和李久松先生一起工作了近四十年,走向暮年,愛護和赢得老師朋友們,他的語氣和微笑依然擺在我們面前,沒有忘記,随着時間的流逝,相處的許多細節更加清晰。"

20世紀80年代,李先生和王先生組成了一家擁有40年曆史的黃金合夥企業。作為"不插手",他嘴邊,不溫不火,馬虎虎,第一部合作作品《頭是道》,李繼松飾演王偉剛的"老太太舅舅",王偉剛昵稱他舅舅的小名叫"芋頭",表演有趣,讓觀衆無法開心。從此,"老太太舅舅"一詞就伴随着李璜松,貫穿了他大部分的演藝生涯。

20世紀90年代中期,李繼松主演的電視情景喜劇《老太太舅舅》在社會上産生了很大的影響,《老太太舅舅》成為衆多上海觀衆喜愛的銀幕形象之一,也成為外籍勞工到上海了解上海,學習上海語的"課本"。

在研讨會上,有同行表示,李繼松和"老太太叔叔"的形象是如此密不可分,"你有我,我有你",以至于觀衆說李繼松想到了老太太叔叔,這是一個終身演員的特殊成就。

有意思的是,劇中李繼松飾演的"老太太舅舅"是一個家庭和社群享有聲望、心地公正的老人,而在現實生活中,他是浦東新區的人民代表,熱心公益活動,不分個人得失,與銀幕上的形象相當一緻。

在大家眼裡,李九松的生活也是一個"老太太叔叔"式的好人。他的老同僚、人民歡樂劇團原副團長張定國說,這場鬧劇經曆了漫長時期的孤獨之路,市場蕭條,難以投票,而李繼松當時在沙灘上已經家喻戶曉的"老太太叔叔",各種演出和節目邀請多達十多人。但他從不忘了劇團的演出任務,影院規模的演出,他一定是重中之重,從不缺席,再忙着拍攝期間,他也會讓電視台劇組走出他的槽點。

而李久松成為了一個令人難忘的老太太叔叔,也因為他在漫畫表演藝術上有着追求和成就。

李繼松來自藝人家庭,曾在新藝術搞笑劇團和大衆搞笑劇團擔任演員,曾拜訪崔文軒、溫彬彬先生學習藝術。20世紀60年代,他出演《三毛》中的《三毛》,成為他演藝生涯的重要代表。

改革開放後,李繼松加入上海人民搞笑劇團,在舞台上展現藝術才華,塑造了許多角色,特别擅長塑造小人物形象,比如在鬧劇《蘇州兩個寬容》中飾演小寬容;

與李繼松合作多年的搞笑行為藝術家林希軒說,李九松的滑稽動作可以說是濃墨重彩的,他對文賓賓的行為藝術,尤其是《三毛學生》的經典作品有很好的繼承,現在像他這樣的演員能繼承溫賓的漫畫藝術。

"發自内心,九松大智慧如果傻,心裡清澈如鏡,面部表情多彩,絕不是高興和悲傷四個字可以概括的。王說,在他的演藝生涯中,朱松用幽默荒謬的語言,滑稽的階梯動作,讓觀衆笑得又笑,在人生的道路上,朱松放了一個好形象,好動作,傳遞給了關心他的觀衆,愛上了他。如今,李繼松先生早已睡在天上,老百姓已經逝去,歡聲笑語将永遠活在世上。

責任編輯:張偉

校對:張良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