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國人暴動
周厲王時期,各種社會沖突進一步激化,統治危機日益嚴重。他寵信一個名叫榮夷公的大臣,為了增加财政收入,實行“專利”,下令将山林川澤收歸國有,不準平民樵采漁獵。他們霸占了一切湖泊、河流,不準人民利用這些天然資源謀生。他們還勒索财物,虐待人民。
這種政策直接觸犯了“國人”的利益,引起“國人”的普遍不滿。那時候,住在野外的農夫叫“野人”,住在都城裡的平民叫“國人”。周都鎬京的國人不滿厲王的暴虐措施,怨聲載道。大臣召公虎聽到國人的議論越來越多,急急忙忙進宮告訴厲王說:“百姓都忍受不了啦,大王如果不趁早改變做法,出了亂子就不好收拾了。”
厲王滿不在乎地說:“你不用急,我自有辦法對付。”他找到一個衛國的巫師,要他專門刺探批評朝政的人,說:如果發現有人在背後诽謗我,你就立即報告。”衛巫為了讨好厲王,派了一批人到處察聽。那批人還敲詐勒索,誰不服他們,他們就随便誣告。巫師告訴他誰議論,周厲王就殺掉誰。在這樣的壓力下,國人真的不敢在公開場合裡議論了。人們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談招呼,隻交換一個眼色,就匆匆地走開。厲王見衛巫報告批評朝政的人漸漸少了下來,十分滿意。
有一次,召公虎去見厲王,厲王洋洋得意地說:“你看,這會兒不是已經沒有人議論了嗎?”召公說:“這隻是把他們的話給堵回去而已。堵住百姓的嘴巴,要比堵住河流的害處更嚴重。水蓄積太多,河流一旦決口,所傷害的人一定很多;不讓百姓說話,道理也是一樣。是以治水的人要疏通河流,使流水暢通;治理百姓的人要開放言論,使百姓敢說話”。“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典故就是這樣來的。厲王撇撇嘴,不去理他,召公虎隻好退出。
此後厲王和榮夷公的暴政越來越厲害,過了三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國人忍無可忍,就發起了武裝暴動。起義的國人圍攻王宮,要殺厲王。厲王得知風聲,慌慌忙忙帶了一批人逃命,一直逃過黃河,到彘(zhì,今山西霍縣東北)這個地方才停下來。
參加這次暴動的以聚居在國都鎬京的“國人”為主,故稱國人暴動。國人暴動是中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群衆性武裝暴動,他動搖了周王朝的統治根基。從此以後,“赫赫宗周”江河日下,加速了西周王朝滅亡的程序。
周召共和
國人暴動後,國人打進王宮,沒有搜到厲王。有人探知厲王的太子靖逃到召公虎家躲了起來,又圍住召公虎家,要召公虎交出太子。召公虎沒辦法,把自己的兒子冒充太子送出去,才算把太子保護了下來。
厲王出走後,宗周一片混亂,朝廷裡沒有國王,國不可一日無君,該怎麼辦呢。經大臣們商議,由召公虎和另一個大臣周公主持貴族會議,臨時主持政事,暫時代替周天子行使職權,曆史上稱為“共和行政”,又稱“周召共和”。從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起,中國曆史才有了确切的紀年。這件事的最大意義在于,這件事開創了中國曆史的準确紀年,此後的中國曆史脈絡清晰,從未間斷。
一直到共和十四年,周厲王都沒能回到都城,最後死在了彘這個地方。太子姬靖一直在召公家裡長大,後來周公、召公二相乃“共立之為王”,這就是後來的周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