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暴露後完成處置仍發病身亡,狂犬病毒抗體檢測對這類人群極為重要

這幾天,看到了一個蝙蝠導緻的美國狂犬病病例,這也是美國在使用細胞基質狂犬病疫苗後第一個暴露後處置(PEP)失敗、患者死亡的案例。由于國内關于蝙蝠狂犬病防控的聲音少得可憐,在此分享一下這個資訊,也希望大家能重視暴露于蝙蝠的狂犬病風險。(強調:極端個案,無需恐狂)

·蝙蝠緻傷後的處置·

暴露後完成處置仍發病身亡,狂犬病毒抗體檢測對這類人群極為重要

蝙蝠,圖源:pexels

2020年7月27日的明尼蘇達州,一名本來在睡覺的84歲男性然突然驚醒——蝙蝠咬了他的右手!

此後,這名男子發現其實手上“并沒有明顯的傷口”,但仍然用肥皂水對手部進行了清洗,當天并沒有進行狂犬病毒暴露後處置,既沒有接種疫苗更沒有使用被動免疫制劑。

三天後的7月30日,明尼蘇達衛生部發現這隻蝙蝠感染了狂犬病毒,于是這名男性當天前往醫院急診接種了狂犬病疫苗(第0、4、11天接種),并使用“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浸潤傷口周邊部位,其餘蛋白在大腿進行注射。

而且考慮到他妻子和他住在一起,是以也可能存在未發現的暴露,是以和她丈夫一樣接種了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暴露後處置失敗·

在完成一系列暴露後的處置後,一般來說已經無需擔心狂犬病風險。

然而,2021年1月7日,這名男子在“暴露于蝙蝠的5個月後”,出現了奇怪的症狀:右側面部疼痛,并且流淚非常多,而醫院給出的初步診斷是三叉神經痛或颞動脈炎,在開藥後出院。

此後該名男子去醫院進行多種檢查和治療都沒有好轉,并出現面部感覺異常、吞咽困難、雙側肩臂肌痛、右臂感覺異常、惡心和嘔吐,1月14日住院後發現存在構音障礙、盜汗、右眼發紅和不适、右側面癱和左耳疼痛。

盡管臨床團隊懷疑過這名男子的情況和狂犬病有關,但因為患者此前進行了“及時且規範”的暴露後處置,是以醫生們隻能懷疑是其他原因,比如感染、免疫性疾病,或副惡性良性腫瘤綜合征。

在1月22日(出現症狀後15天),患者死亡,死前的腦脊液檢查提示腦炎,并且一直在發燒。醫院将臨床樣本送到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檢查,确定患者感染了狂犬病毒,并因“免疫缺陷”在接種疫苗後體内并未産生針對狂犬病毒的“中和抗體”。

·打破正常的極端案例·

暴露後完成處置仍發病身亡,狂犬病毒抗體檢測對這類人群極為重要

狂犬病病毒抗原,圖源cdc.gov

為什麼一個狂犬病病例會如此受到關注?因為這個案例打破了多個曆史。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在嚴重暴露(一般指三級暴露)後及時進行暴露後處置“可避免100%的狂犬病”;而美國在此前“從未有人”在暴露後使用細胞基質制備的狂犬病疫苗後發病死亡;而在1980-2022年期間,所有暴露後處置失敗的案例中,沒有“任何一個案例是暴露于蝙蝠狂犬病毒導緻”的。

那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非常可能的原因就是和患者自身有關。

在檢查中發現,患者不僅高齡,此前還存在未被确診的前列腺癌(骨轉移);而接種疫苗後未能産生針對狂犬病毒的中和抗體,這可能是由于患者存在繼發于前列腺癌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也可譯為單克隆丙種球蛋白病),這些都是影響接種疫苗後血清轉化的因素。

雖然免疫損害很少被認為與狂犬病暴露後處置失敗關聯(畢竟失敗的情況太少了),但也可能和報告不夠詳盡有關,是以研究者認為針對免疫損害個體的暴露應該考慮幾點:

①檢測抗體水準;

②盡快進行暴露後處置(不像案例中患者待衛生局确認蝙蝠感染病毒後再處置);

③給予額外的暴露後處置(比如額外的免疫球蛋白)。

總之,内因可能和患者自身免疫系統有關,而外因是暴露後處置仍待細化。

·不可小觑的蝙蝠狂犬病·

暴露後完成處置仍發病身亡,狂犬病毒抗體檢測對這類人群極為重要

提防蝙蝠,圖源:pexels

由于蝙蝠也是狂犬病毒的宿主,是以暴露于蝙蝠也會出現感染狂犬病病毒和發病風險。

或許有人覺得暴露于蝙蝠很罕見,或者和蝙蝠有關的狂犬病病毒很稀少,其實這是錯的!實際上,很多狂犬病毒的變種名字裡都帶有蝙蝠,包括:澳洲蝙蝠麗沙病毒、歐洲蝙蝠麗沙病毒1型和2型、甘諾魯瓦蝙蝠麗沙病毒、拉各斯蝙蝠麗沙病毒、萊裡達蝙蝠麗沙病毒、馬特洛蝙蝠麗沙病毒、萊裡達蝙蝠麗沙病毒、西莫尼蝙蝠麗沙病毒、台灣蝙蝠麗沙病毒、西高加索蝙蝠麗沙病毒……

是以千萬不要低估暴露于蝙蝠的狂犬病毒感染風險,在與病毒親密接觸後必須盡快去進行暴露後處置!

能處置的地點包括:犬傷門診、(部分)醫院急診外科。

如果不确定當地哪有上述具有處置能力的醫療機構,第一時間咨詢本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或撥打114進行咨詢,不要拖!不要等!不要賭!

願天下無疫

-丸-

繼續閱讀