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士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衆号 QbitAI
用陽光代替wifi信号,實作連網并傳輸資料,這可能麼?
有人做到了。
沙特阿拉伯的研究者設計了一種智能玻璃系統。
它能把窗子當成了數據機(也就是家裡上網用的“貓”),通過改變陽光性質實作資訊傳輸。
手機攝像頭接收光信号後,再将其轉換回二進制資料。
隻需功率為1瓦的太陽能電池,就能讓其運作。
目前,該研究已發表在《IEEE光子學雜志》(IEEE Photonics Journal)上。
究竟如何做到的?往下看。
你,相信光麼?
在以往,前人一般是改變光的強度對其進行編碼。
但光在空氣傳播中,其強度會受氣壓等環境影響而不斷變化,傳輸效率太低,且人眼對光強劇烈變化十分敏感。
這回,這些研究者轉而使用光的偏振原理。
中學就有學到,光作為一種橫波,如果讓其通過特定媒體(偏振片),将隻保留特定方向的部分光波。
通過上述原理,研究者設計出一個系統,通過改變光波偏振狀況,将資訊搭載到陽光中,且人眼不易察覺變化。
具體改變需要通過液晶材料實作。在不同電壓下,此類材料分子排列将發生改變,繼而左右該媒體光的偏振情況。
但這仍不夠。
為提升編碼效率,研究者還參考液晶快門的時間響應函數,并考慮透光媒體雙折射等問題,将兩個反向的液晶 (LC) 單元堆疊在一起。
最終,整個調制系統包含3個偏振片,2個反向液晶層(一個常白、一個常黑)——
研究者将其稱為雙單元液晶快門(DLS)。
此種設計的好處在于:
比起單層液晶偏振系統,它能夠更快改變光波偏振,降低編碼錯誤,同時,對于光在傳播中強度随機起伏的「閃爍效應」也能減小影響。
從下圖能看出,紅線為常白模式對信号1的輸出,藍線為常黑模式,當兩者堆疊後,信号「1」的脈沖(綠色曲線)更短,變化更迅速,在通信編碼中效率更高。
以DLS為基本調制單元,研究者為替代wifi設計了一整套資訊傳輸系統:
先讓陽光照射過智能玻璃窗,窗子本身就是調制器,通過DLS改變光波偏振情況,對其進行調制編碼。
搭載資訊後的光波繼續進入室内,再被手機等終端攝像頭接收到,對其進行解調變回成二進制資料。
為了進一步提升傳輸速率,研究者還使用了時分複用技術(TDM)。
該技術簡單說,就是在一個信道内将傳輸時間進行切割,按一定次序給不同裝置配置設定傳輸接受時間,輪到某個裝置時,該裝置就開啟傳輸,同時其他裝置傳輸将被切斷。
最後,研究團隊通過模組化,觀察了自己搭建系統的傳輸表現。
目前較主流的對光調制并直接傳輸通信方式會采用半導體光放大器(SoA),研究者選取了兩種調制模式進行對比:調制面積66平方厘米的RetroTurbo,以及調制面積14平方厘米PassiveVLC。
結果顯示,同等調制面積與同等傳輸距離下,他們的系統均優于目前最先進的方式,最高傳輸速率可達16Kbps。
能耗方面,僅需1W的太陽能電池闆,就能驅動整個系統運轉。
盡管目前傳輸資訊速率有限,但團隊認為該成果預示着陽光不僅僅是一種能量資源,更是一種資訊資源,這将有助于我們以更低能耗進行資訊傳輸。
關于後續研究規劃,團隊表示:
他們下一步希望能将傳輸速率提升到每秒兆比特,甚至千兆比特,為此将申請訂購相關測試硬體。
團隊介紹
最後了解下研究團隊成員。
一作Sahar Ammar來自阿蔔杜拉國王科技大學 (KAUST),電氣和數學科學與工程 (CEMSE) 部門,主要研究方向為光通信;
二作Osama Amin,同樣來自阿蔔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的電氣和數學科學與工程 (CEMSE) 部門;
指導老師Basem Shihada,主要研究領域為無線、有線通信,也涉足網絡安全與雲計算。
參考連結:
[1]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9864223/authors#authors
[2]https://interestingengineering.com/innovation/researchers-devise-smart-glass-windows-that-can-polarize-sunlight-for-wireless-data-transmission
[3]https://www.alphagalileo.org/en-gb/Item-Display/ItemId/226738?returnurl=https://www.alphagalileo.org/en-gb/Item-Display/ItemId/226738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号簽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