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4月7日訊(記者 肖斐歆)随着各大券商年報不斷出爐,讓托管業務的“江湖”也浮出水面。
與銀行、保險、信托相比,券商除了能為私募基金提供資産托管、估值清算、投資監督、資訊披露等基礎服務,還能提供投資咨詢、融資融券、定制化服務,一體化程度高,進而降低私募基金的營運成本。同時,在量化私募領域一些更複雜的會計核算上,券商對投資資料進行加工處理的優勢明顯,這也使得券商在私募托管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根據已披露年報以及wind資料,記者整理了目前擁有托管業務牌照、有資料可查的券商所托管的私募基金數量。
資料來源:通過wind基金資料浏覽器查詢整理得出,日期截止于2023.3.31
除托管隻數外,各家的托管資産規模又是新格局,目前行業沒有公開的托管資産規模資料,據記者了解,排名格局有所變化,但仍是“寡頭”格局。
寡頭格局未變,中小券商奮力追趕
2022年,資産托管和外包行業競争進一步加劇。新增具有證券投資基金托管資格的證券公司3家。受市場行情影響,存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規模5.56萬億元,同比下降9.18%。托管外包行業集中度進一步降低。“
資料表明,“三巨頭”的私募托管業務排名難以撼動,在市占率上依然領先,依然是招商、中信、國君及“其他”,但之間的差距正在慢慢縮小。
招商證券作為私募托管業務的“一哥”,今年表現也是穩定亮眼。公司私募基金産品托管數量6485隻。據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招商證券私募基金産品托管數量的市場佔有率達22.32%,連續九年保持行業第一。
根據年報披露,招商證券整體托管外包業務在2022年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優勢。年末托管外包各類産品數量41200隻,同比增長16.50%,WFOE産品托管總規模及新增WFOE産品數量位居證券行業第一。
招商證券在接受記者采訪中提到,報告期内,公司堅持創新驅動和發展新業務模式,領先推出T+0估值模式、金額贖回模式、各類門檻值觸發訂閱提醒等;首家推出小程式版機構服務平台和投資人平台,使得管理人和投資人在疫情新常态下便捷遠端辦公;大資料分析方面依托于境内最大的私募基金托管資料,提供績效歸因分析、個性化報表服務,管理人行為分析及主動推送等。
國泰君安證券托管私募基金數量達5172隻,繼續排名證券行業第2位。此外,報告期末,國泰君安證券托管公募、私募産品共19002隻、較上年末增長21.90%,外包各類産品共18589隻、較上年末增長26.30%,托管外包規模2866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90%。
中信證券緊跟其後,借助擁有首個集募集、合同簽署和産品管理于一體的“信e+平台”,公司資産托管和基金營運外包服務業務繼續實作增長,托管私募基金數量達4021隻。截至報告期末,由公司提供資産托管服務的公募、私募産品數量共13960隻,提供基金營運外包服務的産品數量共15406隻。公司托管私募基金數量排名證券行業第3位。
華泰證券、興業證券、國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廣發證券作為頭部券商,其托管的私募基金數量分布1300隻至2300隻這一區間,競争十分激烈,紛紛利用自身資源優勢繼續搶占這一市場。
華泰證券表示,将繼續踐行全業務鍊服務體系,認真貫徹以客戶營運為核心的服務理念,圍繞客戶全生命周期的綜合金融服務需求,依托數字化平台提供一體化營運服務,有效聯通内外部業務生态賦能客戶。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基金托管業務累計公募、私募産品共10154隻,托管業務規模人民币4184.36億元;基金服務業務累計上線産品共13419隻(含資管子公司産品806隻),服務業務規模人民币9,834.42億元(含資管子公司業務規模人民币3866.45億元)。
中信建投證券資産托管及營運服務總規模為人民币7954.05億元,同比增長5.88%。其中,資産托管公募、私募産品共5809隻、營運服務各類産品共6001隻,分别同比增長30.01%和32.12%。新的一年,公司将繼續完善各類主經紀商系統和機構專用櫃台服務。内嵌算法平台将對接更多交易軟體并為客戶提供更多算法交易政策。
廣發證券積極拓展市場并堅持協同展業,加強基礎系統建設、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強化風險控制體系,不斷提升業務競争力和客戶滿意度。截至報告期末,公司提供資産托管及基金服務的總資産規模為5176.50億元;其中托管公募、私募的産品總規模為2511.96億元,提供基金服務産品總規模為2664.54億元。
中小型券商也在持續發力。中國銀河2022年末托管公募、私募産品共1890隻,較2021年末增長14.48%,外包各類産品共1783隻,較2021年末增長23.05%,托管外包規模合計人民币2685.05億元,較2021年末增長32.77%;東方證券逆勢實作了托管規模和收入的雙增長。截至報告期末,線上證券類産品托管數量同比增長38%,證券類産品托管規模增幅11%;華安證券托管證券市值排名較2016年提升7個位次,托管産品規模、收入分别增長20.01%和25.09%。
價格戰嚴重,差異化優勢成王牌
由于基金托管業務同質化嚴重、業務壁壘相對其他服務模式較低,行業“價格戰”也不可避免。據一位相關券商人士透露,目前市場費率基本是在萬五到萬六這一平均區間,想通過“卷價格”打出優勢很難。記者搜尋了過往的資料,2020年私募托管費率還能達到千二。
機構客戶的需求特點是專業化、個性化、綜合化,為了牢牢抓住機構客戶的需求,打出自己的特色牌,許多證券公司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提質增效與創新服務。
科技賦能方面,華泰證券堅持科技賦能下的雙輪驅動,利用AssetMark這一領先的統包資産管理平台,為投資顧問具有靈活性的開放化托管架構平台。招商證券高度重視金融科技,每年除正常IT投入外,額外拿出部分營業收入用以激勵科技創新和對外合作與投資。通過文化、人才、機制三個戰略轉變思維模式,從電子化、資訊化、資料化三個階段重構IT架構,在客戶服務、業務營運、營銷管理三個方面重塑業務模式。目前托管業務的IT支援人員超百人,每年資金投入數千萬元,在系統性能、系統穩定性、安全性、創新業務等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支援,讓客戶無形中感受到良好的系統及服務體驗。
人性化方面,“協定免簽”在券商托管業務中開始廣泛運用。由證券公司作為托管人和合作的證券/期貨經紀商簽署總對總經紀操作協定/期貨備忘錄,管理人單方簽署确認書,免去三方協定稽核、用印流程。免簽模式的應用能幫助管理人簡化交易準備流程、縮減郵寄環節、加速交易落地效率。目前,國泰君安合作落地協定免簽模式的經紀商已突破40家,華泰證券突破31家。
私募托管撬動财富管理
雖然托管業務競争激烈,市場格局分化明顯,仍有許多券商争先申請牌照。僅在2022年,就有5家券商新遞交了基金托管資格的申請。
論其原因,首先,私募托管利于拓展多元化收入來源,優化收入結構,增強券商的盈利空間。其次,利于增強與機構客戶之間的業務粘性,助力機構業務快速發展,全面提升客戶的服務次元,也是對“以機構業務和财富管理雙輪驅動未來發展”的布局。
此外,私募托管能與其他财富管理業務加強協同,共同打造财富管理生态圈,是券商堅持“以機構業務和财富管理雙輪驅動未來發展”的政策,可助力傳統經紀業務的二次轉型。
随着資本市場日益成熟發展,無論是機構客戶的數量還是業務規模,都呈蓬勃增長之勢。專業機構投資者的規模随着大陸經濟的高品質發展在不斷提升。投資者對于業務的需求變得多元化的同時也更加追求品質,這也促使券商在向綜合化、科技化、專業化不斷轉型。将财富管理與機構業務融合共同發展是大勢所趨。私募托管作為機構業務中的重要一環,在财富管理中的影響也不容小觑。
本文源自财聯社記者 肖斐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