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為明代袁了凡所著訓子善書,闡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禍福休咎皆自當人掌握,行善則積福,作惡則招禍;并現身說法,結合儒釋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經曆體會闡明此理,鼓勵向善立身,慎獨立品,自求多福,遠避禍殃。該書自明末以來流行甚廣,影響較大,此白話繪圖本的出版當有助于閱讀了解,于個人品德修養與世道人心改善或許不無小補
立命之學
凡書貴乎沉靜,令意在筆前,字居心後,未做之時,結思成矣。 王羲之《書論》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 放心是斬除妄想,分别,執着,恢複我們真心本性,打到不動念的境界。 萬般将不去,唯有業随身。 碰到孔老之後,一切都按照孔老的所計算的一切來過日子。迷迷茫茫,混混忳忳。或許當人的命運被安排好時,這或許就是人的當下狀态-進取與不進取一個樣。如果整個人都都這個樣子,那人類還有什麼希望?當遇到雲谷大師時,他或許了解了孔老夫子對讀書人的期望。自古以來。中國的文化吸收了佛家思想,是以在雲谷大師的指點下,這說
改過之法
1.知恥之心 2.要發畏心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3.勇猛之心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論語》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弘一法師的改過之法以此為學,省,改。包含:虛心,慎獨,寬厚,吃虧,寡言,不說人過,不文己過,不覆己過,聞謗不辯,不慎。
積善之法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試玉要燒三日滿,辯材須待七年期 古代三大不孝:無後;阿意曲從,陷親不義;家貧親老,不為祿仕 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莊》,不能忘世;不參禅,不能出世。此三者經世出世之學備矣。 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惡 泰山不讓寸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 收才斂智才能做到大智若愚。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衆必非之。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etmedia/p/6840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